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历史上那些讽刺小人的典故,不看不知道
历史上那些专门明指暗喻小人行径的典故你知道吗?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几个用来形容小人的历史典故。
鬼鬼祟祟
典出《红楼梦》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晴雯得了伤寒,头痛脑热,懒怠动弹。宝玉给房中人说:“不要声张,不然太太知道了,又要叫晴雯搬回家去治。家里纵好,到底寒冷,不如在这里。”宝玉接着又说:“晴雯在里间屋好好躺着,我叫人请了大夫,悄悄从后门进来诊治。
医生看病后,一个老婆子把药取了回来。宝玉命丫环就在屋内的火盆上煎。晴雯说:“这里煎药,弄得满屋子药气,还是拿到茶房里去煎罢!”宝玉说:“药气比一切的花香还香呢!我屋里各色香都齐了,就缺少药香。”一面说,一面命人煨上。一切安排停妥之后,宝玉才去给贾母王夫人请安。
宝玉来到贾母房中时,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王熙凤等正在和贾母谈笑。宝玉请了安,坐了一会儿,因惦记着晴雯等,便回到自己的房中。宝玉一踏入房门,药香满室,但不见一人,只有晴雯独卧炕上,脸上烧得绯红。用手一摸,滚烫滚烫的。宝玉见此情景说道:“别人去了也罢,麝月秋纹也这么无情,各自去了!”晴雯答道:“秋纹是我撵了出去吃饭了,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不知说什么。”原来平儿来找麝月,是告诉他小丫头坠儿偷了镯子,因晴雯是火爆性子,怕她忍不住气要打骂坠儿,所以把此事悄悄地对麝月说了。
后人用“鬼鬼祟祟”表示行动不光明正大。
二儒发冢
典出《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日:“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日:“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日:‘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厴其顱,而以金锥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两个儒生口念诗礼,却在那里挖坟盗墓。在上面放哨的大儒向墓里低声喊道:“天快亮了,事情进行得如何?”墓穴里的小儒回答说:“裙子和内衣还没解.....咦!口里还含着一颗宝珠呢!大儒一听,喜出望外,念念有词嘱咐说:《诗经》里本来就说过:麦苗青青,长在山坡。生前不施舍,死后含珠干什么!你揪着他的头发,压住他的胡子,用铁槌撬开下巴,慢慢别起两颊,千万不要损坏他嘴里的宝珠啊!
后人用“二儒发冢”这个典故讽刺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却行为卑鄙的伪君子。
鹊巢鸠占
典出《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各种鸟类都有一种共同的本领,能够用口衔着泥和草,用来在树上筑巢居住,只有鸠鸟是例外。鸠不会自己筑巢,只凭着体力比较强,用武力欺凌别的鸟类,霸占其他鸟的巢来居住。所以《诗经》有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本来这句成语在《诗经》里的原意是用鸠来比喻当时的女子,指那时候的女了都没有谋生的本领,但在结婚后,住到夫家却有现成的享受,正如鸠不懂筑巢来居一样。后人用“鹊巢鸠占”比喻那些没有真实本领,只凭借势力或用阴险的手段,而占据别人地位的人。
如果大家喜欢欢迎收藏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