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简介 >> 名解拓展人物赏析庄子和王弼
庄子
(约前-前)
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特点
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代表观点
“道德”
一词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伪”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不凝滞”
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利益等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不滞,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各宗教经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弼
(年-年),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
成就
一、王弼以老庄思想为主
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王弼的方法论和政治哲学
在方法论方面,王弼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有所继承,善于运用对立的概念和辨名析理的方法阐述问题。请看他对有与无、动与静、一与多等对立统一概念的运用及其关系的阐释。
三、王弼的认识论
王弼认为,事物的本体的道是可以认识的,圣人的治世之道也是可以认识的。宇宙的本体道是无形无名"不宫不商,不温不凉";圣人治世是"体道"的结果,故不偏不执自然无为。"道"虽不可言象,不可名状,但它在万有之中,以无形无为而成济万物。在政治上,崇本(道)息末,就是对自然规律(道)的具体认识和运用。
小编有话
王弼和老庄这对有缘人,
跨越五百多年因为彼此的思想成为了一家人。
在历史上,
因为观点的继承发展而走到一起的大家
不计其数。
欢迎一航的宝宝们发射你们的智慧小手枪,
告诉小编八大艺术门类中任何一对这样的“有缘人”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