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文化分享被误解的名句,你知道多少来涨
在五千年的辉煌篇章中,充满智慧的古人不仅创造出了改变当时世界的四大发明,还思索出彰显东方历史哲学的思想结晶。
这些睿智的名句,经过不断演变,人们往往会在不自知中断章取义,只采取对我们有利的言论,以至于我们只记住了一半,而忘记了古人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既然误解了这么久,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名句鲜为人知的另一半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首诗本是慈禧献给母亲七十大寿的,当时,慈禧由于没有时间参加母亲的大寿,所以就让身边人给母亲送了很多寿礼,并亲自写了一幅书法,令人送去。这幅书法一直保存到文革时期,最后因属于封建糟粕被毁于一旦。
对于这句话,我们今天的理解是:天下的父母为了孩子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的付出,可仍然不被子女理解,甚至被子女嫌弃。
但慈禧的本意是这样的:“可”是值得、应该的意思;“怜”是珍惜、赞叹之意。表示天下父母的仁爱之心值得赞叹!
父母在,不远游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人们总是习惯强调前半句“父母在,不远游”,但孔子强调的是后半句“游必有方”。
子女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义务,但是当有明确目标的时候,也应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
只不过你要告诉父母你要去哪里,去干嘛,以及为什么要去?
并不是说让你哪都不能去啊,所以想出去闯闯的小伙伴,不要再拿这句话来为自己开解了,你活在舒适圈,想走出去却又下不了决心,这并不能怨父母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丁克们的心,难道不生娃真的是不孝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这里的“后”指的是后代的责任,而不是子嗣。
舜没有告诉父母就结婚了,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所以生还是不生,选择权在你手中,没人能强迫你做不想做的事,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自由。
百善孝为先
想要行善,先去孝敬父母,这也算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了。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少完人。”
殊不知,这句话后边的内容,却有点让人伤心。
孝顺主要是看心,不能看事,若是看事的话,世界上就没有孝顺的人。由此产生: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说法。
虽然这不是绝对,我们有很多对父母尽心照顾,不抛弃不放弃的案例,但也不免有很多人,遇到问题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孰非孰过,在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不是想的那么简单。
以德报怨
都说遇事要宽容大量,少点得失心。可我们的圣贤孔子并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
孔子他老人家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当别人有恩于你,你当然要报恩,但是当别人打了你,你难道还要感谢他打你吗?
所以遇到事情不要害怕,在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直接面对有过失的人和事,就事论事才是最好的办法。
老来多健忘
我们通常用这句话来形容老人家,年纪大了容易忘事情,但实质上呢,人家后边还有一句:唯不忘相思。
这句出自白居易《偶作寄朗之》的诗,本来是他写给妻子的情书,放到现在却被我们用在老人家身上,老人家很是委屈,这个锅我们不背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出自《庄子·养生主》。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没有半点错误,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努力攀到最高峰。
但人家庄子老先生其实想表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闷头去追寻无限的知识,这对自身而言是有害的。
有目标固然好,可也要适可而止啊,目标定的太高,当心实现不了而伤心伤身呀。
三思而后行
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由自主就会想的多一点,有时候还会去询问比自己经验丰富、见识广的人。
还是孔子老先生,他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他告诫我们,想要做一件事,从两种角度去考虑就足够了,想的多反而会阻止你前进的步伐。
想干什么,马上去行动吧,光靠想而不行动,那是白日梦。
相濡以沫
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现如今,婚姻如果能相安无事、相濡以沫的进行到底实在是不容易。
可相濡以沫在记载中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只能用嘴里的湿气来鼓励对方。
但是在危险的边缘,生命的临界点这样相互扶持还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到海里,从来没有相识的好。
当婚姻、爱情只剩下互相折磨、怀疑,不信任时,那就放手吧,与其不能同苦,还不如早早转身,走的潇洒利落一点。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在我们的认知中,大部分和尚是不允许喝酒吃肉的,虽然济公师父的这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被很多人借以引用,但其实后半句才是重点“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活佛济公是通神圣之人,他能吃肉是因为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
而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寺庙中人,还是不要随便效仿了,以免东施效颦。
话确实在理,但也不要盲目从众,真的闹出笑话就尴尬了。
我们曾完全相信的话语都可以出现偏差,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所以遇事,还是要跟随自己的内心感觉和想法采取行动。
人无完人,为善不近名,为恶不近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