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国学董延喜道德经传家版第十一章

发布时间:2022/5/19 19:37:32   点击数:
2022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道德经(传家版)节选

作者/董延喜

主播/张宁

第十一章无用之用有大用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心解

三十根辐条连接到一个车毂上,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盖成一所房子,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因为有实体部分的依凭,虚空部分便有了使用价值。表面看是有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实质上是无发挥了大作用。

会意

玄德是不是不可知、不可测、不可用呢?这一章老子信手拈来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三个比喻,来阐述“无”的妙用,论证“有”与“无”的关系。

老子打的第一个比方,是“三十辐共一毂”。古代大木车的车毂,中心是一个圆孔,由中心圆孔向外,共有三十根辐条连接到车毂上,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大车轮。这种大车轮虽然每一个部件都在起作用,但是支持所有部件共同用力的关键在中心的小圆孔。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是“无”所以这个车轮子才可以转起来,才能实现运载东西的功用。

老子打的第二个比方,是“埏埴以为器”。“埏”是一个动词、和土的意思。“埴”是一个名词,一种黏土。“埏埴”就是揉和黏土。造做陶器,必须把泥土做成一个外壳,使它中间空空如也。陶器的作用在哪里呢?就在于中间空的部分。只有中间是空的,才能具有装载东西的用途。

老子打的第三个比方,是“凿户牖以为室”。盖一所房子,四边砌成墙,上面盖了顶,开了窗户开了门,人才可以居住。这房子的真正作用在哪里?就在于中间是空的,才有了居住的用途。

车轮的中空,陶器的中空,房屋的中空,形成了它们有用的价值。正是有了这个“无”,方才有了车子、坛子、房子的用处,这就叫无中生有,“无用”才是大用。老子通过三个比方、三个论据,展示大道在产生天地万物时有无相生的过程,意在把“无”的作用彰显出来。老子认为宇宙万物起于虚无,归于虚无。虚无是人类的一种很特别的存在状态。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在《人间世》中讲述了“栎社树”寓言,说从前有个姓石的木匠到了齐国的曲辕,看见一棵被人当作神社的栎树、树冠大到可遮蔽数千头牛,树干足有十丈粗,树梢高临山巅,离地面八十尺方才分枝,前来观赏的人潮如同赶集一般,但木匠对此却不屑一顾。徒弟追上前去问道:“弟子从未见过这样壮美的树木,但师傅却不屑多看一眼,这是为什么呢?”木匠回答说:“这是一棵没有用处的散木。正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能如此长寿。”到晚上,木匠梦见这棵栎树跟他说:“你拿我跟木纹细密的树木相比吗?山楂、梨、橘、柚等果类,果熟了就被打落。落下了还要受辱,小枝被折断,大枝被拉弯。正因为它们有用而受到了伤害,不能享尽天年而中途夭折。凡物无不如此.我这种无用正是我的大用啊。假使我有用,能够长得如此高大吗?"

庄子的寓言是从反面阐述做人的道理,这个寓言体现的是一种珍惜生命价值、看淡富贵功名的内涵。在庄子看来,保全个人的生命和人格,进而体悟宇宙人生的大道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实中,因“有用”而急功近利、折损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社会上频频出现的英年早逝现象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已达60万,相当于每天有多人“过劳死”,在30至50岁死者中95.7%是过度疲劳致死。不论过度劳累出于何种意愿,实质上都是对生命价值的忽视,没有认识到生命比一切富贵名利都宝贵。庄子认为“有用”若有害于生命实际上是无用;而“无用”若有益于保全生命和人格,则是有用或大用。

虚无是道者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存态度,是古之圣人追求的人生至境。对于“无”和“有”的关系,老子总结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与无是相生的、相对的,两者缺一不可。车、器、室都是“有”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利益。但“无”才是最大的作用,正是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老子借此说明一个人保持心灵的“无”,才是人生最大的富有。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有的价值,而忽视了空无的作用。生活在一个功利的社会里,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我们所做的一切往往总以“有用”或者“无用”来定位。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证明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比如我们学习道学,不少人一开始就想学术,学些有用的东西,而道学最大的作用就是“无”,不是告诉你有形的东西.而是告诉你无形的东西,比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比如道德、人格、品行,这些东西不是有形的东西,不是学了以后就立竿见影,它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风骨、境界、气质、品位.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这些无形的东西在起着主导性、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无用往往又是最大的用。有些人称经典是“无用”之书。但我们通过读经典可以修身养性,提升境界,充盈自己,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无中生有。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总是把分数、名次看成“有用”,而把品德、人格、素质教育视为“无用”;把上好抓分的应试课看作“有用”,把音乐、美术、体育等非考试科目看作“无用”。他们不知道这个“有”是离不开“无”的,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这句临终前的大胆叩问: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分数被公认为“最有用”,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道德传家,传的是如何做人,也属于“无”的范畴,看不见,摸不着,但做不好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建议各位同修要学着做点无用的事:无用,才能给自己的心灵安一个家;无用,才能活出自我、活出本我、活出真我;无用,才能让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百毒不侵;无用,才能以平和心态迎来人生新境界。

道歌

万物以有为条件,真正有用是空间。无用之用有大用,虚灵不昧结道缘。

编辑

心语

炎黄文苑书画天地是炎黄文学社为书画团各位会员老师提供的以各类书法、绘画、印刻、刺绣、剪纸等艺术作品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为主的交流平台。交流作品、图片必须拥有自主产权,图片大小在10M以内,每组3-5幅,最多不能超过10幅,重要作品附作品说明

预售价。每次投稿附作者简介、相片和联系办法。

本社每年将携手爱心赞助企业举办大型书画大赛,所有参赛作品将由赞助企业全权处理。商业合作

凡有选中作品可联系平台、作者购买收藏。本社友情推介、质量自辨。

本平台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国学,帮助会员宣传、推广作品,成交后自愿缴适当佣金赞助平台公益活动。

炎黄文学社宗旨: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炎黄文学社作家团、主播团(朗诵团)、诗联团、书画团、摄影团、歌舞团、工艺团……期待您的加盟,放飞您的梦想!

加盟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36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