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

发布时间:2021/5/22 19:34:51   点击数: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概述

《古人谈读书》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与其他课文通篇连贯的描写方式不同,本课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和学习的言论。那么这节课的学习活动该怎么设计呢?爱课帮为您提供几个易操作又新颖的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思考古人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对自己的启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思维目标

通过梳理、总结三篇文言文提到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3.其他目标

传承古人优秀的读书态度与方法,感受古人的智慧。

学习活动设计

辨一辨

识,主要用来指区别对象的认知能力。《说文》曰:“识,知也。”《诗·大雅·瞻卬》:“君子是识。”“识”有两个读音,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分别为:识[shí]、识[zhì];“识”有以下几个义项:①知道,认得,能辨别;②见识;③辨别是非的能力;④记住。

远见卓识:读音是(),意思应选择第()种。

识途老马:读音是(),意思应选择第()种。

博闻强识:读音是(),意思应选择第()种。

默而知之:读音是(),意思应选择第()种。

读一读

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1.敏而好(hǎohào)学,不耻下问。

2.知(zhīzhì)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īzhì)也。

3.默而识(shí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huǐ)人不倦。

断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字理知识学习

阅读下边的字理知识,选项填空。

窥kuī形声字,“穴”表示字义(穴指孔洞),“规”表示字音。字义为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暗中偷看:窥视、窥探、窥见。

识shí形声字,“讠”表字义,“只”(戠)表字义,“识”是“識”的简化字。本义表认得,懂得:认识、识别、识字、素不相识、不识抬举。引申为知道、懂得的东西:知识、见识、学识、常识、远见卓识。

识zhì同帜,原指旗帜,引申为标志,记号:标识、款识。由标志引申为记住:博闻强识。

A.窥B.盔C.识shíD.识zhì

管中()豹老马()途博闻强()

答案:管中(A)豹老马(C)途博闻强(D)

想一想

找出课文中对你有启发的句子,并试着翻译一下这些句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有启发的句子:

翻译:

我的感受:

做一做

“诵经典、谈读书、做书签”:

制作一个或一套不同形状、图案的书签,把本课学习或者课外阅读积累的读书方法、名言名句以及有关读书的古诗、小故事写在上面。

拓展阅读

阅读《庄子·秋水》节选的原文与译文,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例子,说说见识的重要。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秋天里洪水按时到来,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在这个时候,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收起了欣喜的脸色,面对海神若仰首慨叹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况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见闻浅陋,伯夷的道义微不足道,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家门前,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受到修养高的人的耻笑。”

答案提示:联系读书收获或课外生活所见所闻均可。

以上内容节选自爱课帮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人谈读书》备课资源,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全部内容。

扫码下载APP

爱课帮

让备课更轻松

让教研更高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086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