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的逍遥游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发布时间:2021/2/23 20:18:26   点击数: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东方有庄子,西方有柏拉图。

庄子的智慧在《逍遥游》中,柏拉图的思想在《理想国》里。

庄子的《逍遥游》,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留下来的瑰宝,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中包含着道家的忘自我、轻名利、达到真正逍遥的人生观,是一种以出世的精神生活于现实世界的人生观。

▲明张路《老子骑牛图》x55cm

而柏拉图的《理想国》,则以理性的思维,设计了一套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阶级国家的痕迹,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整个西方文明史都是对《理想国》的注脚,整个中华文明史也是对老庄《逍遥游》的注脚。两种哲学思想背后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明的差异,更是哲学血脉之间的差异。

一只巨大的鲲鹏,一个完美的理想国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书中第一篇就是《逍遥游》,鲲鹏又在《逍遥游》的第一段,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与玄奇的色彩。当然,鲲鹏这种大鸟是庄子虚构的喻像,不过鲲鹏存在的意义,是通过直观形象来展示巨大空间尺度上的遨游。

其用意是先以高广境界来震撼读者。引出囿于小知、小年者难以理解大知大年,小境界者无法理解大境界的命题。以此大境界击破读者之小境界,然后引入主题。“逍遥游”的真义,不是某种静态的对象,而是境界的不断突破与提升。

▲清恽寿平《九兰图》2.4X67cm

柏拉图的理想国,同样存在于幻想之中。《理想国》又被译作《国家篇》、《共和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本书里,柏拉图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并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给后人呈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鲲鹏之大,是生命境界之大,理想国之完美,是理想社会之完美。两位伟大的哲学家,都从自己的思想出发,给人类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寄托。

▲拉斐尔《雅典学院》-年湿壁画意大利罗马

逍遥游之个体境界,理想国之集体制度

鲲鹏寓言里的侧重点,在于对空间测度的比较。即是打破时空之囿,给生命以无限大的空间。鲲鹏展翅而飞,代表着生命活动时空的不断延拓。

如果不理解庄子的意思,读《逍遥游》会觉得文章太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从鲲鹏扯到列子,又扯到尧和许由,又扯到姑射山神人,最后又扯到大葫芦和大树的用途上去,让人云里雾里,莫名其妙。但真理解庄子的意思,就会豁然开朗,其实通篇都紧密围绕一个主旨反复阐述,就是境界的突破。新境界的不断实现,就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清沈铨《荷塘鸳鸯图》绢本设色

庄子《逍遥游》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打破世人自我封闭的小格局小境界,到更广阔更高远的世界中去。真正的逍遥游,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从小境界进入大境界,从大境界进入更大的境界,更大的境界再进入更更大的境界,如此无穷进行下去,才是庄子所谓“以游无穷”的逍遥游。

▲清朱耷《古木双鹰图》x80cm

庄子追求个体的自由,让人不断突破旧格局旧境界,进入新格局、新境界。而柏拉图不提倡个体的自由,他追求的是一种集体的和谐。这种和集体的谐并非是通过个体境界的提升获得,而是通过完美的制度来实现。

▲明陈洪绶《蕉林酌酒图》绢本设色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他把国家分为三个阶层:最上层是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中间阶层是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最底层则是平民阶层。和庄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柏拉图鄙视个人幸福,他无限地强调国家整体、强调他认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统治者被赋予无上的权力,甚至“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应该具备四种德行:智慧、勇敢、自制、正义。其中智慧是指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而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而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即中间阶层的武士。自制则代表着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当智慧、勇敢、自制都具备了,正义也就到来了。

▲安格尔《荷马礼赞》年布面油画卢浮宫巴黎

庄子远离政治,柏拉图主动为王

在《逍遥游》中,鲲鹏徙于南冥,扶摇而上九万里,因其要等海动而生风,才能水击三千里,达其目的,所以鲲鹏不是真正的逍遥。庄子写鲲鹏,主要是想借此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只要有所凭借就不能达到无所依赖,要放下有待,追求无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人的精神之所以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之境,并非是因为外部环境使然,而是内心没有放开。庄子认为,不是外物的客观条件和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

▲宋范宽《雪景寒林图》Xcm

关于庄子的这个观点,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庄子在濮水垂钓,楚王使大夫两人来请庄子,庄子持杆不顾,告诉二人“我只愿做快乐的在泥水中摆尾的龟,而不愿做被贡于高堂的龟。”庄子把功名利禄看作是对“游”的限制,如果接受了功名利禄,就会让他的心灵无法获得自由,不能获得“逍遥而游”。

▲元赵孟頫《人骑图》纸本0x74.cm

与庄子不同,柏拉图并不排斥功名利禄,而是主动提出“哲人为王”的理念。所以,《理想国》才被称为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在这本书里深入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结构等根本问题。他对不同的政体进行区别,比较它们的优劣得失,并从中寻找它们的历史发展规律。

▲宋许道宁《渔舟唱晚图》绢本49.5x26cm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否则理想国就难以实现。因为在柏拉图看来,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他的这种信念,最终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因而只有在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明陈洪绶《摘梅高士图》×66cm

这就是柏拉图哲人为王的理念,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治国作为一门专业的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生命的厚度,柏拉图式爱情

逍遥游在提倡自由之境的同时,还阐述另一种思想,那就是生命的厚度。鲲鹏之所以能够展翅高飞,是因为深厚的积累。例如,在很少的水上放一个杯子就会黏住,放一片小草的叶子则能当做小船在上面漂浮是因其水薄。鲲化鹏能在北海上飞翔是因其水厚,这两者都阐释了积厚的思想。想要将大如鲲之志存于心中就必须积厚。

只有具大因、居大处,才能证大果翔大路。一个人要不断地追求学识的丰富,底蕴的增长,才能悟得人生的大境界。

▲明唐寅《柴门掩雪图》82x46.7cm

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所以《理想国》最核心的主题就是正义和智慧!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而哲学家是最接近神的人。因此他在《理想国》的结尾宣称:“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爱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也可以称之为“爱情的理想国”。

▲清沈铨《蜂猴图》x96.6cm

庄子逍遥游的背后是混沌哲学,是“道”,道法自然。而柏拉图的《理想国》整个体系是正义,包含柏拉图式爱情、哲人为王、哲人教育以及线喻中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等,理想国背后的是逻辑学,是理性,是二元对立。

庄子和柏拉图之间的对比,其实是两种理想国之间的对比,也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折射着东西方不同的文明脉络。

点击“阅读原文”,湖山好礼等你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bb/1954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