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系列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三

发布时间:2022/5/30 11:03:53   点击数:
白癜风有什么药涂 http://pf.39.net/bdfyy/bdfyw/220514/10827951.html

文?方诸山人

近人黄方刚《老子年代之考证》中,于《庄子》书中事实详加考释。记载孔丘及弟子事迹,黄方刚列入“时代上绝对可能与大概可能之间问对或交涉凡七十九次,其绝对可能之类中最普通者”。唯有一二处为明显寓言杜撰,如《盗跖》“孔子与柳下季为友”、《徐无鬼》“仲尼之楚,楚王觞之”二处。黄氏共列《庄子》人物事迹一百二十条,除《让王》一篇外,遗漏不过十余。“可能且一贯”者二十条、“绝对可能”者三十二条、“寓言”者十四条,疑存标“?”者十七条、“可能”者二十九条、“可能”而标“?”疑存者六条(涉及老子事迹,彼文专论老子,故有特标)、绝对不可能者一条(此条可商榷)、不可能者一条(此条可略考梳理)。黄氏所考,足能见《庄子》人物时代不曾紊乱之一般。虽《庄子》“大抵率寓言”,然而寓言之实质是“寓理于言,藉言载道”,人物年代、交往之场合有理可据,有典籍佐证,而书中所发之言论却未必真出自该人之口。所谓寓言者,寓道理于真实人物之口中,假其人之口以说理。

《庄子》寓言说理,书中言论或者非真实人物曾说过之言论,而人物交往、人物时代则以事实史实为依托。即《庄子》“假史实中年代、交往相值人物之口以传达自家之理”,人物未必有《庄子》书中言论,而人物事迹则有佐证,非人物事迹处处虚假不实。书中不致使周武王与老子对话、不致使黄帝教导商汤治国、不致使孔丘处于周文王之朝、不致使惠子为晋文公相。若如此,则《庄子》为虚假不实。虽然有“庄子见鲁哀公”“东野稷为庄公御,颜阖见之”、孔子与宜僚、孙叔敖对语诸事,亦能详考而究其所以然。因此,不能“寓言以蔽之”,认为《庄子》书中不但言论寓言不实,而且人物亦寓言不实,若此认为则大谬。不明此一等关系,则蔽于“寓言”而难以剥析庄子与其人其书。兹参照黄氏,再参照《庄子》原文,间及简考,条列如下。

《逍遥游》事迹

《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庄子引用以说理之书,当实有此书,而后世亡佚。若无此书,庄子焉能臆造一书,堂而皇之妄为引用以为理论佐证?若其自说自话,岂不为他人所笑!而当时无有指责庄子臆造者,《齐谐》一书庄子时当颇为流传,时人多能得见,故无微词指责其不实。蜩与学鸠、斥鴳——开寓言之先,显系假物寓言,不涉及人物,黄氏未列入。此为以物待人,隐去真有此论者之姓名。汤问棘——棘,《列子·汤问》作革,《经典释文》曰:李云,汤时贤人。其事他书无见,亦难以断然否认无其人。如春秋战国,宋国司城一职,数百年来当有百人,能考者有几?不知从事司城之人物姓名,亦不可谓无人担任。汤之得天下、之迁都岂独断专行者?应有所商议、有所咨诹,有与同谋者,人物姓名不传。汤、棘之问对有可能,惜夏商之典籍于今亡佚,难以证其真伪。不可过分疑古,由疑古而生断然否认之武断。于史也,疑古为偏颇,佞古亦为偏颇,察其可证者辨之,析其两可者论之,剥其然否者考之,合情合理之假设以提供可参考之依据则可矣。宋荣子犹然笑之——马叙伦以宋荣子为宋钘。《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载宋钘事,《荀子》与墨翟并说。《韩非子·显学》载“宋荣之恕”,韩非曾读庄子书,所谓宋荣之恕与《庄子》所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义同。庄子以宋荣子为立论依据,宋荣子必非虚构人物,其人当时颇具影响,而事迹著作后世大都亡佚,故今人难以窥其一斑。列子御风而行——列子有书传世,《淮南子·俶真》载列子与关尹喜问对。《庄子》多载列子事迹,人物非虚构。能御风而行,或夸张之辞。《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时日涉嫌夸张,竹鹊能飞之事恐非捏造。列子与关尹喜有交往,又与伯昏无人、壶丘子林有交往,而申徒嘉与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见《德充符》),则列子所处时代应与子产同时,确切年代不可考。尧让天下于许由——黄氏云“可能且一贯”。二人时代可能,且《庄子》书中能梳理诸人往来之谱系,似有意为之,人物事迹一贯而不错乱。详见下文。肩吾问于连叔——黄氏无说,行文无省略号隔开,似与下条俱为“绝对可能”,故列入“绝对可能”条。肩吾又与狂接舆有对话(见《应帝王》),且接舆与孔丘同时(见《人间世》),《论语》载楚狂接舆与孔丘有交际,肩吾、连叔所处时代亦大致可得。惠子谓庄子——惠庄问对二章,黄氏但列一处,且云“绝对可能”。《秋水》载“惠子相梁”,《战国策》亦有惠子相魏事,惠子言:“魏王贻我大瓠之种”,则尚未遭罢黜时之事。若此是惠子受宠魏惠王时事,则庄惠相交可谓颇久。或是惠子于宋国交涉国政时与庄子相见欤?或者庄子游魏时乃与惠子相见时欤?其具体时日俟考。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上)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中一)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中二)

先秦“刑德说”与黄老道家简析(下)

《诗经·陈风》与《楚辞》特点分析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一)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二)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三)

庄子时期的道家谈(四)

先秦道家划分的新模式探讨

庄子认识的迁变

研究道家哲学树立的认识

庄子生平考(一)

庄子生平世系考(二)

庄子生平世系考(三)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与郭象(一)

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与郭象(二)

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一)

庄子的寓言与事实(二)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1(一)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二)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三)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四)

《黄帝四经》对黄帝形象塑造的研究(五)

从《文子》《列子》《鹖冠子》道家文学看不成功的文学史构建及文学发展线索的脉络残缺

文学上的言以尽意和言不尽意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流变

浅谈《封神演义》两条主线

《封神演义》的家国天下和派系斗争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一)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二)

《封神演义》同上封神榜的内涵(三)

寄赠二百言

游宾川

登西山写怀诗并序

西山遥望并序

玄素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236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