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名言 >> 庄子系列故事不会叫的雁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解读有一次,庄子游山,山上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但,尽管伐木工人就在旁边,却谁也不去动它。庄子问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这棵树不成材,没什么用。于是庄子说:难怪这树能够终其天年啊!
下山以后,庄子住到了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吩咐仆人杀只雁招待他,仆人问:杀那只会叫的,还是不会叫的?朋友说:不会叫的。
第二天,学生问庄子:山上那棵树,由于没有用而活到今天;现在这只雁,又因没有用,而一命呜呼。那么请问,究竟该有用还是没用?好像都不对,如此两难,先生又将何以自处?庄子大笑说:那就有用无用之间吧!
接下来,庄子说了这样一段话: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也,故未免于累。意思也非常清楚:游走于有用无用之间,看起来聪明伶俐,其实是小聪明。道理很简单,且不说能不能做到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就算做得到,那二者之间的分寸便会让你伤透脑筋,甚至成为新的问题,仍然不能摆脱困境,
所以,答案不是有用,也不是没用,不是既有用又没用,也不是有用和无用之间,而是,根本就不要去想有用没用。为什么要想呢?
你看濠水里的那些鱼,想过吗?草原上的那些马,想过吗?不想就自由,就本真,想了反倒坏事。这里也有一个多脚虫的故事,但不是庄子讲的:
一天,一只麻雀遇到了一只多脚虫,麻雀因为自己只有两只脚,自惭形秽,心生嫉妒,便不怀好意的问多脚虫:多脚虫先生,当您第一条腿抬起来时,您的第四十九条腿在干什么呢?多脚虫想了想,答不上来,结果是什么呢?多脚虫不会走路了!
你看,有些问题是不是不要去想?但,不想问题也不行,人为万物之灵,思考是他天赋的权利,如果浑浑噩噩稀里糊涂,整天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跟猪有什么区别?
那该如何理解?有些问题不要想,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想的清楚,思考只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
你看上次讲的那个故事里,单足兽与多脚虫,还有蛇和风什么的,都说个没完,唯独心不说话,为什么呢?现在可以告诉你了,因为心有大智慧,其他的都只有小聪明。
这话怎么讲?
有两点。第一,单足兽和多脚虫他们,都很在意有用没用,也很在意有什么没什么,所以要么羡慕,要么怜悯,要么炫耀。相比之下,任人评说的心是不是更智慧?
第二,聪明过脑,智慧走心。这就是聪明与智慧的区别。过脑就是思考,思考要借助语言,所以,单足兽他们喋喋不休。走心则是感悟,依靠的是直觉,只需要心领神会,所以心默默无语。
那心究竟感悟到什么啦?是道,这是庄子最重要的内容,那感悟到道的,为什么是心?因为心与道通,在下面几期中,我会讲解给大家。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