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全式標點注釋,保留原書圈點異字圈點
說明:因 論著類 著作之無韻者。經如洪範、大學、中庸、樂記、孟子皆是。諸子曰篇、曰訓、曰辨、曰議、曰說、曰解、曰原皆是[1]。
詞賦類 著作之有云者。經如詩之賦、頌,書之五子之歌皆是。後世曰賦、曰辭、曰騷、曰七、曰設論、曰符命、曰頌、曰贊、曰箴、曰銘、曰歌皆是[2]。
序跋類 他人之著作,序述其意者。經如易之繫辭,禮記之冠儀、昬義皆是。後世曰序、曰跋、曰引、曰讀、曰傳、曰諸、曰箋、曰疏、曰說、曰解皆是[3]。
告語門四類
詔令類 上告下者。經如甘誓、湯誓、牧誓等,大誥、康誥、酒誥等皆是。後世曰詔、曰誥、曰諭、曰令、曰教、曰敕、曰璽書、曰檄、曰策命皆是。
奏議類 下告上者。經如皋陶謨、無逸、召誥,及左傳季文子、魏绛等諫君之辭皆是。後世曰書、曰疏、曰議、曰奏、曰表、曰札子、曰封事、曰彈章、曰牋、曰對策皆是。
書牘類 同輩相告者。經如君奭,及左傳鄭子家、叔向、呂相之辭皆是[4]。後世曰書、曰啟、曰移、曰牘、曰簡、曰刀筆、曰帖者皆是[5]。
哀祭類 人告於鬼神者。經者如詩之黃鳥、二子乘舟,書之武成、金縢祝辭,左傳﹝之﹞荀偃、趙簡告辭皆是[6]。後世曰祭文、曰吊文、曰哀辭、曰誄、曰告祭、曰祝文、曰願文、曰招魂皆是。
記載門四類
傳誌類 所以記人者。經如堯典、舜典,史則本紀、世家、列傳[7],皆記載之公者也。後世記人之私者,曰墓表、曰行狀、曰家傳、曰神道碑、曰事略、曰年譜皆是。
敘記類 所以記事者。經如書之武成、金縢、顧命;左傳記大戰、記會盟,及全編皆記事之書;通鑒法左傳,亦記事之書也。後世古文如平淮西碑等是,然不多見。
典志類 所以記政典者。經如周禮、儀禮全書,禮記之王制、月令、明堂位,孟子之北宮錡章皆是[8],史記之八書、漢書之十志,及三通皆典章之書也。後世古文如趙公救菑記是[[9]],然不多見。
雜記類 所以記雜事者。經如禮記投壺、深衣、內則、少儀,周禮之考工記皆是。後世古文家修造宮室有記,遊覽山水有記,以及記器物瑣事者皆是。
[1]曰篇者,如莊子·天下篇;曰訓者,如淮南子·天文訓;曰辨者,如柳宗元桐葉封弟辨;曰議者,如柳宗元晉文公問守原議;曰說者,如韓愈馬說;曰解者,如韓愈獲麟解;曰原者,如韓愈原道。
[2]曰設論者,如“設論”之為題,首見文選卷四五,其下收錄之文章有東方朔答客難、楊雄解嘲等。曰“符命”者,河圖、洛書及讖緯之類是也。梁劉勰文心雕龍卷一云:“昔康王陳河圖於東序,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
[3]“引”乃北宋蘇洵為避其父蘇序之諱而改,如其所作之蘇氏族譜引等。序跋類中曰解者,如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收諸篇文字,雖篇不名解,而總名曰解。
[4]此處指左傳之鄭子家告趙宣子(文公十七年)、呂相絕秦(成公十三年),國語?晉語八之叔向賀貧等篇。因國語之作者,一說為左邱明;國語又名春秋外傳、左氏外傳,故曾氏遂將左傳、國語之文混言為左傳之文。
[5]以“刀筆”稱書牘者,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二解釋簡明而詳晰。其云:“古書字以竹簡,誤則以刀削改之,故曰刀筆。黃山谷名其牘曰刀筆,已非本意。今寫訟牒者稱刀筆,則謂筆如刀耳,又一義。”
[6]此指左傳荀偃禱河之辭(襄公十八年)、趙簡子哀悼鄭子大叔之辭(定公六年)。
[7]觀其列本紀、世家、列傳,則“史”非泛指史書,乃專指漢司馬遷撰史記也。
[8]此指孟子卷十萬章下,“北宮錡問周室班爵祿”一段文字。
[9]菑同災。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十釋“災”云:“天火曰烖。”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卷十“災”字條注:“經傳多借菑爲之。”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卷一釋“菑”云:“不耕田也”徐鍇曰:“當言从艸从巛从田,田不耕则艸塞之,故从巛,巛音灾。若从甾,則下有甾缶字相亂。”如是,則“菑”與“災”不僅同為上古支韻字,且意亦相通也。至於““經傳多借菑爲之”,則恐因古人更重農事之故。又據徐鍇之說,則“菑”、“災”均為後起字,“巛”方為本字。是以見古文家研許之功也。
棠居你的手,伸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