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历史名场面蛇与风自在middot
本期的历史名场面的主题是出自《庄子·秋水》的《蛇与风》。相较于以往的典型辩论场景,这篇文章更像是带有思辨意味的探讨。希望读者能够有所收获。
庄子(约前年—前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因家境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来源:百度百科)
文章中的主角鲜为人知,它们不仅名字奇怪,长相也甚是邪门,它们的名字是夔和蚿。
夔:《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为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蚿:陆德明释文:“司马云:‘蚿,马蚿虫也。”即为千足虫。
识得真面目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
风怜目,目怜心。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开头是一段讲述,以拟人的手法讲夔,蚿,蛇,风,目和心之间的互相羡慕,形成一种递进关系,也设置了一个悬念。
这样的羡慕有何缘由?
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呈现的呢?
简单分析一下这里的羡慕关系,不难发现,除了夔对蚿,都是束缚多的羡慕束缚少的,束缚少的羡慕无拘无束的。
有形的向往无形的,自然是无挂碍的状态最让人心生向往。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夔对蚿说:“我凭借一只脚跳跃行走,没有谁比我简便自在了。现在你用上万只脚行走,是怎样的状态呢?”
夔羡慕蚿,是因为好奇。同为“有足”的状态,只有一只脚的夔对有众多脚的蚿是羡慕又好奇的。
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小姑娘有一只口红,好奇有几百只口红的姑娘是怎么使用它们的,那是什么感受。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说:“不对。你没有看见过人吐唾沫的情形吗?喷出唾沫中,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混杂着落下的数不清无法计算。现在我使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只是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像这样。”
蚿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有多有少,是自然的状态,吐唾沫的人吐出的唾沫,也有大小之分。
它解释自己的众多脚行走的行为也只是“我也不知道,是老天给了我这样的技能和器官。”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却不如你没有脚(行走),这是为什么呢?”
蛇说:“(我)仰仗依靠天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能够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这时候蚿的好奇是对蛇展开的,“我有众多足,而你一只也没有,我们怎么会差别这么大呢?”
蛇挺诧异:啊这...你问我我也不知道...
你看你回答夔的时候讲,是你的天生机能让你得以用多足行走并习以为常,我也是使用我的天生机能而行走啊,我不需要脚哎。
这难道不是像极了天生唇红齿白的姑娘不需要买口红。这个回答甚至有点“凡尔赛”:哎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好,老天赐给我的,我也没办法呀。
而这时候我们会好奇,那什么会让没有足的束缚的蛇羡慕呢?
哦,答案来了——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蛇对风说:“我使用我的脊柱和腰胁而行走,就像有足而行走的样子。如今你呼呼地从北海吹起,又呼呼地来到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行走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
蛇还有身体,是有形的,移动要靠身体。
这时候所谓的“足”可以理解为用来移动的身体器官,只不过没有单独分化出来罢了,这里就是蛇身本身。
而风是没有的。风无形,又无处不在。这时候蛇羡慕风的自由自在,行动又无需凭借什么。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鰌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风说:“是的。我以呼呼吹的样子从北海来到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时,我并不能吹断他们的手指,人们用腿脚来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断腿脚。即便如此,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却又只有我能够做到。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追求胜利,而追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真正大的胜利和杰出的状态,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啊。”
风也不是完美的,它能做的只不过物理意义上的摧毁这样的胜利。
风也是有所羡慕和尊崇的,那就是圣人。圣人化育众人,以自己的力量和知识思想影响着众人。
真正的自在其实不是逍遥本身,
而是心境的开阔和对世人的影响和感染。
人的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涉来往并发生联系。这种时候,影响或者被影响就成了必然。
生活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对他人抱有羡慕之心,
在比较中获得快乐,也在比较中失落。
就像这里的夔,蚿,蛇,风,目和心。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把握自己拥有的,明确自己想要追求的,并且去努力追逐得到它。羡慕可以有,但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艳羡本身中而不去思考实质性的进步和争取。
说到这里,我想聊些基于原文谈谈更深层次的思想,有关目和心,目和心在原文中没有展开叙述。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
风怜目,目怜心。
风羡慕洞察万物的眼,眼羡慕感知万物的心。
风不及之处眼可及,眼不可达处心可以达。
或许这里才是关键。
洞察万物的眼睛清澈明亮,温柔干净的心灵感知万物。在眼与心的交汇中了解万物触摸万物,这比有形的“足”更有意义,也更值得期待。
此外,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优秀的一部分之一,它以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和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中,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庄子》。一书有三部分,分别为内篇、外篇和杂篇。感兴趣的各位可以去翻阅《庄子》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说明:本篇中翻译由笔者自行翻译,查阅相关古汉语辞典,结合古诗文网翻译整理所得。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作者
许纳微
编辑
全国高校百院辩论联赛新媒体
插画
苏美珊
视觉
徐靖雯
校对
周苏影陈佩昂
出品
百院联赛
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baiyuanlians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