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佛光新闻蒋勋分享庄子逍遥游心灵
佛光山惠中寺年未来与希望讲座,6月23日晚间于惠中寺,进入最后一场压轴演讲,邀请美学大师蒋勋以庄子《逍遥游》作为主题,带领现场听众进入庄子的世界,探讨庄子的哲学核心,是不为他人的价值限制;不被世俗的功利捆绑,摆脱世俗价值,回来做真正的自己。
●各适其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翻开《庄子》,第一章是《逍遥游》,蒋勋首先指出,在中国的哲学里,如果读《庄子》会觉得很开心,因为里面的故事像《哈利波特》一样,充满了魔法,庄子在《逍遥游》一文开头说,北边的大海当中,有一条好大的鱼,叫做“鲲”,这条鱼到底有多大,大家都不知道,只知这条鱼的鱼背几千里,有一天这条鱼突发奇想,不想再做鱼了,牠想变成鸟飞起来。
不久,鱼终于变成大鹏鸟飞起来了,而且一飞就是六个月不停。庄子描写当大鸟从树林飞过去的时候,地下有两只叫“蜩”和“鸴鸠”的小麻雀在笑,“蜩”跟“鸴鸠”说:“你看!牠干嘛这么累?一飞就飞六个月,我们这样在巢里跳来跳去,不是也很快乐吗?”庄子就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蒋勋觉得大鹏鸟有大鹏鸟的大,小鸟有小鸟的小,其实大跟小是两种存在的状态,并没有好坏的问题,每一个生命用他自己的方式在完成自己,狮子不要拿来跟蚂蚁比,他们各自完成生命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庄子于是在《逍遥游》的最后,讲了一句话:“各适其性。”每一个人都适合他自己的本性,鹏可以飞六个月不停,“蜩”跟“鸴鸠”就是在草丛跳来跳去,牠们是不相干的,牠们也不要拿来比较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应该各适其性去观察到牠自己的存在,这才叫做“天演论”。
●物竞天择
“鱼怎么会变成鸟呢?”蒋勋解释,如果大家只觉得是幻想,大概就不会重视这个哲学,他提到,清末严复从达尔文(CharlesDarwin)演化的观点,演化到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的《天演论》,他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带出“物竞天择”一说,这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严复强调,在大自然世界当中,只要好强、努力的改变自己,就会有竞争的能力,反之,如果放弃,就会被淘汰。
如果生命渴望自己飞起来,鱼鳍可以变成翅膀,庄子讲的其实是大自然的演化论,人类想飞,要一步一步完成,用科学、科技达到飞起来的梦想,如果人类中止梦想,可能就没有飞行器了,如果一个民族不努力、自我放弃,不跟世界强国竞争,自然就会被淘汰,他的影响非常正面,严复说庄子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东西就是“梦想”,只要不放弃梦想,都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蒋勋描述,在《逍遥游》里还有两个叫做“鹪鹩”及“偃鼠”的小动物,“鹪鹩”是一种很小的鸟类,牠因住在好大一片森林里,而感到得意,但庄子说,鹪鹩怎么住,也只用了一枝树枝,人其实怎么住,也就是一点大,只是以为住了很大的地方;而偃鼠只要过河,一定会喝水,总以为自己喝了一整条河流的水,殊不知牠再怎么喝,也就只喝了一肚皮的水。庄子借这两个故事,提醒大家的有限性,指出无边无际的欲望,其实都只是自己的妄想,因为每个生命能拥有的东西是有限的。
●朝菌、蟪蛄、冥灵与大椿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蒋勋随后引用庄子《逍遥游》中之文提到,“朝菌”见了太阳就会不见,不知道一天或一月的终始,如同《金刚经》里的“湿生”、“化生”,存在短暂,是一个朝日就幻灭消逝的菌类,影射生命过于短促,短到无法经验光线的明暗,无法经验晨昏、经验月亮的一次圆缺,而“蟪蛄”,也就是“蝉”,是一个在夏天树林里嘶叫几日死去的生命,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不知道一年的时光,牠无法理解春天,也无法理解秋天。
蒋勋接着叙述,在楚国的南方海里有一只灵龟叫“冥灵”,牠漫长地活着,“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以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还有一棵大树更厉害,叫做“大椿”,牠是“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以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蒋勋说,大家面对着茫然浩瀚无穷无尽的时间,无法理解地老天荒,那些巨大漫长存在的生命,如同朝菌不理解晦朔;如同夏天的蝉,无法理解春天和秋天。他认为短促如朝菌,漫长如冥灵大椿,都会在“有限”中终结,无论是八千岁春秋;或是短暂一朝,其实并没有差别,因为都无法超越“有限”,都只是“暂时”的存在。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有个朋友叫惠子,有一天魏王送他一颗大瓠的种子,告诉他是很特别的种子,惠子拿回家种在土里,等待种子发芽,不久,瓠瓜越长越大,大得跟房子一样大。惠子开始烦恼了,瓠瓜应该用来做水瓢,但是长到这么大,他估量一下,做了水瓢要如何举起这么重的水来。惠子把烦恼告诉庄子,庄子听了哈哈大笑,他告诉惠子,这大瓠瓜不能做水瓢,何不拿来做一艘船浮于江湖之上。
蒋勋说,惠子把大瓠变成他的负担,可是庄子却把它变成有利的东西,“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如果惠子没有这样一个转念,根本就没办法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一个宝贝,而不是负担。蒋勋说庄子看物没有成见,瓠瓜可以是容器;小水瓢是容器;一艘船也是容器,庄子探究的常常是物理的本质,也是创造的原点。
蒋勋随后提到《逍遥游》里说的那棵被称为“樗”的大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呢?主干臃肿不直、歪歪扭扭,显然不是“栋”“梁”之材,不能拿来做建筑的梁柱,连做个桌子或是椅子也不行。蒋勋表示,自己从小到大,班上总会有很多名字叫做“国栋”、“国梁”的同学,他们被这样命名,是因为父母希望他们在社会上是一个“有用”的人,父母不会用“樗”来替子女命名,因为“樗”是“无用”之材。庄子说,这棵树幸好“无用”,若是有用,早就被砍伐去做“栋”“梁”了,那里还会长到这么大?蒋勋觉得,人们的积极要“有用”,或许正是一个生命不能“逍遥”的主要原因吧!
●庄子,你好!
蒋勋认为,其实庄子是一个充满创意的人,他的文字需要活泼起来,他的正向意义,是要让孩子有梦想,因为哲学的古文不容易读,因此他才在中广用“庄子,你好!”这个标题,用现代语言的方式讲庄子,介绍给年轻的一代,让孩子们觉得除了考试、教科书之外,能有快乐的幻想与梦想,庄子就像自己的朋友,庄子不应该被局限,他是个天马行空的人,庄子给你的是生命的力量,不是注解。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蒋勋解读为,如何让孩子有梦想?要从基础教育,就要带他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各种可能,让他从小在大自然中学习,孤独跟天地精神、太阳、月亮、山川对话,鼓励孩子多走出去,与大自然对话,如果自己是那个“鲲”,如何才能有像牠一样的梦想?蒋勋说庄子觉得自己在敍述一个美好的世界,心灵在这个世界无比自由,他觉得当人心灵自由的时候,就可以是鱼,也可以是鸟,而在现实的世界里,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蒋勋希望跟15岁的孩子说,“你有这样的大树,何必担心它『无用』?好好完成自己,长成你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被人拣来拣去、砍来砍去,形成他们要的样子”。蒋勋希望讲给所有像惠子的父母或是老师们听,学会如何尊重生命,再努力的完成自己,“孩子不是为你而活着的”,用这个角度,应该可以真正的把《逍遥游》再读一次,也让这个岛屿发生非常正面的意义,大家如果有机会带着这本书到台南吃虱目鱼,坐在那边看“鲲”,就会更有感触,觉得真的要感谢庄子,然后跟他说:“庄子,你好!”
分钟的心灵飨宴,蒋勋以风趣幽默的言谈,分享庄子的哲学之美,不仅让与会听众欲罢不能,也带给大家难以言喻的感动。年佛光山惠中寺第4届“未来与希望”系列讲座,今年计有赖映儒等50位听众全勤到场聆听演说,获颁全勤奖;另有詹益斌等53人参与讲座25场以上,亦获得精进奖。
特别公告星云大师一生秉持《佛遗教经》:「不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之教示,非佛不做。他的著作版税,皆用来开山建寺、推广佛教文化、公益信托基金;甚至信徒的供养,也全归到僧伽基金。因此凡有借大师之名开光、贩卖等商业行为,皆非星云大师本人,请大众三思。
佛光山星云大师唯一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2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