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通往逍遥之路

发布时间:2021/6/3 16:37:07   点击数: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

一、老庄:道家的“外王”和“内圣”

庄子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太陌生的名字,他是著名的隐士,生活在战国中期。但讨论他的思想和生平,仍然麻烦不小。首先是他的文字风格,恣肆放纵,虚构很多,如云气江水,难以把握。其次,《庄子》其书也存在争议,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都经西晋人郭象整理过,一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其中的思想,存在不少矛盾。

从形式和内容来看,内篇七篇相对独特。《庄子》外篇和杂篇的各篇目,绝大多数是像《论语》、《孟子》各章那样,以文章开头的两三个字作为篇名,没有什么意义可言,而内篇的篇名则不符合这个规律,而且那几个题目——如著名的“逍遥游”、“齐物论”——是有意义的,往往提点了本篇的主要内容。

刘笑敢曾对内篇和外、杂篇做了一些关键词频的分析,发现外、杂篇中较普遍出现的“道德”、“性命”连用现象,是到战国晚期才普遍出现的,而内篇就没有这类用法。由此判断,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是庄子后学所作——当然学界也存在其他不同的看法。然而,无论如何,《庄子》内篇与杂篇、外篇的地位存在差别,传统上学界也确实是以“内篇”作为庄学的主流。我们今天主要也以内篇为依据讨论庄子的思想,并用外篇和杂篇加以印证。

从现存资料来看,先秦诸子绝大多数志在治国,除了实用伦理政治之外,对世界很少有探索的兴趣。这种对统治学说的痴迷到战国时期的法家,发展到了引火自焚的愚蠢程度。庄学对这些人的讥笑,翻译成当代语言,其实就是“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

站在狼的立场上思考的羊

《老子》、《庄子》这两部,视野则相对较为宏大,也更接近于今日所说的哲学。过去的学者,常以“老庄”并称,称他们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近几十年来,人们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210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