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南怀瑾老师讲述庄子的著作权被盗

发布时间:2020/12/13 0:03:19   点击数:
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莊子曰: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為之守備,則必攝緘滕,固扁鐍。此代俗之所謂智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匠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滕扃鐍之不固也,然則向之所謂智者,有不為盜積者乎?——反智也,孫子曰: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上面這段書,是莊子的話,或是鬼谷子的話,很難確定,但早已見于《莊子》外篇。這一章一般人是避免講的,但是人人都知道。歷史上懂得權謀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反派的人知道,正派的人也知道,誰都不肯明說,也不大肯講授。

《莊子》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是講道,講修道的。中國的道家很妙,軍事學謀略學等,都出在道家。雖然內篇是講道,連帶也說到外用,中國文化所謂“內圣外王”之學,外王就是講外用,其實這個名詞不是儒家的,而是出自《莊子》的觀念。我認為中國一般大儒家表面上是講孔孟之學,實際上骨子里都是道家的思想。外面披了一件孔孟的外衣,但是絕不承認。一般人之不大肯講授《莊子》,和不愿意講授《長短經》一樣,學的人如果觀念弄錯了,就可能學得很壞。本身是教人走正路,可是揭開了反的一面給人知道,如現代李宗吾的“厚黑學”,目的是教人不要厚臉皮,不要黑良心,殊不知看了“厚黑學”的人,卻學會了厚黑,變成了厚黑的人,那就很糟了。《莊子》這部書也是這樣。

這里引用《莊子》的話,但據別本《長短經》資料,是鬼谷子的話。我們先要對這本《長短經》,有一個基本觀念,了解它不是注重考據,而偏重于所引用文句的理論內容。也許他確有所見,是鬼谷子的話,也說不定,但在這里我們不想多去考證。其次《莊子》“內篇”、“外篇”、“雜篇”中,只有“內篇”真正靠得住是莊子自己的著作,“外篇”就不一定是他的著作,“雜篇”就更靠不住了。但是一般人真正用得著的是“雜篇”。古代的成功人物,多半都熟讀它。在“外篇”、“雜篇”中有許多不是莊子所著。可能是別人寫的,至于是不是鬼谷子的,則是一個問題,只有在《長短經》里指出是鬼谷子說的,這段話是中國文化里很有名的一段文章。現在譯文已經很多了,他的內容是:

做強盜、小偷、扒手的人,是弄壞人家的皮箱,撬開人家的柜子,或從人家的口袋里偷東西。于是一般人,為了預防這些人來偷竊,有了財物,都妥當地存放好,放在保險箱、衣櫥這些地方,還要在外面用繩子捆扎起來,打上死結,或者加上鎖,鎖得牢牢的,這是大家都想得到,都會這么做的。可是遇到了大強盜的時候,整個皮箱、保險柜都搬走,這時強盜還唯恐箱子、柜子鎖得不牢,越鎖得牢,對強盜越方便,越有利,免得零零碎碎,太麻煩。那么剛才所說的一般人鎖牢捆好的防盜智慧,不是為自己保護是為強盜保護了,這就是聰明智慧的反作用。同樣的道理,像有一位我教過五六年的外國學生,現在巴黎大學教書的法國女孩子,最近從法國來看我,問起還教不教外國學生,我笑著告訴她已經關門了,因為怕有一天,我們中國學生,必須去巴黎大學,把中國文化學回來。我們在這里辛辛苦苦整理自己的文化,一旦碰到外國的強盜,連箱子都被他搬去了,就是這個道理。而事實上已經有一些朋友的孩子,到外國去學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了。這是就文化方面而言,其他方面很多是這種情形的,譬如政權也是這樣。莊子的文章就是這樣,他說了正面的,可是馬上可以看出反面的東西來。“其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圣人的保存文化,也是為大盜而儲蓄的,因此智慧聰明的反面,也非常可怕。所以《孫子兵法》上也說,作戰時,敵人的裝備越好,對我們越有利,因為一旦把敵人打垮了,裝備也拿過來了,那么敵人就變成是替我們裝備,所以“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那么何以知道自己的保護、儲蓄,只是為大盜而保護、儲蓄呢?歷史上有一件事可以證明。

其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耶?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鳴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布,束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闔四境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間鄉里者,局嘗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朝拭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耶?并與圣智之法而盜之,故田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敵誅,十二代而有齊國,則是不獨竊齊國,并與其圣智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反圣怯也。昔叔向問齊晏子曰,齊其如何?晏子曰:此季世,吾勿知齊其為陳氏矣!公棄其人而歸于陳氏。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則鐘。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魚鹽蜃蛤,弗加于海人三其力,二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國之諸市,屨賤踴貴,人多疾病,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歸之如流水,欲無獲人,將焉避之。

齊是姜太公的后代,最初姜太公幫助周武王,打下了天下,平定中國,周武王分封諸侯,姜太公被封在齊國,現在山東的東部,在那個時候,齊國土地貧瘠,是沒有人要的地方,周朝對姜太公的酬勞,只是如此而已。這時姜太公已將近百歲了,只好去齊國,但走在半路上不想去了,碰到旅邸的主人,可能是道家的隱士,年齡也很大了,看見姜太公一臉頹廢灰心的樣子,于是勸姜太公趕快去接事,并且要好好地做,不能有埋怨的心理。就憑了這一句話,姜太公聽了心里當然懂,倒霉就倒霉,只有絕對服從,這才去齊國。姜太公到了這樣窮的地方怎么辦呢?于是發明了把海水煮成鹽,并且開礦,進行現代所說開發資源的工作。古代鹽鐵是經濟上最主要的物資,齊國靠海,出產漁鹽之利,因此后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成為最富的國家。

現在這里寫到春秋末期齊國的富強繁榮,漁業農業發達,地方又大,建立國家的一切政治規章制度,都是依照他們先世的圣人——太公望的做法,一點都不錯。可是不料出了一個大強盜——田成子,齊國后來就亡在田成子手里,田成子叛變,殺了齊國的皇帝而自稱齊王,偷來了齊國這個國家,而田成于所偷的,又豈但是齊國,并且把齊國幾百年來,好的政治規章制度,都偷過來用上了。所以歷史上雖然罵田成于是竊國的強盜,但是田成子卻安安穩穩地做了齊王、齊國的大老板。當他有權勢在手上的時候,國際上一樣地恭維他,一樣地承認他了,到底他還傳了十二代。由這個例子看,田成子不但偷到了齊國,連齊國歷史政治的經驗都偷到了。這也就是說:有人講仁義,把仁義整理得非常好,可是旁邊就另外有人,將他所整理的仁義大道偷走了。這是圣人道法的反作用。仁義道德禮智是好,但好東西給了壞的人,反用起來,正好將講仁義道德禮智的人打倒。

摘錄自《歷史的經驗》

推荐:

《南怀瑾文集》百年诞辰纪念版(全52册),限量版套,极其珍贵、具有收藏纪念传世价值。

(请识别下图小程序码进入购买)

注:上文为摘录,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系,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断章取义,以南师原书或录音为准。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请购正版南师著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my/193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