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庄子寓言精选养生主之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髋,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寓言译文文惠君来到后院,牛已杀,血已放,轮到丁厨子解剖了,他提鸾刀,来到解剖砧台,二话不说,便动手干。用掌推起,又用肩靠。用脚踩住,又用膝顶,横划开来,直刺进去。一来一去,忙个不停。随着每一动作,但闻刀声霍霍,十分悦耳。文惠君懂音乐,听出刀声节奏,恰恰跟上《桑林舞》的步子,刚刚合上《经音乐》的拍子,便赞赏说:“嗨,妙极了。技巧怎么这样高呀?”
丁厨子放下刀,回答说:“我感兴趣的是道,比技巧高一层。从前我学宰牛,眼前只见囫囵囵的一块整体。三年学满后,心头有底了,那块整体在我看来只是许多块牛肉的组合罢了。干到现在,我已熟视无睹、全凭心灵洞察,岂但不用视觉,五官知觉全不用了。掌椎,肩靠,脚踩,膝顶,横划,直刺,都是直觉支配,顺着肌理下刀,拉开肉块之间的大缝隙,穿过骨节之间的大空窾。总之要照顾到整体的自然结构,刀向阻力最小处走。碰上结缔组织、连骨肉、连骨筋,我便绕道,决不硬闯,更不用说大骨头了。高级厨子遇筋便割,年年换刀。普通厨子遇骨便砍,月月换刀。瞧我这把刀吧,十九年啦,宰牛几千头了,还像新刀刚启口子似的。怕什么骨节?既是骨节,总有空子可钻。空子有宽度,刀口无厚度。无厚切入有宽,刀口直走进去,大摇大摆尚有余地,所以用了十九年还像新刀刚启口子似的。不过还得实说,每次碰上筋骨纠结太复杂的地方,我晓得不容易对付,就提醒自己千万要小心,眼睛不敢眨,手脚不敢快。整个解剖过程,我下刀都很轻,只听见一连串嗖嗖涮涮之声,肉块纷纷卸落,好比大山滑坡。最后完事,我提鸾刀,直起腰来,站在砧台旁边,环顾四面观众,信步走来走去,心头洋洋得意,随即把刀擦拭干净,插入刀鞘,回家放好。”惠君说:“妙极了。听了丁厨子谈宰牛,我懂得该怎样养生了。”
患莫大于有所恃想必这是庄子最为出名的寓言之一了吧,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
庖丁解牛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这样理解当然没有问题,寓言的最核心是文惠君懂得该怎么养生了,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当然需要的。但是前文也说了知也无涯而吾身也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客观规律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究其一生也只得皮毛。故而我总是觉得这则寓言可以有更好的理解,闲来无事想到了我所习练的洪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洪均生师祖曾说常见有人伏恃有功夫,而不知养生,反致暴病,或竟促寿,“祸莫大于有所恃”,应知深戒。我忽而觉得从这个视角来解这则寓言或许更为合理和深刻(放在上下文中)。
我们看看庄子外篇《徐无鬼》中的一则寓言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译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有一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他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再看看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则故事
里有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译乡里间有一个男子,身体灵活矫捷,力量很大,同时学习搏击和跨越远距离的本领,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飘飘的登上,两三丈的距离,可以轻飘飘的跨越。我小时候还能见到他,曾经请求一睹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一个过厅里,我面向前门,他就站在前门外,我们面对面,我转过来面对后门,他就站在后门外与我面对面,像这样的情况七八次,都是一跳就飞跃,越过屋脊。后来他经过杜林镇,遇到一个友人,请他到桥边的酒店饮酒,喝到畅快时,他们一同站在河岸边,友人说:“能越过这条河么?”他应声而出,耸身越过河面,友人招手让他回来,应声又跳回河岸。脚刚踩到岸边,没料到河岸已经快要垮塌,靠近水边陡峭的地方已经有开裂的裂纹,他没看到误踩到上面,河岸崩塌二尺左右,于是男子随着掉到河里,顺水漂走。他向来不熟水性,只从河中心跳起几尺,能垂直向上却不能靠近岸边,仍旧掉到水里,这样反复几次,力气用尽终于淹死。
纪晓岚由此慨叹:“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无厚入有间比如生活中,体弱多病者他们尝过病痛的滋味,善于珍惜和保养身体,注意预防疾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因而长寿。身体素质好的人往往自视“本钱”雄厚,忽略了保健,机体长期遭受有害因素的侵蚀而没有发觉,极可能酿成重病而过早去世。当然这不是说体弱多病者更长寿,而是说人很容易进入到有所恃的视角中去,如果进去了原来所拥有的“福”可能反变为“祸”。
高级厨子遇筋便割,年年换刀。普通厨子遇骨便砍,月月换刀。要说规律这也是利用刀的锋利和坚硬来割筋砍骨,但是人的身体和精神就不是像刀一样可以随随便便就换的。而只有丁厨子碰上结缔组织、连骨肉、连骨筋,我便绕道,决不硬闯,更不用说大骨头了。所以丁厨子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刀刚启口子似的。想必这才是养生的关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