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眼中的颜色天眼新闻
《庄子》中“五色”归类
先秦诸子对色彩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哲思和对宇宙人生的把握。孔子曰“非礼勿视”,不符合礼制的不要看,主张以礼来规范色彩的使用,推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墨子用“墨”作为姓氏和命名墨家学派,用黑色彰显哲学理念。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以黑、白两色表现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阴阳观念。
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更是集中地在作品中用色彩来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庄子没有将五彩缤纷的颜色进行地位尊卑的划分,而是以空明若镜的心灵来观照万物,细致地观察自然界中的颜色,形象地描绘出生命世界的真实性与多样性。
《庄子》一书中颜色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主要颜色词为“苍、青、白、黄、赤、玄、素、黑、骊、紫、朱、缁、绀、丹、辱”15种。对《庄子》中的颜色词进行统计,其中26篇中提及色彩,内篇中出现8次,外篇中出现30次,杂篇中出现23次,共计61次。
《书·益稷》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在先秦文献中常以广义形式出现,包含的色彩种类繁多,而对具体颜色进行规定时,则以“正色”的概念对五色进行限定。梳理《庄子》一书中的颜色词并进行“五色”的归类,其中白、素属于白色系,黄属于黄色系,赤、朱、绀、丹、紫属于赤色系,青、苍属于青色系,黑、缁、骊、辱、玄属于黑色系;五类颜色词在《庄子》中出现的次数,分别为青11次、赤5次、黄10次,白22次、黑13次。
白色是庄子偏爱的颜色,我们可从道家的哲学思想、“殷人尚白”的社会习俗和崇尚自然的价值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思想体系看,庄子认同老子“五色令人乱目”的观点。《老子》第十二章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庄子承袭老子对五色的观点,在《天下》篇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认为五色会扰乱人的视觉,使眼睛看不清楚,失去自然本性。庄子规避繁缛交织的色彩,旨趣趋向自然、本真的“白色”。
其次,“殷人尚白”的社会风尚,是庄子偏爱白色的民俗原因。殷人以白色为贵,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白色动植物的记载,远超过其他颜色。颜色词“白”色,多表示用牲颜色,如《合集》载“……于倞麓,获白兕”。殷人祭祀多用白色动物,据《礼记·檀弓上》载:“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尸子·君治》亦载:“汤之救旱也,乘素马白车,著布衣,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野。”在祭祀祖先或神灵时,殷人使用白色的祭牲、穿着白色的祭服,以纯洁、朴质的虔诚,表达心中的信仰。白色是圣洁的天授之色,代表着尊贵,纯正的白色体现出祭祀者的虔诚。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庄子出生在殷商旧族所在地的宋国蒙城,身受殷商文化的熏陶,行文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殷人尚白”的社会习尚。如《外物》篇云:“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策。’”白龟被世人尊为神龟,用来占卜了七十二卦没有不灵验的,可见,在人们的信仰中,白色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崇尚自然的精神追求,是庄子偏爱白色的价值选择。在色彩谱系中,白色是大自然中最简单的素色,融于天地万物之中,与庄子“顺物自然”(《应帝王》)的观念不谋而合。《人世间》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空明的心境发出纯白的自然之光,吉祥就会集于虚明之心。白色在庄子看来不仅是澄明清虚的自然之光,更是虚静空灵的自然心境和纯真朴素的自然本性。白色所寓意的空明纯净的心境,是人走出现实的限制,参透生命的局限,自由遨游于天地而达到超脱的精神境界。
推崇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核心,白色最能代言庄子的自然之道,但是庄子并不是仅以白色为贵。在庄子看来,生命本身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是大自然的话语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美丽与存在的价值。
庄子对事物颜色的深浅、明暗、变化等,进行细致观察,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