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庄子总结的三大人生定律,看完什么都想开了
摄影:景素
定律一:你的格局和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心量
我们的烦恼,源自内在拥有的不够。
一个拥有全息宇宙观、内心世界丰富、内在自我满足感比较强的人,是不屑于在琐事上进行辩论解释的,他也不太愿意去刷存在感,多一点儿也不觉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觉得少。
为了说明这点,庄子设计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尧和舜,舜是尧的接班人。尧做皇帝的时候,舜就在他旁边辅佐他。有一天,尧跟舜说:“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给灭了,每次上朝的时候一想到这几个小国还没灭掉,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过去听说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普照万物,更何况大道的光辉更胜过太阳。”
我以前读这段故事的时候有点儿不知所云,字面上的意思都知道,但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呢?
舜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哥,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您是与大道同齐的人,您就像是同时拥有十个太阳的能量场一样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儿小事而烦恼呢?”
一言以蔽之,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内在所拥有的还不够多,甚至包括内在的成就感和烦恼都不够多导致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事就变小了。
如果去龙门石窟、莫高窟或者西安的一些老的寺庙,你就更能够看见那些动辄八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寺庙里的塑像,这些菩萨在那儿坐了一千多年,看到了无数的人来这里祈求,考好试、升官、老公不要红杏出墙、老婆最好自己提出离婚……都是南柯一梦,这就是所谓的看破红尘。阅尽千年时空,看遍芸芸世事,人就只剩下一种态度,就是待着而已。
定律二:精神等级的差别,在于愿不愿意花时间在喜欢但无用的事上
《庄子》曾经提到过两个人,一个叫作“啮缺”,一个叫作“王倪”,他们都是神仙级的人物,啮缺是王倪的学生。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事万物共同的地方吗?”他似乎是在问老师知道天下那个底层的原始代码——可以支撑一切并幻化出一切的东西吗?
在读《庄子》的时候,我会很羡慕古人的生活,他们活在一种对那些似乎无用的知识的追求当中。只有在古代,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