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书目推荐丨读懂庄子扶摇直上九万里

发布时间:2022/6/24 11:44:31   点击数:

庄子

扶摇直上九万里

庄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以其不同于中国正统儒家的豁达、达观,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神奇的、令人神往的世界。留名青史的陶渊明,李白等人都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本篇书单将给大家介绍三本解读庄子的书,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庄子。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刘笑敢

本书是刘笑敢教授的博士毕业论文,运用反向格义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析庄子思想。为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庄子思想的流变。

前编分析讨论《庄子》一书内外杂篇的关系;中编主要依据内篇讨论庄子的主要概念和整体思想特色;后编则是对外杂篇之思想流变的分类梳理。

原文摘抄

道具有无目的性。有人看到道能产生天地万物并决定万物的存在发展,就认为道是世界的精神主宰,这种观点忽略了道无意志、无目的的基本特点。《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无为即无目的无作为。《大宗师》又说:“吾师乎,吾师乎!整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吾师”即道,成玄英曰:“吾师乎者,至道也。”“义”当作“戾”,杨树达曰:“义字文不可通。《天道》篇作‘戾’字,是也。”道破毁万物并非由于暴戾,恩惠及于万世亦非出于仁义,覆天载地、妙化众品也并非缘于智巧所以道不仅没有人格而且没有意志。没有感情,没有目的。

《自由之思:庄子逍遥游的阐释》——陈赟

自由是人类文明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对自由的哲学诠释由《庄子》为其奠定基础。其《逍遥游》篇集对人类自由本性展开了深入探索。作者通过对文本做出整体性解读,通过解析隐喻,辨析逻辑,清楚地说明了《庄子?逍遥游》中存在着的深层次的思想结构,透过它的表层语义达到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

读者评价

中国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从来都是一项思想冒险的事业,充满了荆棘与歧路,因为要在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研究领域游刃有余地研究并卓有建树,既诉诸截断众流的理论魄力,也需要沉潜深厚的学术素养。陈赟教授的这一新著,空前深入地阐发了《庄子》里蕴含的自由精神,其中的诠释和论证充分体现了传统学术与现代理论、恢弘视野与缜密细节之间的思想张力,堪称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最新研究成果。

——郑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书扫落学界长期以来儒道分判之前见,深探《庄子》卮言内里之微言密意,钻研庄书寓言之孔门公案。尤其通过《逍遥游》文本结构与创造诠释,以“自由之思”连通古今中西之路径,打开了《庄子》“内圣外王”的一贯之道。作者学思横跨历史文化脉络、哲思精微洞见、扎实文本分析三种视域,三者交织,难能可贵。此书所刻画的孔庄对话下之思想深度与高度,已然将下一波儒道对话与两行转化之思想运动,拉到一个令人期待之辩证新高度。

——赖锡三(台湾中山大学特聘教授)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有较高研究价值。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是对庄子全文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批准,以优美酣畅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庄子的思想并展示了庄子逍遥的世界。

读者评价

汪洋恣肆,是阅读过程中不断生发的感叹。虽然有些道理被翻来覆去地讨论,令人偶尔迷失于抽象的论述和语言的迷宫中,但其想象力之宏阔、思辨之精巧、语言之华丽无可比拟。真正通读一遍之后,我知道了为什么道家思想会融入历代士大夫的思想底色和生活态度中,为什么在修齐治平、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儒家入世精神之外,需要这样一个心游外物、清净无为、曳尾泥涂的道家出世精神做补充、完善与衬托,做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穷达同一的境界,或者就是在入世而不得时给自己的安慰与退路。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思想国文化讲坛欢迎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38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