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m.39.net/news/a_6010333.html姜二嫚,说实话,我是不认识的。拿到这本《姜二嫚的诗》,也是抱着一个诗意清新的心态去读,但翻开后着实令我大吃一惊,诗集童真烂漫,用孩子的眼睛看这世界。原来,姜二嫚是个11岁的“00后萌派小诗人”,当年那句“灯,把黑夜烫了个洞”,着实让人惊艳。如今看完她的诗集,轻而易举地便将我带入一个童真纯净的世界。我也有过,躺在绿草地,抬眼望碧空,纤云天真烂漫若浮,想扯一块下来盖在身上的天真年纪,但如今,已为人母,虽孩子心态仍在,但更多的却是从这个童真的世界中,看到了“庄子”思想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
为什么我在卧铺车厢容易写诗我看着窗外一个个灵感在地上跑我穿过玻璃zhu抓一个是一个卧铺写日记,我试过,是极其浪漫的;卧铺写诗,我没试过,但我想那一定也是很浪漫的事情。庄子也是诸子百家中最浪漫的一个。没有之一。二嫚说她在卧铺的车厢更容易写诗,更容易有灵感,我想,卧铺的车厢在此时此刻,更像是为自己搭建的一个得以自处的精神世界。她看着窗外,一个个灵感迸发出来,犹如精灵一般,抓一个,是一个。二嫚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的,没有父母的高压绑架,没有父母的精神制约,随心所欲,不加以任何功利性目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庄子一般,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目的性的,追求精神的自由,而这样的纯粹本身就是非常浪漫的。有多浪漫呢?正如,庄子的《逍遥游》中其实我们就可以感受的到:有一天,庄子梦到一群蝴蝶,围绕着他飞来飞去,一时间自己也变成蝴蝶,飞向那自由自在的天空,睡醒后,朦胧间,竟分不清究竟是庄子还是蝴蝶。这至幻至美的精神世界,令人叹服。美轮美奂的蝴蝶带着自由飞向了庄子的天空,在他的世界中没有现实的疾苦,有的只是精神上的浪漫。庄子的浪漫与二嫚的浪漫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既不是物质上的丰饶,也不是现实中的华贵,而是精神上的自由。《写诗区》我在两个车厢连接的吸烟区写诗把它变成了写诗区二嫚的这首诗,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庄子与他的朋友惠诗的一段对话。有一天,惠子去问庄子,说你看魏王给了我一棵葫芦籽儿,我在家呢就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有五石之大。但是,没用。如果我把这大葫芦一劈两半,用它当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会破掉的,——其坚不能自举。用它去盛米面粮食,盛什么东西都不行,因为皮薄而体积太大。所以想来想去说,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的,不就是为了最后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干脆砸碎扔了。庄子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说,别呀。这葫芦怎么能没用呢?我告诉你,从前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有稀世的瑰宝,家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他们家有不皴手的药啊,所以就世世代代一漂洗为生。有一天,有一个过路的人偶尔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了。跟他商量,我以百金来购这个秘方。全家人一听,晚上就开了一个会。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这样漂洗为生。咱们也没见过百金呢。人家花这么多钱,不就买个嘛,干嘛不给他呀,咱卖了吧。所以呢拿了百金以后太知足了,觉得这省去多少辛劳呢。卖了。结果当时,吴越争战,吴越之地在南方,是水乡。买到秘方的人就到吴国去跟吴王讲,如果你要是选在寒冬腊月真正向越人发起水战,就得要我这个秘方,军士可以手脚不冻。手不生疮可以拿着兵刃。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吴王用了,向越人发起了水战。这一战吴国大胜。提供秘方的人呢,裂地封侯。你看,不同的东西,到了不同的人手里,各有用处。葫芦也是一样,你怎么就认为它非要刨开当瓢使呢?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大葫芦,你为什么不用个网子把它系起来绑在腰间,去浮游于江海啊!带着一个大葫芦自由自在地去漂泊。多好。这是庄子的浪漫,他懂得寻找一个精神上大的境界。而我们可以看到二嫚把火车上的吸烟区变成了自己的写诗区,不正好应对了庄子的浪漫吗?所以,我想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首先,要学习庄子的浪漫,也就是“精神自由”,让孩子顺其个性发展,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花火。
《一望无际》爸爸带我过马路太阳很晒天空突然变阴了原来是爸爸用手帮我遮住了阳光爸爸像个巨人一望无际在二嫚的心中,无疑爸爸是巨人一般的存在,不仅仅是帮她遮挡阳光,更为她遮蔽风雨。我看过一篇关于二嫚爸爸对于二嫚和姐姐的教育方式的文章,里面写到二嫚爸爸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初露才华时,便一直在鼓励她们继续去写,细心的将这些在别的父母眼中并不重要的诗句收集起来。我想,这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尊重。庄子曾说过:己之所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更被大家所熟知。但,这句话中多少带有一些疏离与淡漠。而庄子的“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我想可能会更适合父母与孩子之间这份看起来容易却不容易做到的尊重。庄子认为自己的自由很重要,别人的自由也要尊重。因为这完全是一个平等状态。你不能你喜欢某个明星,就要强迫别人也喜欢,不喜欢就是敌人;父母所喜欢的欣赏的,也不一定要强迫孩子喜欢和欣赏。就像,《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个故事所讲的正是以爱为名,却最终铸造了一场悲剧,原本是一只理应自由自在飞翔的海鸟,偶然间降落在鲁国首都郊外,被人捕后献给国王。国王却以为这是祥瑞,亲自把它迎入太庙,吩咐仪仗队为海鸟演奏《九韶》古乐,安排御膳房为海鸟摆设三牲国宴。可惜这并不是海鸟真正想到的,它被乐曲吓得头昏眼花,不敢尝肉,不敢喝酒。最终海鸟死去。国王对它满满的爱,却在一步一步无意间用爱的压迫逼死了它。故事中,国王用他的标准来养,现实中有多少父母在按他们的世俗标准在养育孩子。像二嫚爸爸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左右孩子的想法,不根据自己的意识判断来绑架孩子的精神自由。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喜好、爱护孩子的童真、欣赏孩子的精神世界,我想这对于孩子、对于父母来说都是精神枷锁的重新打开。也许,我们对于二嫚的诗包含过度解读,但,毕竟童真的视角随着我们的年纪增长逐渐转变成另一种身份、另一种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如今透过二嫚童真的世界,让我想到庄子思想中的浪漫与尊重,对于父母来讲,我想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ihaoqc.com/zzjj/2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