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国学句典四十多个出自庄子的常用成语

发布时间:2021/7/28 11:05:53   点击数:

1.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1.(古)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2.(今)聪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2.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3.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不应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更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4.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4.井底之蛙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5.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秋天的大水按着时令到了,无数支流的水都灌进了黄河。河面十分宽阔,水雾蒸腾,不论是河的两岸,还是河心的沙洲,隔岸望去,简直分不清岸上的是牛还是马。这时呀,河伯欣欣然自我陶醉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6.越俎代庖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这句成语也可简写为“代庖”、“庖代”。“俎”读zǔ音,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庖”读páo。音,不读bāo音,当“厨师”讲。

7.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8.踌躇满志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9.游刃有余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10.有名无实

出自《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11.捉襟见肘

《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12.相濡以沫

《庄子·大宗师》。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相:互相。濡:沾湿,浸润。以:用。沫:唾沫。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13.以强凌弱

《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指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3.造谣生事/作言造语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造谣生事指制造谣言,挑起事端;作言造语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14.亦步亦趋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15.栉风沐雨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急风”。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16.昭然若揭

《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17.以管窥天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18.栩栩如生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9.贻笑大方

《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20.虚与委蛇(xūyǔwēiyí)

《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

21.学富五车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些话是在批评惠施,翻译过来是,惠施这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

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22.投其所好

《庄子·庚桑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含贬义)

23.文过饰非

《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24.入乡随俗

《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25.螳臂当车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导致失败。

26.洋洋大观

《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或景象十分丰富多彩,盛大壮观。

27.迫在眉睫

《庄子·庚桑楚》:“曰: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迫,紧迫;睫,眉毛和眼睫毛。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28.虎口逃生

《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29.天下为笼

以天下为笼,则雀无所逃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30.恬淡无味

《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31.与民更始

《庄子·盗跖》:“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汉书·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

32.每下愈况

《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指的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每下愈况”和“每况愈下”成语相近,但意义不尽相同,前者表示向低微的事物求道,而后者表示情况越变越坏,很容易会一不小心将两者混淆。

33.枯木死灰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34.莫逆之交

《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35.沉鱼落雁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其中“沉鱼”指西施,“落雁”指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贵妃。

36.骐骥过隙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37.失之交臂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38.善始善终

《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39.神乎其神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5回:“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庄子·天地》:“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神秘奇妙到了极点。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40.食不果腹

1.《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旁县,食兼数人,尤能食鲙,常言鲙味未尝果腹。”

果:充实。不果腹:吃不饱肚子。食:吃。指吃不饱肚子。

41.薪尽火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成玄英疏:“穷,尽也。薪,柴樵也。为,前也。言人然火用手前之能尽然火之理者,前薪虽尽,后薪以续,前后相继,故火不灭也。”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2.心服口服

《庄子·寓言》:“利义陈呼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wú,违逆)立,定天下之定。”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从内心到口头上都很服气。

43.吐故纳新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吗?只需两秒点击下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18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