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经典诵读声律启蒙全文注释及典故卷下
点击下图可播放语音分享
语音线上分享:吴铭
语音制作、剪辑:于海丽
文字整理、编辑:于海丽
卷下
全文注释
:六至十
六麻
松对柏,缕对麻1,蚁阵对蜂衙2。頳鳞对白鹭,冻雀对昏鸦3。白堕酒,碧沉茶4,品笛对吹笳5。秋凉梧堕叶,春暖杏开花。雨长苔痕侵壁砌,月移梅影上窗纱6。飒飒秋风,度城头之筚篥;迟迟晚照,动江上之琵琶7。
注释1缕(音lǚ):丝线。
2蚁阵:蚂蚁迁徙时队列整齐,故称蚁阵。蜂衙:蜂窝中,众蜂簇拥卫护着蜂王,好像下属保护着上级,故称蜂衙。
3頳(音chēng)鳞:红色的鱼。頳,红色。鳞,代指鱼。
4白堕:人名,姓刘,为南北朝时北魏河东(今山西)人,善酿酒,其酒醇美异常,名声远播,高官贵族都以之为馈赠佳品(见于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后便以白堕作美酒的代称。碧沉:即绿沉,凡物之深绿色者均可叫绿沉。碧沉茶,一种绿茶。唐人曹邺《故人寄茶》诗有“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的句子,就是形容碧沉茶味道之美的。“沈”,古同“沉”。
5笳(音jiā):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的一种管乐器,其声悲怆,为少数民族所习用。初时卷芦苇叶为之,后来以竹管制造。
6长(音zhǎng):使……扩大、使……生长。移:使……移动。实际上是月亮移动而使梅花之影映上窗纱。
7筚篥(音bìlì):也作觱篥,又叫悲管、笳管,也是笳一类型的管乐器,本出两域龟(音qiū)兹国,后传入中国。
优对劣,凸对凹1,翠竹对黄花。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2。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3。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4
注释1凹(音wā):四周高中间低。中古此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入声洽韵字,一个是平声爻韵字,此处用的是它另一个后起读音,是个平声麻韵的字。
2菽(音shū):豆类的总称。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晋书·隐逸传》。陶潜家贫而嗜酒,任彭泽县令后,下令全县的公田都栽上秫谷,说:“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让我经常喝醉酒就足够了。)其《和郭主簿》诗也说“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秫(音shú),带粘性的高粱、粟谷等,可酿酒。下联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邵平,通常写作“召平”(邵、召古音相同,此二姓都是周武王的大臣召公的后裔),秦明时广陵(今扬州一带)人,封东陵侯。秦灭亡之后,邵平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瓜味甜美,人称东陵瓜。畦(音qí),田地、田陇。
4竹根:一种盛酒的器具。南北朝时庾信的《奉赵王惠酒诗》中即有“野炉然(燃)树叶,山杯捧竹根”之句。一壶之酒: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诗句,参见卷上十一真注。擎(音qíng):向上托举。桐叶:一种盛茶的器具。宋程大昌《演繁露》在《东坡后集》卷二《从驾景云宫诗》“病贫赐茗浮桐叶”下注解说,当时皇上赐茶,部不用通常的荼盏,而用一种颜色雪白、形状像桐叶的大瓷碗。啜(音chuò):饮。卢仝(古tóng):唐朝人,号玉川子,家贫好读书,隐居不求仕进。《玉川子集》卷二《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中描述饮茶之后的感觉说:“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喫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1。驰驿骑,泛仙槎2,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3。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4。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寔闲客生涯5。
注释1诗债:别人求诗或索取和诗,自己尚未酬答,如同欠他人之债,故称诗债。
2仙槎(音chá):在天河中浮游的竹筏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每年八月,天河渡口有一木筏来去凡仙两界,从不误期。)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梁书》卷51《处士》。南朝梁的范元琰(字伯珪,又字长玉)节操高尚,为乡里所敬重。有一次,小偷越过园沟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发觉了,担心小偷返回时掉到沟里,特地砍了棵树,偷偷地架在沟上,让小偷方便过沟。小偷看到后十分惭愧,从此之后,一乡人再也没有小偷小模的了。下联出自《晋书·孝友传》。晋人桑虞字子深,有瓜园在宅北几里之外,瓜果刚成熟,有人翻进围墙偷瓜。桑虞知道后,想到墙头插有防盗的荆棘,小偷如果被人发现而逃跑,则有可能被刺伤,使命令看瓜的奴仆挖开墙,替偷瓜的人开出一条逃跑的路。小偷知道后,向桑虞叩头请罪,并归还所偷之瓜,而桑虞却将瓜都送给了偷瓜人。
4这是两个典故。上、下联均由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大夫,深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后遭小人诬陷,被放逐;顷襄王时再遭诲毁,被贬谪。他看到小人当权,故国日趋衰落,自己却无法挽救,伤心己极,便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岳阳的汨罗江投水而死。贾谊,河南洛阳人,年少即能精通数家的学说,汉文帝召为博士,号为才子。后因政见不同而遭大臣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郁郁不得志而死。参见卷下二萧注。
5箧(音qiè):竹制的箱子,古人多用以装书。士流:读书人。活计:借以谋生的用具或手段。茶鼎:唐杜荀有诗:“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寔(音shí):此字有二义,一为“是”(判断词),一通“实”(确实,副词)。单从下联来看,二义均可通;如果结合上联来看,其相对应位置的“乃”是副词,那么将其解释为“确实”更符合对仗的要求。
第二段注1,凹,据《故训汇纂》凹字条下:“凹,或作洼。”洼,《广韵》属下平九麻,《平水韵》属下平六麻。疑《声律启蒙》或据此用韵。凹,一般读作āo,《汉语大字典》说一读wā。
七阳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1。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2。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3。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寄于重阳4。
注释1五帝:传说中上古的五位贤明的帝君,具体之人各书所言不一,如《易·系辞》说是伏羲(太皞)、神农(炎帝)、黄帝、尧、舜。《史记·五帝纪》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帝王世纪》则说是少昊、颛顼(高阳)、高辛、尧、舜。三王:古代二位贤明的天子,一般指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
2绛(音jiàng)宵句:原注说,唐明皇(玄宗李隆基)有绰宵殿。下联所说为唐裴度之事。唐宪宗时,裴度因平定蔡州刺史吴元济叛乱有功,封晋国公。文宗时,裴度因宦官专权,自知政事已不可为,便请求罢相归隐,于河南洛阳午桥种植花木万株,中建别墅,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饮酒作诗于其中。
3这是两个典故。《宋书·卷29·符瑞》说,南朝宋大明五年正月初一,天降大雪,右卫将军谢庄下殿巡查,雪花都堆积在他的衣服上。他上殿报告孝武帝刘骏,皇帝认为这是很吉祥的事,“于是公卿作《花雪诗》”。唐李商隐《对雪诗二首》之一“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温谢庄衣”,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下联出自晋朝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我32岁那年,头上开始出现黑白相间的头发。)
4兰汤:用兰草熬出的热水。南朝梁的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题名为隋杜公瞻的注解说:“按,《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可见古人有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用兰草熬水沐浴的习俗。汤,热水。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月、日均为九,故称重阳。《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下杜公瞻注解说,这天要佩带茱萸(一种香味浓烈的植物),吃果饼,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此习俗的由来,据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桓景眼随费长房学道多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难降临,你赶快回家,叫家人将茱萸囊系在手臂土,登高饮菊花酒,可免除灾难。”桓景赶紧按照吩咐去做,到晚上回家一看,留在家中的鸡狗牛羊都死光了。于是后来就形成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尧对舜,禹对汤1,晋宋对隋唐2。奇花对异卉,夏日对秋霜3。八叉手,九回肠4,地久对天长。一堤杨柳绿,三径菊花黄5。闻鼓塞兵方战斗,听钟宫女正梳妆6。春饮方归,纱帽半淹邻舍酒;早朝初退,衮衣微惹御炉香7。
注释1尧:传说中上古时的一位贤明的帝王,号陶唐氏,故亦称唐尧。舜:传说中上古时的一位贤明的帝王,亦称虞舜。禹:远古时夏部落的首领,古典籍中认为他是夏朝的开国之君,是一位贤明的帝王,亦称夏禹。汤:商王朝的开国之君,是一位贤明的帝王,亦称天乙、商汤、成汤。
2晋:指司马炎取代三国时的魏因而建都洛阳的四晋,以及西晋被前赵灭掉之后,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一带)即位的东晋。宋:指南朝的宋,它是刘裕取代东晋后所建立的国家,首都亦为建康。为了区别后来赵姓所建立的北宋和南宋,故将南朝的宋称为刘宋。
3卉:百草的总名。
4八叉手:将两手相拱八次。这是一个典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4说,唐朝的温庭筠才思敏捷,考试作赋,双手互相交叉八次就写好了,当时的人称之为“温八叉”。后代便以此作为才思敏捷的代称。九回肠:因为忧愁而肠子多次为之回转。西汉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自己因替李陵辩白而遭受宫刑,忧伤难己,“是以肠一口而九回”(因此肠子一天之内屡次回转)。九,虚数,形容其多。
5三径句:此联由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与贤人交往的小路将近荒芜,但松树菊花还生长着)变化而来。晋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时任兖州刺史的蒋诩辞官归隐,在院中开辟了三条小路,只与求仲、羊仲来往。故三径指隐居而只与贤人来往的小路。
6鼓:古人行军作战以鼓为号令,击鼓则进军。塞兵:守卫边塞的士兵。钟:佛寺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此处以“闻钟”表示早晨。
7衮衣句:此句由唐朝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变化而来,贾诗全文为:“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喘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衮衣,古代帝王及公侯所穿的上绣有龙的礼服,此处指官员上朝所穿的官服。
荀对孟,老对庄1,亸柳对垂杨。仙宫对梵宇,小阁对长廊2。风月窟,水云乡3,蟋蟀对螳螂。暖烟香霭霭,寒烛影煌煌4。伍子欲酬渔父剑,韩生尝窃贾公香5。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6。
注释1荀:指荀子。荀子名况,赵人,为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学者尊之为荀卿,两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的讳,改称孙卿。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荀子》一书中。孟:指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其思想及行为集中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老:指老子。老子名李耳,字聃,故亦称老聃。春秋战同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老子》(亦称《道德经》)。老子被道家学派奉为始祖,《老子》为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庄:指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著《庄子》十余万言,借寓言以阐明自己的清静无为思想,尊崇老子,贬斥儒墨,和老子并列,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到唐代被尊为南华真人,《庄子》亦称《南华真经》。
2梵宇:佛寺。梵,古印度语“清净”、“寂静”的音译词的简略形式;因佛经都用梵语(古印度语)写成,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均可称“梵”。
3风月窟:妓院等男女交欢之处。风月:喻指男女情爱之事。水云乡:水云弥漫的地方,多喻指隐者居住停留的地方。苏轼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
4蔼蔼:香气浓烈馥郁的样子。煌煌:明亮的样子。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指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其父伍奢、其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害,他亦遭追杀。伍子胥逃至江边,追兵己至,江上有一渔父渡他过江,得以逃脱。伍子胥解下宝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送给您。”渔父说:“楚国悬赏追捕你,赏金为五万石粮食,还授予‘执圭’的爵位,难道还抵不过这价值百金的剑吗?”没有接受他的宝剑。酬,报答。下联出自《晋书·贾充传》。晋朝的韩寿仪容出众,在贾充手下作司空掾,贾充的小女儿贾午十分爱慕他,并偷了他父亲珍藏的西域奇香赠送给韩寿。韩寿将此香佩带在身上,被同僚们发现,报告了贾充,贾充便将贾午嫁给了韩寿。
6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橘绿橙黄:这都是秋天的景色,代指秋天。此联出自宋苏轼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八庚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1。天北缺,日东生2,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客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之赓3。
注释1宿醉:醉酒之后经一夜尚未清醒的馀醉。余酲(音chéng):残余的醉意。醒,喝醉了酒。
2天北缺:《淮南子·天文训》说,天是由四座大山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支撑起来的,西北方由不周山支撑。共工与颛顼争夺天帝的位置,共工发怒而撞垮了不周山,西北方缺了支撑物,所以“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日月星辰都从东方升起往西边移动落下)。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是说唐玄宗李隆基(即唐明皇)的事。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三记载说,玄宗精通乐律,他曾经将西凉的乐曲《婆罗门》润色改编为《霓裳羽衣曲》,当时宫中经常演奏此曲,杨贵妃善跳《霓裳羽衣舞》。侈,认为……奢侈。下联是说南朝陈的亡国之君陈后主(名叔宝)的事。陈后主嗜好声乐,曾将吴歌《玉树后庭花》按曲填词,辞藻绮丽,使男女唱和,哀艳委婉。骄,认为……骄。赓(音gēng),唱和。
虚对实,送对迎,后甲对先庚1。鼓琴对舍瑟,搏虎对骑鲸2。金呍眩癍B琤3,玉宇对金茎4。花间双粉蝶,柳内几黄莺。贫里每甘藜藿味,醉中厌听管弦声5。肠断秋闺,凉吹已侵重被冷;梦惊晓枕,残蟾犹照半窗明6。
注释1后甲:是《周易》“蛊卦”中的话,原文为“后甲三日”,指甲日以后的第三天,即丁日。先庚:是《周易》“巽卦”中的话,原文为“先庚三日”,指庚日之前的第三天,亦丁日。
2鼓琴:此典出自《列子·汤问》。伯牙为春秋时楚国人,善于鼓(弹奏)琴,钟子期能够理解琴声中所流露出来的心思。舍瑟:此典出自《论语·先进》。子路、冉有、公西华、曾暂(字点,故亦称曾点)四人陪着孔子,孔子问他们的志向。前三人都说了要从政,并说了从政之后自己的打算。此时曾点在弹瑟,孔子又问他,他慢慢地停止了弹瑟,“舍瑟而作”(推开瑟站了起来)说,我和他们的志向不同,我希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晚春,春季的衣服都已经穿定了,和年轻人五六个、小孩子六七个,在沂水中洗洗操,在高台舞雩上吹吹风,拖长声音唱着而回家。孔子对他大加赞赏,感叹说;“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说法呀!)搏虎:即暴虎,空手和老虎搏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襢(袒)裼暴虎,献于公所”,宋代朱熹的《诗集传》说,这句的意思是光着身子(脱下上衣),徒手和虎搏斗,将老虎献给郑庄公。骑鲸:两汉扬雄《羽猎赋》有“乘巨鳞,骑鲸鱼”的句子,后代便多以“骑鲸”代指仙人、豪客,如唐李白自称“海上骑鲸客”,宋苏轼也在诗中说“我是骑鲸手”,此处即用此义。但也有用它代指死亡或隐逸的。
3呍眩ɑ鱧ēzhā):联绵词,(金制的马络头上金丝)周绕重叠的样子。瑽琤(音cōngchēng):联绵词,形容玉撞击之声。
4玉宇:华丽壮观的宫殿,有时也指神话中玉帝在天上所居的宫殿。金茎:指用以承托承露盘的金属铜柱。汉武帝迷信神仙之事,认为饮甘露可延年益寿,于是在建章宫铸造承露盘,铜柱高二十丈,粗七人围,上有一仙人,伸开手掌以接受天降的甘露。(见于《三辅故事》。)东汉班固《西都赋》形容它说:“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5甘:味道好,这里做动词用,意动用法。藜藿(音líhuò):穷人所吃的两种野菜。藜,又名莱,初生时可食。藿,豆类的叶子,嫩时可食。
6凉吹:凉风。重(音chóng):多层、几层。残瞻:残月。古人认为月中有蟾蜍,故以蟾蜍代指月亮。
渔对猎,钓对耕1,玉振对金声2。雉城对雁塞,柳枭对葵倾3。吹玉笛,弄银笙,阮杖对桓筝4。墨呼松处士,纸号楮先生5。露浥好花潘岳县,风搓细柳亚夫营6。抚动琴弦,遽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7。
注释1渔:打鱼,动词。
2玉振:玉磬被敲击(发出的美妙声音),多用来喻指名声远播、文章华美或言论正大等。金声:钟被撞击发出的美妙声音,其比喻义和“玉磬”差不多。金,代指金属铸造的钟,一种打击乐器。
3雉城:城墙。雉,量词,城墙高一丈、宽一丈、长三丈为一雉。“雉”的本义为山鸡之类的鸟,此处借其本义来与“雁”构成对仗,属于借对的一种。雁塞:据唐徐竖《初学记》卷30引南齐刘澄之《梁州记》说,梁州(今四川陕西交界一带)有雁塞山,山中有大湖,雁群迁徙时栖息于此。后来以此泛指北方边塞。袅(音niǎo):细长柔弱的样子。葵倾:属菊科草本植物的葵类有向日的特性,花总是倾向于太阳的方向。
4阮杖:((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朝的阮脩经常拄杖步行,在杖头挂百钱,遇到酒店便以此钱买酒独自喝得酩酊大醉。恒筝:东汉桓谭字君山,遍习儒家经典,精通天文,好音乐,琴艺高超。筝,琴瑟一类的弦乐器。
5松处土:墨的别名。处士指品行高洁而不出来作官的贤人,而松为岁寒四友之首,品质高洁,再加上古代制墨是以松木烧制的烟灰调上胶而成,故称墨为松处士。楮(音chǔ)先生:纸的别名。楮,树名,叶子像桑树,树皮纤维多而韧,古人多用其造纸。唐朝的韩愈在《毛颖传》中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称笔为毛颖(因笔为兔毛制成),称纸为楮先生。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所言为晋朝潘岳之事。潘岳(字安仁)任河阳(今河南境内)县令时,在县中满栽桃李,时人传为美谈。浥(音yì),润泽、使……湿润。下联所言见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西汉文帝时的将军周亚夫屯兵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以备匈奴,文帝亲往慰劳军队,无军令而被拒之军营之外,后派使者持皇帝的诏令告知亚夫,才得进入,入军营后,皇帝的行动都必须遵从军礼。出军营后,文帝盛赞其军纪严明,称之为“真将军”。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去会见晋平公,平公在施夷之台宴请他。两人谈论关于音乐的事情,平公便令晋国最有名的乐工师旷演奏声调最凄悲的清角之声,师旷不肯演奏,平公再三要求,于是“师旷不得己而鼓之”。弹了一曲,便有黑云从西北方涌出;弹第二曲,“大风至,大雨随之”,吹裂了帷幕,吹破了盛食物的器皿,吹毁了房上的瓦片,宾客都跑散了,平公也吓得趴在地上。遽(音jù),突然、一下子。下联所言为唐李白之事。《唐诗纪事》卷18记载,李白名声尚不太大时,其所作《乌栖曲》(一种古乐府诗)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看到,贺称赞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也说李白写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都是说他的诗句感人。泣,使……哭泣。
九青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1。龟曳尾,鹤梳翎2,月榭对风亭3。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4。绣倦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5。
注释1唐诗:文学史上,唐代以诗歌著称,故称诗必以唐诗为首。汉史:在史书中,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地位都极高,故称史都以汉史为代表。释典:佛教的经典,即佛经。佛教的始祖为古印度人释迦牟尼,故以其简称“释”代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2龟曳(音夜)尾:此典出自《庄子·秋水》。楚王请庄子出来做官,庄子不愿去,便对楚王的使者说,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将它用绸巾包好,箱子装好,用于宗庙的祭祀。你说,这只龟是愿意死去而享受这种待遇,还是宁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我是愿意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的。委婉地拒绝了楚王的要求。后世便以“曳尾涂(稀泥)中”比喻清贫但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此处只是用其字面意义和下文构成对仗。曳尾,拖着尾巴。翎(音líng):鸟的羽毛。
3榭(音xiè):在土台上建的高屋。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山简醉参见卷上八齐注。下联为变化屈原《楚辞·渔父》的诗句而成,《渔父》中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句子。醒:清醒、酒醒;此字现代汉语中读上声,但中古时期它有平声青韵、上声迥韵、去声径韵三个读音,此处必须读成平声青韵,方能与上联平仄相对。下面“醉对醒”的“醒”也要读平声。
5佳人:漂亮的人,多用于女子。慵(音yōng):懒散。文:作动词用,此处是绣出花纹的意思。吮(音shǔn)毫:用口含吮毛笔的笔尖,使之湿润,指开始写作或作画。写:描绘、描画。
行对坐,醉对醒,佩紫对纡青1。棋枰对笔架,雨雪对雷霆2。狂蛱蝶,小蜻蜓3,水岸对沙汀4。天台孙绰赋,剑阁孟阳铭5。传信子卿千里雁,照书车胤一囊萤6。冉冉白云,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注释1佩紫对纡(音yū)青:佩紫,身佩紫色的印绞,参见卷下四豪注;纡青,身系青色的印绶。两者都是身居高官之位的意思。据《东观汉记》的记载,汉代公侯一级的官员系紫绶,九卿一级的官员系青绶。
2棋枰(音píng):围棋的棋盘。
3蛱(音jiá)蝶:蝴蝶的一种,也可泛指蝴蝶。
4汀(音tīng):水边的小平地或沙洲。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孙绰:古人,字兴公,曾作《天台山赋》。参见卷上六角注。剑阁:古栈道名,相传为三国诸葛亮所修,在今四川剑阁县大、小剑山之间,当时是连通川、陕两省的主要通道,据说孟阳过此处时曾作铭赞颂其雄伟。铭,刻在金、石上的文字。
6是两个典故。上参见卷上十一真注、三江注、卷下一先注。下联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晋人,字武子。勤学苦读,家贫,晚上经常没有灯油供其照明,他便抓来萤火虫,装在白色的小纱袋中,利用荧光来读书,最后成了博学淹通的学者,担任了晋太学的国子博士。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from《一代宗师》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双凤翼,九牛毛1,主逸对臣劳。水流无限阔,山耸有余高。雨打村童新牧笠,尘生边将旧征袍。俊士居官,荣引鹓鸿之序;忠臣报国,誓殚犬马之劳2。书对史,传对经1,鹦鹉对鹡鸰2。黄茅对白荻,绿草对青萍3。风绕铎,雨淋铃4,水阁对山亭。渚莲千朵白,岸柳两行青5。汉代宫中生秀柞,尧时阶畔长祥蓂6。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半幅通灵,画色间丹青7。
注释1传(音zhuàn):与“经”相对,经为某一学派的经典,而传则是解释经的文章。比如《春秋》是儒家经典,而《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则是解释《春秋》经的,所以被称为“《春秋》三传”。
2鹡鸰(音jílíng):鸟名,是一种体态类似麻雀,经常在水边觅食的小鸟。
3荻(音dí):一种与芦苇同科而异种的植物,叶子比芦苇稍宽,韧性较强。萍:浮萍,亦称水萍。
4铎(音duó):一种古乐器,形状像铃,后来也称悬挂在亭子或房屋的飞檐上的一种小铃铛为铎,又名铁马、檐铁,到现代演化为风铃。此处指后者。此字现代读阳平,在中古它是入声字,仄声。雨淋铃:本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唐明皇避安史之乱逃蜀时,闻雨中铃声与空谷相应,因思念杨贵妃而作。此处只用其字面意思与上联构成对仗。
5渚(音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此处是指后者。
6这是两个典故。《汉书·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曾在后元二年“行幸盩厔(今改成周至,陕西的一县名)五柞宫”,唐颜师古注引张晏说:“有五柞树,因以名宫也。”可见汉代有宫中生长出柞树之事,古人认为这是祥瑞的预兆。柞(音zuò),一种木质竖硬的树。蓂(音míng):又名历荚,传说中的一种瑞草。据《竹书纪年》卷上和《白虎通·封禅》的记载,尧时有蓂草夹阶而生,它每月从初一起每天长出一荚,到十五日则长出十五荚,从十六日起每天落掉一荚,到月底三十那天全部落完,周而复始,随月生死,可根据它来确定日期。
7间(音jiàn):分开、隔开。丹青:指两种可用作颜料的红色和青色的矿物质,此处代指绘画的颜料。
第一段注2,引用《庄子》的内容不完整。《声诗》这本书很多时候不引用原文而是用翻译,很不方便。其实这里庄子先问楚王的两个使者龟是愿意怎样,两个使者都认为当然愿意活着,于是庄子说:“去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本不是庄子的谦虚或者礼让,而是轻蔑。所以说不上所谓“委婉”拒绝楚王的要求。
第一段注4,说“醒”要读作平声,我以为没有必要。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醒这个字古代到底怎么读,因此就算读作平声也未必就是对的。还不如按照我们普通话的读法来。
十蒸
新对旧,降对升,白犬对苍鹰。葛巾1对藜杖,涧水对池冰。
注释1葛巾:古时用葛布做的头巾。《三国演义》: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张兔网,挂鱼罾1,燕雀对鹍鹏2。
注:1罾(音增):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2鹍(音坤)鹏:(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鹍”。常以“鹍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晋葛洪《抱朴子·守塉》:“鹍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唐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明张居正《赠
国子马生行》:“鹍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鹍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鹍言,羽指鹏言。鹍,当作“鯤”。
炉中煎药火,窗下读书灯。
织锦逐梭成舞凤,画屏误笔作飞蝇1。
注:1画屏误笔作飞蝇:三国时曹丕画屏风,不慎落了一墨点在上面,因而就这点墨画了一只小苍蝇,孙权以为是一只真苍蝇,用手弹它。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1;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2
注:1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刘表有大中小三种酒具,大者“伯雅”,次者“仲雅”、小者“季雅”,供宾客随意取用。
2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汉武帝曾在宫中点燃九光之灯以迎接西王母。
儒对士,佛对僧,面友1对心朋。
注:1面友:貌合神离的朋友。《法言·学行》:友而不心,面友也。春残对夏老,夜寝对晨兴。
千里马,九霄鹏,霞蔚1对云蒸
注:霞蔚:(1).云霞盛起貌。明皇甫涍《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霞蔚见层峦,花深隐群壑。”
(2).鲜明华美貌。《艺文类聚》卷五三引北齐邢劭《为李卫军疾以国子祭酒让东平王表》:“斧藻川流,雕篆霞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尔其縉绅之林,霞蔚而飆起。”唐杨系《通天台赋》:“若琼楼之霞蔚,照龙烛於崑丘。”
云蒸:(1).云气升腾。《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明李梦阳《野风》诗:“月滉鱼龙醒,云蒸豺虎骄。”
(2).指升腾的云气。《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刘良注:“水气蒸而为云。”
(3).水气,水蒸气。宋梅尧臣《送临江军监酒李太博》诗:“雾气多成雨,云蒸易损衣。”
(4).热气腾腾貌。南朝梁简文帝《和赠逸民应诏》:“乾迴龙动,云蒸冰焕。”元袁桷《次韵李伯宗苦热》:“角枕云蒸纹欲断,蜡灯烟暖泪难禁。”
(5).比喻盛多。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6).比喻英豪奋起。汉班固《典引》:“海内云蒸,雷动电熛。”严复《主客平议》:“况今者全球云蒸,五洲趾错,物竞之风潮甚大。”
寒堆阴岭雪,春泮1水池冰。
注:1泮(音畔):消解,消散。
严父愤生撞玉斗1,周公誓死作金滕2。
注:1严父愤生撞玉斗:严父指项羽的谋士范增,这是项羽对他的称呼。玉斗,玉制的斗型酒器。鸿门宴上,刘邦脱身后,留谢的张良代替刘邦向项羽赠玉斗一双。范增生怒,撞碎了玉斗。2周公誓死作金滕:周武王病时,周公祈祷于三王,愿以身体代死,史官录其事及祝册之文藏于金滕之柜,后来成王打开了金滕之柜。将军元晖1莫怪人讥为饿虎;待中卢昶2难逃世号作饥鹰。
注:1将军元晖:北魏将军元晖,贪婪专横,人称之为“饿虎将军”。2侍中卢昶:北魏侍中卢昶,贪得无厌,人称之为“饥鹰侍中”。
规对矩,墨对绳,独步1对同登。
注:1独步:独自行走,亦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吟哦1对讽咏,访友对寻僧。
注:吟哦:(1)有节奏地诵读。曼声吟哦。(2)写作诗词;推敲诗句。执卷吟哦,搜索殊苦。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吟哦。
讽咏:讽诵吟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明海瑞《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说备在方册,踊跃於讽咏,而不能以自已。”清黄鷟来《和陶饮酒》序:“所居东偏小室,设榻帷额中尽书元亮先生《饮酒诗》,朝夕讽咏,有会於心,爰用追和,以誌所怀。”
风绕屋,水襄陵1,紫鹄2对苍鹰。
注:1水襄陵:谓大水漫上丘陵。《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孔传:“襄,上也。”明何景明《水车赋》:“过顙类激,襄陵乃害。”清龚自珍《非五行传》:“河决瓠子,决酸枣,乃至尧时怀山而襄陵,水润下如故。”2鹄(音胡):水鸟,形状像鹅,体较鹅大,鸣声宏亮,善飞,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
乌寒惊夜月,鱼暖上春冰。
杨子口中飞白凤1,何郎鼻上集青蝇2。
注:杨子口中飞白凤:杨雄献《甘泉赋》,梦口中吐白凤。
何郎鼻上集青蝇:三国魏吏部尚书何晏梦见青蝇集于鼻端。管辂说:“位峻者颠也”。
巨鲤跃池翻几重之密藻;颠猿1饮涧挂百尺之垂藤。
注:1颠猿:倒挂着的猿猴。
图片来源:丰子恺经典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