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被委屈的汉字正确使用汉字,助力孩子学
大语文时代,许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多看书就行了,看的书数量多,孩子自然而然认识的字就多,懂的内容就多。
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孩子只是看了而已,他们没有理解书的内容,效果不好。这个坑,我踩过。
学习不应是件功利的事,从长远来看,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孩子才能学得好。
大语文时代,孩子要从哪方面入手,既能学好大语文,又能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呢?许多语文老师都推荐从汉字文化入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的数量众多,然而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
虽然只有几千常用汉字,但有些汉字存在被误用的情况,这些被误解的汉字感到很“委屈”。
这儿有一本适合孩子们读的儿童读本《被委屈的汉字》。此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为孩子解读传统文化;以准确严谨的考证纠正常见谬误;以开放多元的阐释引导孩子发散思维;以多格漫画的设计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被委屈的汉字》既能让孩子们很轻松地读懂、理解和把握这些字词,又能激发他们热爱汉语知识、探究中华文化的热情。
作者张之路,作家、剧作家。其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接下来,我们来读三个汉字“委屈”的故事吧。
01“呆若木鸡”里的“呆”是真呆吗?
在百度上搜索“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搜出来的意思是: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惊异等而发愣的状态。
可是《被委屈的汉字》却告诉我们,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达生》中的一则寓言。据传,周宣王爱好斗鸡,纪子先生是一个有名的斗鸡专家,他为宣王饲养斗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宣王去检查训练成果,发现纪子训练出来的斗鸡不惊、不动,像只木头鸡,呆若木鸡。
纪子先生却说,这只斗鸡不是真呆,而是它不为外面的光亮、声音所动,它把精神凝聚在内。当宣王试着把别的斗鸡放到这只斗鸡面前时,别的斗鸡都被吓跑了。
这便是成语“呆若木鸡”真正的意思:比喻精神凝聚,修养到家。
0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里的“为”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
“为”是多音字,wei可读第二声,也可以读第四声。
我们很多人都按第四声读“为”,甚至以此为信条,觉得人活着就是要替自己着想才对,还认为这是一条非常残酷的江湖经验。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为”在此应该读第二声,是“修为”的“为”。
《被委屈的汉字》告诉读者们,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为自己,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一个字音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
父母培养孩子,当然希望孩子们能不断修炼自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我们提升自己的修为,也是要不断修炼自己,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03“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个误会
毛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杰出女性证明了女子也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总有杠精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人都说女人读那么多书干嘛。事实上呢?古人可是认为女子要有德啊。
《被委屈的汉字》指出,现代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造成了这个误会。
这个“无”字是动词,代表“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是一种谦卑的说法。古人认为女子要有才,只是需要保持谦卑而已。
这句话还有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意思是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注重自己的德行。
我们培养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教导他们要注重自己的德行,有德也要有才。这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大智慧。
04写在最后
《被委屈的汉字》一书包含了18个被“委屈”、被“误解”的汉字小故事。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皮匠无关;“七月流火”与火无关;北京的哈德门为什么在明朝末年要被改名为崇文门;圣贤是圣人和贤人的合称,还是指酒……
正如作者所说,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愿孩子们在学习汉字中得到欣喜,爱上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