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南怀瑾庄子諵譁大宗师24
主播:林风悠悠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经典的第天
颜回的修行成就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颜回听到这里,就说“回益矣”。老师我懂了,这一下懂得道了,好修道了,他说我已经进步了。孔子说,哦?你懂了道,进步了?“何谓也?”把你的心得报告看看。颜回说“回忘仁义矣”。现在我心里头放下了,什么文化呀,艺术呀,学问呀,文学呀,仁义道德这些,都放下了,我心里头都没有了,进入道了。孔子一听,说“可矣,犹未也”。你是放下了一点,只放下了仁义道德,还没有完全,才刚刚入门。等于你们修道一样,有时候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心里就空空洞洞的,以为悟了;那是耽误了的误,不是真的悟。那比颜回这个还差一点,颜回是真的放下了仁义。孔子说:可以啦!还没有完全。颜回听老师批驳还没有完全,又去用功打坐了。
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不晓得搞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说“回益矣”。老师啊,我真的懂了道了,进步了。孔子说,你讲讲看,报告一下。颜回说“回忘礼乐矣”。我更放下了,脑子里把所有这些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一股邋遢都丢得光光的,没有了,放下了,放下了就是道。孔子说“可矣”,可以啦,“犹未也”。还没有完全。
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听老师这么讲,又回家去打坐了,是不是回去打坐不知道,是我加上的。有一天又来看孔子。这一回,你注意哦,过了三关了,跟禅宗说的过三关一样。“回益矣。”我悟道了,这一下不是耽误的误。那么孔子说,怎么讲呢?颜回说“回坐忘矣”。什么都放下了。你们打坐就要做到这样,“坐忘”,也不晓得自己坐在这儿,也没有我,也没有身体,也没有人,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什么也没有,天地什么都放下了,连那个放下的还要放下!不是那么一股死相坐在那里,好像比长途赛跑还要吃力的样子。看你们打坐坐在那里,有些人,两个手那么叉起来,不晓得干什么,像是角力比赛,说是结手印;结了手印就不怕魔,又不怕鬼。不晓得搞些什么,都不是道!真正的道要坐忘,真正地放下,时间、空间、身体都没有,更要忘记了两条腿。孔子听见颜回说“坐忘”,“蹴然”,古人在孔子那个时候,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孔子一听,本来屁股坐在两条腿上,一下子膝盖头就站起来问颜回说,你讲什么?“何谓坐忘?”你说说看,什么叫做“坐忘”?
颜回曰:堕枝(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你们学禅宗也好,学什么宗都好啦,学端午节的粽也好,就要记得,工夫要做到这样才行。“堕肢体”,身体没有了,没有感觉了,有些人打坐坐得好,老师啊,今天气通了,两个手印好像分不开一样。你既然晓得分不开,可见还有身体的感觉,何必来报告呢!你说,我现在好像两个脚麻过了,也不痛,不过仍晓得有两个脚,可见没有“堕肢体”。“黜聪明”,没得思想,没得妄念,没得杂念;可是并不是不知道,什么都知道;知道没有思想,没有妄念。“离形”,没得形体,“去知”,也没有智慧,就是不叫做智慧,还有一个智慧就不对了。有人前面还看到一团光,何必要你看到呀?用一个电灯泡就发亮了,那个光有什么稀奇啊!那是你里头气血通过后脑神经,要通不通而发生摩擦的作用,那不是道!搞清楚!老实告诉你们,有时候骗骗你们,好啊好啊!光啊光啊!你去光吧!有什么用!那都不是的,所以要“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与天地合一了,什么是大通呢?虚空是大通,四通八达;你到了那个没得身体,没得智慧,可是一切都清楚,比你清楚的时候还要清楚时,就是大通。现在我们只清楚到这个楼上,或者夜里静下来,只有这个东门一带的范围大概知道,那不是“同于大通”。要真坐到了坐忘的时候,整个台北台湾的事情你都知道,会那么大通,是谓之“坐忘”。
不过我这个话是形容的啊!你不要坐忘了以后,还说我台湾的事都还不知道呀!那已经没有“黜聪明”了,要放弃了这些聪明,那是形容给你听。所以说“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你看庄子写文章很妙吧!这种话绝不从孔子嘴里讲出来,孔子讲就没有价值了,孔子是用憋的办法去教育学生;他的教育法是一路憋憋憋,绝不告诉你,憋到这样,颜回自己冲关了,颜回嘴里自己报告,孔子给他作了印证。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你看孔子之伟大!他说你到了这个境界啊,“同则无好也”,
如果同到虚空合一,宇宙合一的话,没有是非善恶,也没有好坏,大通了嘛!到了这个境界,叫做“坐忘”,也可以叫做“坐化”。
所以后来佛家的坐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罗汉得了道,自己最后要走,宣布死了,我那天走,再见,然后坐在那里,不要殡仪馆帮忙,本身一入定那个三昧真火热能一动,也不要木材,身体化成一阵光就没有了;不会留给你舍利子,子舍利也不留;高兴则留几个指甲给你做做纪念,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个叫坐化。其次的坐化,就是坐在那里,肉体还在,也叫坐化。再其次的坐化就是打坐达到了坐忘,身体没有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也就是“坐化”。这是三种坐化。
“化则无常也”,佛学翻译的“无常”又是借用庄子,我们佛门实在欠庄子很多。所以姓庄的到庙子吃饭绝不给钱的,因为佛学里借了他太多的名词了(众笑〉。这个“化则无常也”,所以知道变化,一切万化无常。“而果其贤乎!”孔子说,颜回啊,你得了道啦!老实讲,你比我还高啊!“丘也请从而后也”,我以后要跟着你啦!孔子多谦虚啊!谦虚这一棒打下来,很痛喔!所以颜回得了道就不敢骄傲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法,他说,我还不及你呢!
“请从而后也”,将来你在上面坐,我站在旁边,跟在你后面。
现在我们看到了吧!《大宗师》这一篇到这里,中间的要点,有圣人之才,存圣人之道,修到什么境界是圣人之道,通通告诉你;你不要另外去修密宗了,这里密宗都告诉你了。至于说,如何做得到呢?那我没办法,庄子也没办法,要你自己去体会了。怎么堕肢体?绝不要拿个刀来把肢体割掉啊!那要工夫做到的;换句话再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做不到呢?一般人打坐修道做不到,犯了一个错误,用聪明!通通在那里用聪明,所以不能得道;聪明是修道最坏的东西。现在孔子跟颜回两个也作一个表演,这个电视剧出来了,得道,这个最后的境界是如此,到了这个修养的境界,够得上做大宗师了,就是这么一个结论。下面另一个尾巴,做了大宗师以后,就更要了生死了,重点都在了生死。
谁是大宗师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
子舆和子桑,这两个人是朋友。“而霖雨十日”,夏天下大雨,水涨得很高,等于台北夏天那个大雨,一涨水啊,路也过不去了。连续十天下雨。子舆一想,糟糕,我那个好朋友完了,家里没得吃的,被水困住了,怎么办呢?赶快带一个便当,先去救救他的命。
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
到了子桑的门口,子舆看到他老兄子桑在里头,大概饿得没力气了,虽然在唱歌,听起来很难听,又像哭一样。你说他哭嘛,又像唱歌一样;一面还在弹琴呢!他说,是妈妈的罪过吗?是爸爸的罪过吗?为什么生我呢?还是天的罪过生了我?还是人的罪过呢?“有不任其声”,那个声音讲不出来,不成个调子,虽是在唱,但唱起来比哭都还难听。“而趋举其诗焉”,可是嘴里还不断在唱这个诗。
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
所以子舆赶快就进去了,手里拿一个便当,这个电视剧本就是这样表示。他说,老兄啊,你还有力气唱歌作诗啊!可是你的声音为什么这样呢?你连声音都没有,气都没有了。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这几句话是大家的问题。子桑说,老兄你来了,我想了十天了,我参不通啊,为什么我会饿饭?生命给我聪明,给我本事,给我学问,给我能力,可是我到处碰壁,到处都是此路不通的条子,运气不好,搞得自己饿饭,搞得自己有气无力,快要死了。“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我思想了很久,是上帝做主吗?有个上帝吗?真的有命运吗?还是妈妈爸爸?谁给我的这个生命?人人都有这个生命,你也有这个命,我也有这个命,为什么每人遭遇这样不同?他说,我找不出答案。
“父母岂欲吾贫哉!”哪个人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穷一辈子呢?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可是就做不到。你说上帝、天地要人这样吗?“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无私的啊!很公平呀!你说我不努力吗?我也蛮努力,我正想出门,又碰到下霖雨,走不通了,怎么办呢?天地本来是无私的呀!活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命运怎么说呢!所以我们文章写“命运之神”,命运没有神,你自己就是神,只不过找不到。
“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谁能够制造这个命运?每个人命运不同,是谁在做主?你说有个上帝吗?上帝的命运又是谁给的呢?想要找我命运做主的那个,可是找不到的呀!“然而至此极者”,今天总算饿了饭了,“命也夫”,找不到答案,只有一个代名词的答案,叫做命。命是代名词,你不要听了命,赶紧去算八字,不是你那个命!这是宇宙的大命,这是自然的一个规律。我们看《大宗师》最后一个命作结论,先要倒回去,看本篇开头的话。开头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命运并不是不可知,这个命是生命的根本,就是佛家讲的,宇宙先有鸡先有蛋?那个生命的根本,不是不可知。何以求知呢?唯有得道的人,称为大宗师的人。一个自称为大师,或者自称为宗师的,如果连这个道理也不知道的话,那也是命!那只好算是他命中要称自己是大师,让他大去吧!要当大师者、宗师者,什么法师啊,老师啊,就应该了解《大宗师》开头的这几句话;所以你前后一对照就晓得了。这一句“命也夫”,非常幽默,是个幽默的代名词;《大宗师》正好到这里结束,下面就是《应帝王》了,大宗师要来入此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