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我的孩子,可能比我更懂庄子
▼
大木两岁半,成为读小库的铁粉,半年。
庄子经典故事“鱼乐之辩”改编的绘本《鱼之乐》,是大木的新宠。起初抱着好奇心购买这本书,是想看一看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为儿童展示庄子的哲学;同时,我又有些小期待,不知道这个“超纲”的思想,有没有可能与小朋友的思想擦出火花呢?
《鱼之乐》
(适合3-6岁)
《鱼之乐》讲述了两头熊争论鱼是否快乐的故事。他们处在一条河的两岸,视角不同,对河中鱼的表情有不同的解读,后来分别游到河对岸,才发现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鱼究竟快不快乐?内页选自《鱼之乐》大木理解不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他喜欢两头熊争论不休的段落,围观打架最开心。正值terribletwo这个年龄段,大木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大脑飞速发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说更多的“不”,喜欢跟父母对着干。《鱼之乐》让大木确认人们会因观点不同而辩论——跟他自己一样。存在即合理,大木顶嘴变得有底气了。看到一只熊说,明明很快乐!另一只说,明明不快乐!大木乐了,这个句型正合心意,赶快学以致用吧!中午十二点,大木说,明明不想吃饭!晚上十点半,大木说,明明不想睡觉!看到我们无可奈何的表情,大木满意极了,补充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想吃饭?尽管如此,我还是乐得大木这样学话,毕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无理取闹的年龄段更应该鼓励孩子学习丰富的表达。既然一定要battle,那就扔给你一个武器好了,赤手空拳多不公平。阿比版“庄周梦蝶”,内页选自《鱼儿水中游》于是我们索性把读小库传统启蒙系列搬回了家。大木看到《鱼儿水中游》这一本,眼睛一亮,说:“大熊阿比变成蝴蝶啦!”书中庄周和惠施的形象,就是读小库财商绘本中大熊阿比和鳄鱼阿宝的形象,这套书也是大木的心头好。先粗略翻看了一下这本书,嗯,井底之蛙,庖丁解牛,北冥有鱼,庄周梦蝶,课本里的经典段都全了。心也许很小很小,世界却很大很大。内页选自《鱼儿水中游》不过,真正开始共读的时候,还是感觉稍有犹豫,不同于《鱼之乐》琅琅上口的故事体,《鱼儿水中游》内容密度更大,且涵盖了许多哲学思想,两岁多的小朋友会喜欢吗?开始共读之前并非自信满满。我们读到了“自然是刚好,不以人的标准论短长”,“野鸡宁可辛苦,也要在自然中生活”。大木问:“自然是什么?”我想了想,回答说:“我们身边都是大自然,蓝天白云是大自然,花花草草是大自然,石头也是自然。”大木指着大石头说:“这是个大自然!”又拿一块小石头说:“我拿着小自然!”读到惠施与庄周谈话,这棵树长的歪七扭八,不成才,一点用也没有。庄周说,这棵树因为歪七扭八而避免被砍伐,它枝繁叶茂,鸟儿可以栖息,行人可以乘凉,怎么能说是没用呢?做事情超越有用没用,才是智慧。这里蛮有意思,超越有用没用,要怎样理解呢?从育儿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不以有无用处来选择教养方式,毕竟家长、社会对孩子基本都有一个既定的期待。我们改造孩子内向的性格,摒弃顽皮的天性,只留下于成长“有用”的特质,让孩子逐步成长成为符合社会期待的样式。如果用庄子的观点看,我们不应将孩子的某种特质视为无用,需要强调自然本真的养育,减少“有用”的作为。究竟哪一种育儿方式更好,我想我一直在寻找的是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既想减少干预孩子,使其自然成长,又期待他更靠近社会范式。两年多的育儿道路上,一定做了许多无用功。事实上,在这个过程做的大部分事情,我都不确定它们是否是有用的。但无论如何,在这样的不确定当中,大木在长大,身为母亲的我也成长了。所以,这样的“无用功”,也可算作“有用”吧?有用和没用之间,是千里相隔还是一步之遥?内页选自《鱼儿水中游》再看大木,他才不会关心大人无聊的思考呢,此时他正在模仿大树,歪着脖子,撅起屁股,他兴冲冲地说,木也歪七扭八啦!我忍俊不禁,这本书恐怕是大木完全看不懂的,但是我们都很开心,一起度过了有趣的时间。随即,我又反思,自己很容易又从成年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读懂或读不懂了。对于两岁的大木来说,这本书新奇有趣,共读和玩耍一样快乐。至于其中的道理,随着他渐渐长大,每个年龄段应该都会有新的理解。那么这样的阅读,是否可以算作“有用”呢?这样的阅读,是否可以用有用没用来界定呢?再想到自己,总是忧虑生活,操心琐事,作息紊乱。但是大木,他饿了大口吃饭,困了倒头便睡,打嗝放屁,逗狗撸猫。赤着脚哼着歌,也不羡慕邻居小孩会骑平衡车。这样一个肆意生长的小孩,其实比妈妈更懂庄子吧?此时的大木坏笑着说:没用就是没用,和你说的道理一样没用!呵,偏这句你记得最清楚,battle技能又升一级啊。▲作者:杨柳青大木亲妈,普通家长▼“传统启蒙”四册套装用常见的中国符号深入传统文化精髓原价:元
松鼠悦读特惠拼团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