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人生无意读庄子一位常被误解的妙人

发布时间:2022/7/13 15:13:28   点击数:
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0.html

庄子本是一位妙人,但是恐怕世人对他的误解未免太多了一些。比方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形容他: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按照这种说话,庄子是一个很会讲漂亮话的人,而这些话却很不实用,所以王公大人都根本没法起用他。但是,紧接着在下一句,司马迁就不得不记录这样一个事实: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瞧,一个只有洸洋自恣之言的人,怎么会引得楚威王“许以为相”呢?这就说明了,司马迁所谓“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推测,必定有不实的成分。而既然楚威王愿意以国相之重任来托付于他,不问可知,庄周必然是有一番经世之术的。

其实,老庄之学本来就是处世之学,也包含治世之学,人又哪能真的脱离世界而存在呢?只不过,他们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多数世人只看到“无为”“清静”这些法门,而忽略了“自化”“自正”之根本目的,便觉得老庄之学虚无缥缈,不食人间烟火,殊不知大道本来就是虚的,唯其有了“化”“正”之实,一切才有意义。老子讲:“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正是这个道理。换言之,孔孟杨墨等学说更像是一条修好的路,直接指引弟子到某个山头去,老庄学说却是赠予弟子一个施工队,让弟子自己修路去想去的地方。其实这是更加高明的手段,当然,正因为其高明,也便更容易遭到误解。

那么,为什么要谈“清静”“无为”呢?实际上,其核心要义应当是“清静诸般杂念”“无为各种狭行”,知行守一,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逍遥”。《庄子》开篇讲《逍遥游》,开宗明义,便是这种精神: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鲲化为鹏,鹏怒而飞,北冥犹嫌不足,立志徙于南冥。这是怎样一幅不断进取的画面啊!哪里是狭义的“清静”“无为”呢?人在世间,所求者无非境界,所欲者无非逍遥,若想求得如此,则必须一心向前,而种种杂念,狭行便是阻碍所在,非要祛除不可。这才是“清静”“无为”的真意。哪里才是前方?逍遥可有尽头?在《逍遥游》的鲲鹏故事之后,应和着这样的索问,庄子的思辨也就渐渐地展开了。

所以,种种寓言也是悟道的法门而已,庄子并不看重它们,相反,庄子还常常强调:“大辩之言”。换言之,既然认识都有其局限,状况都将会转化,那么,所有的言论无疑都是错的。这个命题本身并不算深奥,不过,它却几乎野蛮粗暴地否定了一切,包括惠子,孔子,墨子……这些同时代的思想传播者,当然,也包括庄子自己。

新年大礼包

更多精彩文案请添加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39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