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杨和平重视解释文言词语的两种能力训练2

发布时间:2022/8/4 14:39:35   点击数: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重视解释文言词语的两种能力训练

——年04月06日芙蓉中学听八⑵班李丽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杨和平

李丽梅和李素文老师执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比较重视文言词语解释的能力训练。

在引导学生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提到“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这一提示,实际涉及到两种帮助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一是“借助注释、工具书”解释词语,二是“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

实际上,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语境法)”和“迁移运用已学词语进行类比、比较解释词语(迁移法)”两种方法更为重要。

下面,我们不谈这节课教学,我们想想,怎样利用这篇课文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和“迁移运用已学词语进行类比(比较)解释词语”两种方法。

先说怎样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文中有三个词,可以训练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一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汝安知鱼乐”。第一个“安”,上文是“子非鱼”,这个语境告诉我们“安”是“怎么”之意。第二个“安”,下文语境是“我知之濠上也”,庄子说的是“地点”,结合语境推断“安”是“哪里”之意。二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一句中的“固”,第一个“固”是针对自己而言,与后文说“子”之间有转折的意味,所以是“固然”之意(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第二个“固”是针对庄子,是肯定、强调的说法,因此推断为“本来”。三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一句中的“全”,这个字的上文,惠子从“我”和“子”的角度论述“不知”,“全矣”是惠子在强调自己的观点,据此语境可以推断“全”是“完全确定”“肯定”之意。

从教学角度看,我们的训练,要让学生说出根据的语境是什么,这个语境为什么能够推出这个意思。比如,依据“我知之濠上也”这一语境,判断“汝安知鱼乐”中“安”是“哪里”之意,是因为“濠上”是地点,对应的疑问代词“安”就是“哪里”之意。

再说说迁移运用已学词语进行类比、比较解释词语的训练。

这篇短文中,有部分词语学生在先前的文言文中已学。例如“是鱼之乐也”中的“是”,下列句子中有相同用法: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河中石兽》)③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如“请循其本”中的“循”,在《一着惊海天》一文中句子“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有“循”,也有“追寻”“追溯”之意。教师提供的“拓展阅读”中“臣则尝能斲之”中的“尝”,与已学课文《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尝射于家圃”的“尝”意思相同。而与“自夫子之死也”中的“自”意思相同的句子有“①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周敦颐《爱莲说》)”和“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与之相近但有差别的有“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和“②屠自后断其股(蒲松龄《狼》)”。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用所学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与陌生语境中相同词语进行类比、比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陌生语境中词语的解释。

这里教学的关键,一是引导学生回忆,回忆含有相同字词的句子,二是引导学生比较,找到相同或不同,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这样的教学,其意义是多方面的。第一,帮助学生激活了沉睡的知识,对旧知是一种复习。第二,帮助学生形成前后、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形成应用的能力。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形成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课文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语境法)”和“迁移运用已学词语进行类比(比较)解释词语(迁移法)”两种方法尤为重要,希望以上分析有助于老师们的日常教学。

年04月06日

杨和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41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