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版本 >> 庄子笔记四逍遥游之北冥有鱼
歌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开篇这一段,短短八百多字,气势磅礴,气象万千、横无际涯。音韵优美,有金石之声,读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恨不得一跃而起,跟着大鹏鸟“怒而飞”,飞去天池,一看生命的究竟。
金圣叹将《庄子》列为天下第一才子书,年轻学子如何能不读?好在我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了这一篇。是啊,如此瑰丽闪闪发光的文字不选,还能选什么?
强烈建议学生们读这段书时,忘记各种考试的要求,大声朗读出来。或者跟着文首音乐,用自己的方式吟唱出来,感受汉语的参差顿挫、回环往复之美。用心灵去体验南华真人气贯如长虹的气势,激发年轻少年该有的英气,长期下来集之蓄之,以“养吾浩然之气”,方不负先圣人庄子的才华。
庄子不光是深邃的思想家,更是汉语言大师。也希望语文老师教这段的时候,也抛开各种考试的枷锁,让“字词句”各种死记硬背都见鬼去吧。这么有生命张力的文字,怎么忍心肢解!读出来就好,唱出来就好,久而成诵,效果不是更好么?
所谓少年当有鲲鹏之志。这段书激励了多少后来的青年才俊奋发有为,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大家都熟知精忠报国的岳飞,字鹏举,当是取“大鹏一飞九万里”之意。我想这个名字也激励了大将军一生所向披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那么,怎么看蜩与学鸠、斥鴳?“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客观现实如此,人力能如何哉?注《庄子》的郭象根据庄子万物“齐同”的理念,认为庄子想表达的是:大鹏有小鸟“各适其性”,各有各的快乐,不必强求。
但是庄子想表达的远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大致分几个层次来梳理一下,以备参详: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禀赋做我们该做的事业。这是芸芸众生的生活原貌,可以说是第一重境界。
但是,如大鹏这样的“巨人”、冥灵大椿彭祖这样的长寿之星,“宋荣子犹然笑之”,为什么呢?因为这才刚刚开始,人生远没有这么简单。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这是第二重境界,大致就是一千多年后范文正公转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道家学问对人的最大关照。
每个人的境遇不同、才能各异,有几个人能一帆风顺?在“与物相刃相糜”的过程中能“定外内外之分”,缓解外界环境、个人得失对内心的冲击,能减少多少悲剧和痛苦?这是智者的金玉良言,早一天看到对孩子们都是一种幸运啊。
人生的痛苦从哪里来?大部分源于我们对环境的依赖,对别人肯定的渴求。老子说:“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知易行难,“忘我”这件事做起来谈何容易?所以庄子教我们继续往前走。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是第三重境界。鲲原来生活在水里,为什么要化而为鹏?庄子生怕没有说清楚,所以把列子搬出来,御风而行,腾云驾雾。与我们一般人来比较,大鹏鸟和列子对周遭环境和纷扰的社会的依赖和凭借,已经小多了。这就是通往“心灵自由之彼岸”的修炼之旅。
但是,庄子认为御风而行还不够,因为“犹有所待者也”。终极目标是什么?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是第四重境界,庄子对生命的热爱,对心灵自由的讴歌,都在这里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忘记一切沉浮荣辱,达到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彼且恶乎待哉?”
很过年轻的朋友常常有疑问:道家讲无为,庄子这里也提到“神人无功”,是不是叫我们不要奋斗,躺在那儿追求心灵自由就可以了呢?非也!从这篇华丽的文字中,你能嗅到一点颓废退缩的腐朽气味儿吗?
青年朋友们,如果真能有“无己”的境界,放下功名的羁绊,你将能如这只大鹏鸟一般,“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因势利导,一个生命的真正能量一定会爆发。
更重要的是,如果气候恶劣,你并没有能飞上九万里那么高;抑或天有不测风云,你从九万里的高空跌落,记住,这些都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无己”的境界,而没有功名的羁绊,人生的各种挫折打击将不会(或更少)伤害到你。这就是庄子后面要告诉我们的: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感谢歌曲作者的贡献。逍遥游这样唱出来,从语言的美感来说,比朗诵还是更有韵味。另外,前二年的国产动画片力作《大鱼海棠》也脱胎于《逍遥游》,是借鉴日本动漫思路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创新”。
同题阅读:
《庄子》笔记(三)孔颜之乐与庄子的逍遥《庄子》笔记(二)踏平坎坷成大“道”
《庄子》笔记(一)南华真人今何在?
尔雅诗教(九)诗经·郑风·溱洧
尔雅诗教(八)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翠山讚賞轉發,支持爾雅公益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