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世上真的有神仙吗老曹读庄子逍遥游第八

发布时间:2021/3/3 14:16:06   点击数:
原文: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最会吹牛的人“肩吾”是个人名,是上古的一个神仙,“连叔”后来也变成了神仙。大概庄子写他的时候,他还在修道,还是个普通人。有一天肩吾对连叔说,我听到一个人,一个疯子,一个牛皮大王,他名叫接舆。皇甫谧写的《高士传》上说他姓陆,叫陆接舆。这个人在哪里见过呢?在《论语》上,孔子挨过他的骂,称他为楚狂接舆。这是楚国的一个狂人,有名的半疯,像济颠和尚一样。肩吾告诉连叔说,我刚刚听了陆接舆那个疯子告诉我的话,他的话大而无当,那个牛啊,吹得大得没有影子了。“往而不反”,他说话不兑现的,说过了就忘得没有影子。所以我们骂人,你这个人吹牛大而无当,就是根据这个地方来的。“吾惊怖其言”,我听到他这个大话,觉得好笑都听昏了。惊怖并不是害怕,就像我们讲听他吹牛,头都昏了。他说惊怖什么呢?“犹河汉而无极也”,河汉不是黄河、汉江,指的是天上的银河。河汉没有边际,没有终点,不知道从哪开始,也不知道从哪结束,他的话,他自己都摸不到边。就像我们现在说这个人说话完全不着边际,意思就是吹牛吹大了,太不靠谱了。“大有径庭”,径就是门外的路,庭就是门关起来那个内院。院内跟院外当然两样,所以径庭两个字就是内外不同的意思,我们现在用的成语大相径庭就是从这里来的。总而言之,接舆这个家伙就是个疯子,不懂人事,胡说八道,肩吾就这样把接舆骂了一顿。神仙是什么样的?原文: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听他骂完了,就说“其言谓何哉?”他跟你说什么呢?让你认为那么不对。“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藐就是很遥远,接舆说,在很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叫姑射山的山上住着一个神人,这个神人,也就是我们人变的。这个人修道成功了,神化了,叫做神人。这个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皮肤像冰雪一样又白又嫩,身材苗条好看的就像十三四岁非常健美的少年,达到了青春永葆的那个境界。而且这个神人是不吃饭的,“不食五谷”(稻、黍、稷、麦、菽)。那他吃什么呢?“吸风饮露”,吃西北风,喝什么呢?不喝茶,不喝饮料,也不喝白开水,只喝天上的露水。他这样一个人,就住在那个山上,他怎么出去玩呢?高兴的时候,手一招,天上的白云就来了,当然乌云也可以,“乘云气”,这是随便玩玩。要走远一点呢?手一招,天上的龙来了,骑在龙背上,要到那里去,龙就飞到哪里去。“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个四海不是中国的四大内海(南海、东海、黄海、渤海),也不是现在讲的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而是飞出地球,跑到太空中去玩。“游乎四海之外”讲的是他的生活很舒服。那么这个人呢?“其神凝”,你要看到他人啊,不像人,他那个精神,始终很凝定,不散不乱,一望就是个菩萨,是个神仙。反正不像我们这些人,你多看他一会,他眼睛就眨起来了,再不然表情就来了。他那个凝定的精神,只要在那里一站,那个地方就太平了。“使物不疵疠而年穀熟”,所有万物接触到他那个范围里,就不会有毛病。疵疠是两个意思,疵是小毛病,疠是大毛病。他这个人到那里一站,那个地方不管人也好,物质也好,下雨也好,太阳太热也好,都会安定下来。不但人舒服,所有的物质,只要一接触他的神光,小病大病都没有了。换句话说,谁要接触到他,生老病死都可以逃过了。他在那里一站,人不必劳作,农作物也会长出来,稻子、麦子所有的农作物也自然熟了。这就是庄子描述的上古的神人境界,完全已经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甚至是能操控时间与空间了。“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肩吾说陆接舆这个家伙,他说的这些疯话给我听,那我怎么会相信呢?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思维认知的聋与盲原文: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连叔听了以后说“然”,对的。肩吾以为连叔同意他,也认为接舆是疯子。可是不然,连叔接着就开始骂了,他说接舆讲得对啊,那是真的。“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一个瞎子是没有办法看见世界上的文采、艺术。文章并不是说写的文章,而是文采跟图案。大自然的美丽就是文采,大自然的美丽构成的图案就叫章。后来我们把文字组织起来,就叫做文章。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说天上的彩虹好漂亮啊,蓝天白云什么的,绿树红花什么的,瞎子是看不到的。“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聋者呢?打钟、打鼓、打雷,没办法听到,最好的音乐也都听不见。这只是形体上的聋和瞎,他说我告诉你,“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世界上最可悲的,不是形体上的聋盲,而是知识上的聋子,知识上的瞎子。你看,这些神仙骂人的艺术多高明,骂人转了三个弯。肩吾报告完了,连叔还说“然”,肩吾以为跟自己的想法一样,结果他却说世界上不仅五官有聋子瞎子,更多的是知识的聋子瞎子,他骂人不带脏字,也没有明白骂对方,但把对方却批驳完了。肩吾与连叔的谈话,就是关于“神人无功”的这个神人。这一篇有一个重点,强调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个人。就是说凡人可以成为神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知识学问上的聋盲。下面接着说出一个道理,一个理论。原文: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当时陆接舆告诉你这个话,说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犹时女也”,老实讲,当时是对你而说的。换句话说,你的知识范围太低了,而他又说的太客气了些,他当时的话并没有说完。“之人也,之德也”,德是成就的意思,不是现在讲的道德的德,品德的德。他说这个人的成就到什么程度呢?“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薪乎乱”。这个人你说他是人也可以,是物也可以,是心也可以,他能与万物融合为一体了,不是万物把他融化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心能转物,心把物转变了。明代的王阳明提出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外无物”等经典名言就受到了《庄子》这篇《逍遥游》的影响。薪就是安定的意思,他在那里一站,这个世界就安定下来了,这就是神。所以像这样一个人,“弊弊焉以天下为事!”弊弊就是很轻视小看的意思,谁还愿意劳神出来治理国家天下!他能使整个世界人类安定下来还不算,甚至能够融化万物,对他来讲,治理国家就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了。万物不侵的神人原文: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连叔接着说,陆接舆告诉你的这个人,物理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办法伤害他。即便地球北极的冰山都化了,整个地球洪水滔天,他淹不死,他不过是觉得水龙头开了,正好洗个澡。如果碰到世界大旱天,地球上的山都化了,矿物都变成了液体,土山都烧焦变成灰,那时他只觉得暖气开了,他在那里烤烤火,还是觉得是很舒服的事。这就是描写了这个人,物理世界已经不能伤害他了,这是庄子所讲的神化之极的神人境界。生命的境界的确会有这么高,就是看你自己做不做得到。所以庄子在这个地方借别人讲,物理世界对他没有伤害,因为他心能转物;水灾、火灾、地球毁灭了,对他都没有关系。这种修养使人升华生命的价值,解脱物理世界的束缚,达到了超越的成就。“尘垢秕糠”就是渣子,我们吃的谷子,壳皮就是米糠,麦子的皮就是麸皮。后世写的济公和尚也就是从这里受到的启发,济公和尚一天到晚不洗澡,人家生了病,他就在身上摸摸汗渣子,搓一搓,给人家拿去吃。人家问他,这个是什么药,他说这个是伸腿瞪眼丸,吃下去,两腿一伸,眼睛一瞪就会死了,你敢吃就吃。结果人家吃了它,病都好了。这就“是其尘垢秕糠”,他身上脏的东西拿下来,“将犹陶铸尧舜者也”都可以像浇铸陶罐一样造就出一个入世的圣人。在这个观念中,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都叫做入世的圣人。他说,修养到了这个样子,变成神了,他身上的汗渣子流出来,搓成药丸,给你吃一吃,你都可以变成一个入世的圣人,治世的帝王。因此啊,你想想看,生命价值提高到这种境界,“熟肯以物为事”!他怎么会把物理世界的东西看在眼里。肩吾本来告诉连叔,想博取他的同情,骂楚国的陆接舆是狂人、疯子,乱吹牛,说世界上哪会有这样的人。结果反被连叔骂了一顿说,本来有这样的人,你不知道,你是个知识的聋子,是个知识的瞎子。骂完了,再说一个道理。世间一切都是相对的原文: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宋国的人,到野蛮地区做生意。这里为什么提到宋国呢?那是战国时候,不提鲁国,也不提齐国,偏偏要提宋国,因为宋人是殷商之后,封地于宋,宋代表殷商文化。孔子也是宋国人的后裔,宋国文化最高。宋国人要做生意,带着礼服、礼帽到越国来。越国就是江苏、浙江、福建等地,那个时候越国人剪短发、纹身。注意啊,古人都提倡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以理发的。所以越人在当时属于蛮人,就是文化落后的地方。像我们现在剪头发就是西方文化,野蛮文化,千万别把纹身当时尚,那是野蛮落后的象征。结果宋国人把礼服、礼帽带到没有文化的地方,一个都卖不出去。“无所用之”,这有什么用啊,高度文明的东西,带到那个最原始的地方,是没有用的。这就道理就是说明知识范围的不同,观点就不一样,你所认为的高价值的东西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一文不值。尧当皇帝治理天下,几十年过去了,天下太平,那就是盛世帝王,千古万古的名望,那还得了,这是圣人的皇帝,结果呢?尧跑去看四个人,哪四个人?不知道,不过后来各家对《庄子》注解时,把庄子所说的四个怪人,都拿出来凑数。如果乱凑这四子,他见到的许由是一个,许由的朋友巢父站在旁边,他大概看到了,两个了,再看两个很容易,不过文字上没点出来。再看看藐姑射那个山,“汾水之阳”,向西方走,向山西看一看,像这样的人不止一个,有四个。“窅然丧其天下焉。”他觉得作为天下的帝王,本是天下第一人,天下万民都是他的子民,把国家治理好了,算是很伟大的,但是看到这些神人,却发现自己非常渺小,治理好了天下又算什么?太渺小了。我们读到这一节,就知道庄子讲到这里,把生命价值直接指出来了,那就是神化。可以说是自己具备的精神,经由自我的修养而变化,就是神化。换句话说,精、气、神这个心的作用,可以自己使自己的生命的功能,变成超神入化。神化了以后,可以做入世的圣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呢?就要出世,我们注意中国的历史就会知道,这不是神话故事。大家讲中国文化要特别注意,我们中国文化开始就是那样标榜的,是谁呢?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黄帝治国平天下,安顿了万民之后,乘龙飞天,出世去了。黄帝乘龙飞天时,把他的干部大臣都带走了,因为挂在龙上的人太多,有几个小干部,没有办法上去,只好抓住龙的胡子,就从半空掉下来了。透过中国远古史这个神话故事,就证明了我们文化的中心,始终把人的生命价值提高到两个阶段:一个是入世的圣人,一个是入世成功以后,功成名遂身退,再成为出世的圣人。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总结,这一段,庄子把神化的要点都点出来了,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化的功能,可惜我们自己的智慧不够,把这个功能丧失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jj/19622.html
------分隔线----------------------------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