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周与庄子

发布时间:2021/6/6 1:44:26   点击数:

《庄子》一书,是战国中叶宋国人庄子及其弟子所著。

庄子(约公元前——约前年),名周,字子休(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提到他的字。有人说“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生于宋国。他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称“老庄”。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活动的时代大致与孟子相当,而稍长于屈原。这正是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社会已被摧毁,而新的封建秩序还未建立起来。庄子,作为一个没落的贵族后裔,一个穷得靠织屉、贩粟来维持生活的知识分子,对诸侯混战、处士横议的混乱局面,自然有着强烈的不满。他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的厚币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他提出“逍遥处世”之说,塑造的人生境界,颇为飘逸、灵新、洒脱。正所谓“清静无为”、“宠辱不惊”的境地。他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并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代表作为《庄子》。

他的著作猛烈地抨击了这个“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胠箧》)的丑恶现实。但是,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消极颓废、甚至有些反动的。如他所极力宣扬的“齐物我、等是非、一生死、忘利害”的思想,乃是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东西,属于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利的,应予以批判。

庄子在文学方面具有杰出的天才。他的著作充满了超人的想象和高尚的情操,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善于把寓言、神话和传说溶化在一起,加强自己的议论。所以读他的文章则感到有一种独特的迷离惝恍、恣肆浩茫的色调。他的著作滋润和哺育了后代无数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对我国的文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庄子》一书共33篇(内7篇,外15篇,杂篇11),十余万言。内篇是庄子的手笔,外、杂两篇则为庄门后学所作。通行的《庄子》注本,以王先让的《庄子集结》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为好。

后世的道教继承了道家的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派逐渐取代了黄老学派,成为道家思想的主流。

对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非常重视,因此庄子其人也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年)被封为“南华真人”。之后又被道教的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所著《庄子》一书,也被诏称为《南华真经》。

《庄子》一书的文章结构奇特,行所欲行,止所与止,跳荡起落,一线贯穿。句子变化多样,或长或短,极富表现力。文字上浩茫恣肆,意象雄浑,想象力丰富,编纂了多则寓言,和成语,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这标志着先秦散文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庄子》一书,也代表了先秦时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4.7)于淄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210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