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典故: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的历史典故
战国庄周著《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后以此典形容人生虚幻,物我皆空;或形容梦、睡眠等;亦用以咏蝶。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u)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就是翩翩飞舞的一只蝴蝶,自以为自由自在,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周。忽然梦醒,才又发现自己是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必定是有所分别的。这就称之为物化。
〔蝴蝶梦〕唐·张祜《和杜舍人题华清宫》:“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化蝶〕唐·张九龄《感遇》之三:“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魂蝶〕宋·赵长卿《更漏子》:“魂蝶乱,梦鸾孤,知他睡也无?”
〔蝶魂栩栩〕元·白朴《水龙吟》:“鸾驭翩翩、蝶魂栩栩、俯观群蚁。”〔蝶梦〕宋·朱淑真《伤春》:“莺声惊蝶梦,唤起旧愁新。”
〔周梦蝶〕元·耶律楚材《谢王清甫惠书》:“只道昔年周梦蝶,却疑今日我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