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专家点拨,超10万人在线观看这场讲座满
第三届“半岛·超银杯”阅读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有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并上传了自己的阅读视频或读后感。
为了帮助中小学生提升读写能力,半岛都市报特邀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知名儿童文学作家高葵葵老师和青岛超银中学(金沙路校区)语文老师王超,做客半岛直播间,于4月15日晚进行了“阅读国学经典,提升读写能力”的专题指导。
讲座通过半岛都市报视频号、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半岛都市报抖音号三大平台直播,累计观看超10万人,受到岛城中小学生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阅读国学经典大有裨益高葵葵还是本届“半岛·超银杯”阅读大赛的阅读推广导师和总评委顾问,她认为“邂逅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赛主题非常好,孩子们可以通过大赛汲取到更多成长的养分。
“阅读国学经典,能帮我们懂得真善美的标准、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了这些原则和标准,我们就能对事情的真假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帮助我们释疑解惑,增长智慧。阅读国学经典,还能提升我们思考的能力,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提高我们的思想高度,学会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高葵葵说,中小学生多阅读国学经典作品,可以培养胸怀天下的格局。学会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用于解决自己成长中的现实问题。
同时,高葵葵认为,阅读国学经典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写作主要有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阅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了解整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为我们提供持续的创作灵感和更为严谨的思维逻辑。”她说,阅读国学经典,还能让大家学会、发现并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选择恰当、丰富的内容,来突出文章的主题。“国学经典中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会帮我们更深刻地阐述思想,提炼语言”。
结合兴趣和需要选择书籍书籍浩如烟海,对于阅读的书籍怎样进行选择呢?王超对此进行了详细指导,“应该考虑兴趣和需要两方面。”对于兴趣来说,可以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散文、小说、诗歌,都可以尝试。“建议同学们从古代的典籍看起。不少同学到了初中会感觉文言文乏味晦涩,其实不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王超举例说,比如我们印象中的秦始皇横扫六国,是严肃无情的,可是读了《唐雎不辱使命》,却看到“先生坐,何至于此”的前倨后恭的秦始皇,让人忍俊不禁。“同学们可以从成语故事读起,既能了解传统经典,也能从文言阅读障碍的较低门槛入手。而初中同学可以读读《世说新语》,篇幅短小,故事性强,道理深刻。”
同时,王超发现现在很多同学对红色经典读物知之甚少。她曾在班级做过调查问卷,很多同学表示读不懂红色经典读物,比如“赤匪”“苏维埃”等词不理解,对很多人名也很陌生。“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很好的家庭阅读时光吗?同学们可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书里的人物。”王超说,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父辈豪情万丈、艰苦奋斗。阅读红色经典,寻访前辈的足迹,就是要把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发扬下去,不负时代。
此外,王超还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指导。第一种方法是精读和跳读相结合,这种方法适合读大部头的书,比如长篇小说。精读就是要细读细品,赏析思考。跳读则是有目的、有意义地舍弃。比如读《西游记》,同学们对跌宕起伏的故事感兴趣,就可以重点读情节;如果对孙悟空很感兴趣,就读和孙悟空息息相关的章节。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大胆舍弃。另一种方法是勾画批注法。既可以从字词句篇开始,去勾画批注内容、结构、语言。也可以个性勾画。“对这本书有怎样的质疑?我觉得这本书的重点在哪里,特色在哪里?要有自己的想法,动脑思考,这才是阅读的真谛。”王超说。
错过讲座的家长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