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生物的思想与思想的生物
生物的思想与思想的生物??——《阅读生物学札记》杂评
???因为经历过无书可读的特殊年代,很少接触生物知识,有关的一点点生物知识,全来自于自身的耳闻目见,并仅仅是局限于直观感知,所以很想在这方面补课。但由于术攻不同,很少有时间去正规阅读生物学知识,以至不得不靠观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狂野周末”来解渴,亦是零星的间断的读图,连一知半解也谈不上。也曾尝试过阅读经典名著,如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终因素养所限,未能卒读。而且,至今我仍不相信人是从类人猿哪儿衍变过来的,至少还有关键的能令人百分之百信服的理由还没出现,现代科学尚未证实的事要我去认可基本上很难。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思想充满兴趣和憧憬。因而,当我偶然看到一本由社会学家写的《阅读生物学札记》时,便睁大了眼情。尽管有人说过,别人嚼过的馍馍没有味道,但为了解馋,我还是很快乐阅读起来。应该说,得感谢郑先生,他在本书中不仅介绍了大量生物学常识,而且还介绍了不少生物学理论,令人眼界大开。同时,郑先生的独立思考的真识灼见也时有迸发,让人受益匪浅。但由于此书是一部临时急就的札记,或者说是生物学讲课的原始记录,或多或少还留有欠缺。在笔者看来,本书在思想的升华方面尚有待提高。
??开宗明义,我们这里所说的思想不是通常意义层面的政治思想,而是指理性方面的思想。思想是一切论文专著的灵魂,代表着书的品位和品格。思想的种类很多,有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文艺思想、政治思想等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给予表现。由此可推断,生物学也是有思想的,就看你如何理性思考。思想的特征是深刻加理性。譬如庄子的“相呴相濡”寓言,就颇有思想意义。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初看,我们几乎都认为“相濡以沫”是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场景,鱼的同艰苦、共患难让人感慨万千,以至鲁迅先生都将此写进了诗中,“相濡以沫两心知”。但细想,我们很快发现,这种挣扎尽管美丽无比,但结局却是不言而喻的。这时,我们才发现庄子的深刻。庄子不想这么动人,而是理性地指出,“不若相忘于江湖”。是啊,在江河湖海中自由自在,远比在这里相濡以沫好。这是站在生物的角度作出的理性思考,其中对生命的看重和对自由的垂青是非常自然的表述,也是非常深刻的表述。
??还有,思想的力量来自事实的表现。小时候我见过的一幕特有意思,鸡妈妈带着鸡仔仔在觅食。突然,鸡妈妈惊叫起来,愤怒起来,勇敢地吼叫,勇敢地拍着翅膀,原来,在高空之上有一只盘桓的鹰。鸡妈妈的机敏、母性、慈爱、抗争都让人叹为观止。我们曾看过的动物世界中有关猴王的传奇,也颇有思想内涵。猴王以武力取得地位和特权,其中的等级制犹如人类社会的官僚体制;而猴王的至尊又与人类社会中帝王的至尊何其相似乃尔。里面就不乏残忍歹毒、不乏阴谋和算计,而后来又终结于武力,群猴的倒戈和置猴王于死地的残酷非常发人深省。但猴王死后,王后守着猴王的尸体哀伤地凄号乃至跟之化去,却体现了猴性中的善良与同情、恩爱与怜悯,也让人感慨万千。因为这种闪光的猴性在高等动物人身上也能见到,但并不多见。
??这就是说,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内在的特质,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思想,需要我们去理性观照、理性发掘。同时,生物的思想尽管很多,但由于无法与人类沟通,我们很难知根究底。只能靠人类自然地发现,审美地发现。从这个角度而言,生物的思想就是人的思想,至少它已烙上了人类思考的印记,尽管很多生物的思想是通过其自身行为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生物学理论是生物科学的研究结晶,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的生态与发展规律,每一个个类生物研究,都可称之为零研究。这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所发现,发现规律、发现思想。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及由此产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都是重大思想的结晶,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大研究成果,目前甚至很难找到与之比肩的思想理论。应该说,每一个先哲前贤有关生物学的研究都是新思想的结晶。尤其是通过实证实验,实例得出的理论思想成果,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但《札记》对此方面介绍是不太理想的。或者说,郑先生自己理解了、知道了,却没有让读者知道和了解。
??自然,生物学也有伪思想,也有为思想而思想,这也是有问题的。譬如为着深刻,海内流传的“猫怕老鼠”就是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东西。所论者忽视了生物界“天敌相克”的规律,只一味地在人类社会中寻求比喻义,而置老鼠天生怕猫的基本事实于不顾。我们见到:只要有猫叫、只要有猫影,老鼠都会销声匿迹。只有当鼠感知到猫不在的时候,才会鬼鬼祟崇出来滋事,而常常这时,猫已神不知鬼不觉地闪亮出来。可见,所谓的深刻、所谓的思想是不复存在的。又如,“癞蛤蟆休想吃天鹅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也有问题。癞蛤蟆本身是吃虫蛾的,他想吃天鹅又有什么不可以?我们为什么连它思想的自由也要剥夺呢?专制思想在这里表现得无以复加。《札记》中关于保护色是欺骗的论述就有伪思想之嫌。因为除了遗传因素外,生物的保护色其实是一种自然色彩,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生物而言,则是近褐者褐,近土者土,近绿者绿,客观上起着保护自己的作用,完全与欺骗无关。至于花开得象雌蝴蝶,并以此而吸引雄蝴蝶,浪费雄蝴蝶的感情是地地道道的欺骗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幽是幽默,风是风趣,但却是为幽默而幽默,为风趣而风趣。讲学时调侃可以,写入书中就不能这样。试问,植物的花与动物的蝶怎么能欺骗呢?
???其实,《札记》这本小册子品位还是比较高的,但我们仍对其给于挑剔,主要是在阅读过程常有被蛰的感觉。有些话说得没有思想,甚至思想有点毛病。试举三例:
其一:“疾病实际上帮助了达尔文。疾病使他远离社交界,使他龟缩在象牙塔中,不耗费时间和精神,特别是后者。……疾病其实构成了一个屏障,守护着一个伟大思想者的精神空间。”(P18)
??其二:“比如泰森一拳就能打死我们这样的人。双方力量的差距太大,他背对着我,我都奈何不了他,我打他一下像挠痒痒一样,他一回手我就毙命了。但后来出现了石头、刀子情况就不同了,有武器的泰森和有武器的郑也夫,没武器的泰森和没武器的郑也夫,在两种情况下,我愿意选择双方都有武器,这样我也可以从背后要他的命,否则我没有任何胜算。”(P75页)
??其三:“战争和暴力也有其伟大的功能。”“战争与交换,使人类走出了封闭的血统,重组群体与领地,重铸和发展信任,并着手解决群体间的冲突。”(P)
??老实说,我们对郑先生的上述社会学问题颇为不满。对达尔文取得的巨大成果,郑先生说了五点原因,我看都是讲的客观原因。家庭富有、偶然所致、五年考察、迅速出名、疾病。如果说前几点还可算得上是客观外在的原因外,疾病是无论如何算不上的。疾病是达尔文痛苦的根源,而非事业成功的根源。将疾病折磨人说之为帮助了成就了达尔文,简直就是胡搅蛮缠。对于生物人而言,疾病对人身、人心都只有摧残,人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怎么还会成为成功的动因呢?更主要的是,达尔文的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立志科学探索的奋斗精神,忠诚真理的学者胸怀,孜孜矻矻的实地考察研究,追求理想的矢志不渝才是他创造进化论的主要动因。郑先生为何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呢?白白与伟大的思想失之交臂,真是可惜。
??关于与泰森对打,可能是信口而出的,可能还很生动,甚至现场效果还会有掌声和笑声,这是可以推测出的。但为生动而生拉硬扯则不好。自然社会讲究和谐,人类社会也要讲究和谐,泰森打他的重拳,我们玩我们的花拳,都是挺正常的,根本不可能打到一起,除非有病才去挠泰森一痒痒。可见这个比喻是跛脚的,更可见这个举例的思想是跛脚的。泰森和我们无冤无仇,凭什么要与他决斗胜算?选择武器“可以从背后要他的命”,这真的有点玩残酷。这种思想倾向是不健康的,思想导向也是不正确的。看到这样的直言阴谋和算计的文字,我们有点不寒而栗。
??也许有人说郑先生是在说实话、说真话。其实有些实话真话不能算实话真话的。正如鲁迅所举的那个“小孩会死”的特例,在我们看来就算不得真话,生活中只有二百五才会这么讲真话。疯子讲的真话算真话么?学者的操行品格决定了他要理性。不能视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郑先生关于战争的言论,关于暴力的言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先贤孟子曾说过千古经典名言:春秋无义战,已对战乱作了最为精辟的概括。历史上现实中的战争所带来的伤亡毁灭也为天下人不齿,战争的反动本质已暴露无遗,其“伟大之处”可以说就是残暴致极。学者不可能阻止战争发作,但学者不可能不批判战争,在这点上,也许我们和郑先生道不同。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否定战争,作为一种思想,应该给予张扬。
??《札记》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软骨症”还不是严重的,而今汗牛充栋的专著中更是严重得令人恐怖。我们寄希望于将来,理性的太阳、思想的太阳能在书籍中熊熊燃烧,温暖我们这些近乎麻木的心灵。所以,特拿《札记》开刀。郑先生,得罪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