发布时间:2022/8/17 14:30:38 点击数: 次
《庄子》曰:“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世间万物有盈有虚,得与失也因此相存相依。有所得而不张扬喜悦,有所失而不悔恨忧愁,便是淡然通透。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了解更多易经智慧一、失而不怒《孟子》中说:“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遭遇贫穷困苦,也不忧愁,即使不被任用,也不怨恨。痛苦,是因为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世俗的事情,太在乎一些东西,计较的自然就东西多了,痛苦也就多了。当你跳出世俗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看人生得失时,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痛苦的事情并没有那么重要。事物表象存在的得未必是得,表象的失也未必是失,正如《道德经》中说“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的道理一样。加措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说:“人们喜得而厌失,其实全无必要,失去并非不可接受,更不必视为恐怖的洪水猛兽,在很多时候,失去其实就是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持有。”真正厉害的人,拥有看穿得与失的智慧。不沉于错过、不怒于不公、不悔于失败。二、得而不骄古人云:“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人,只有不自以为是、不恃才傲物,才能有所成就。《礼记·表记》: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不自我显摆和表现,不炫耀自己的能力、功劳身份和地位,也不强求别人跟自己一样去做,才能保持自己忠厚谦逊的品性。一个能够洞明世事、知己轻重的人,做事处人就一定能够把握好分寸。越是水平高、能力强、功劳大,越要懂得“矜功不立,虑愿不至”的道理。真正厉害的人,拥有藏匿锋芒的智慧。不浸于功劳、不炫于成绩、不骄于荣耀。三、静而不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不抢,才能真正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战国策》中有一篇“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鹬和蚌互相咬住对方,谁也不肯抽身让步,久久相持不下,最终渔翁将它们一起捉走了。世间诸多烦恼,皆来自一个“争”字。不争是一种豁达,更是聪明的选择。《菜根谭》里有一句话:“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比较财富、不攀附名利、不计较得失。静静努力、悄悄厉害,属于你的总会到来。愿我们,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失而不怒、知足常乐,得而不骄、一笑而过,静而不争,潇洒过一生。喜欢本篇请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my/242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