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国学荐读如何提升人生格局具见方得逍遥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学术界普遍认为内篇大致为庄子原著。我们都知道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其实真正被广泛应用的是外篇,后世的各种谋略、战争、治国甚至修身等都是从外篇延伸出来的。后世一些有名的人物,比如曹操、曾国藩等谋略大家都是学的庄子的外篇。
现在我们首先来学习庄子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
庄子的内七篇都是围绕每篇的篇名来阐述的,比如第一篇《逍遥游》,阐述的就是只有达到了逍遥的境界,才能游戏人间。
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第一个提出来的,其实还有很多词都是庄子提出来的,在后世被广泛应用,比如说鹏程万里、青云之志等等。那么什么叫逍遥游呢?从字面上来理解就逍遥自在、游戏人生。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谈自由,这是一个西方舶来的名词。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自由的理解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梁晓声说有文化体现在四个方面: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所以自由是一个伪命题,庄子提出的逍遥,其实就涵盖了自由的意思,而且文字比自由优美多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讲解逍遥游时提了一个禅宗的术语“具见”,就是说人生需要具备见地、见解。换句话说,就是你先得了解人生是什么,才有可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进而达到逍遥的人生境界。就比如说修道,你得看见道才能修,你都没看见道,你修的什么道?通俗点说,你想捡到黄金,那也得先看到黄金了才能弯腰去捡啊。
有人在哲学上给人生下了一个定义:人生就是痛苦的累积。因此南师提出逍遥游的内涵是要具备一个解脱的见,只有解脱了才能得逍遥,才能游戏人生。这个解脱不是修道的解脱,更不是消极避世的解脱,而是一种心灵的超脱、一种基于物质世界的精神超脱,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解放思想。是不是觉得解放思想是一种老生常谈,或者说是一种政治述求,这样的认知就是一种思想痼疾了。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其实就是指的固化的思想、认知体系。那有很多人会问,不是每个人都有思想啊,一般有思想的都是牛人。形成文字了的是思想,行为、语言就不是思想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化的思想空间,这是因环境而产生的。所以不同地域就形成了不同的习俗、观念、行为准则、价值体现等等,这些就逐步形成了脑子里固化的思想与认知。而思想与认知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世间所有的是非都是由不同的认知导致的,所以逍遥游告诉我们得“具见”,就是要有开放的心灵、具备超脱的思维认知(也就是现在经常谈到的人生格局)。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要开天眼,只有打开了思维的天眼,才会无无明,乃至无无明尽。才能不被被物质的世界所困扰,不会被人生痛苦的外部环境困惑,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要读懂逍遥游得把握住这个原则。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庄子开篇就是用大气磅礴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了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用极大的物理世界来隐喻心灵世界的广袤无边及无限可能。
在极北的地方有一个很深邃的大海,在这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这条鱼有多大呢?不知道有多大。庄子说不知其几千里也,不是只有几千里,而是表达很大很大,大到不知道的程度,因为没办法测量。
这里庄子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龙潜深渊、翱翔九天的前提是天地够大。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浅水里养不出大鱼、小庙装不下大佛。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提升人生格局或者说培养个人能力,除了有足够大的有形世界(通俗讲就是平台),还得拥有开放、广大的心灵世界。
这条鲲鱼悠哉悠哉的在潜藏在深海里游荡着,突然跃出水面变成了一只鸟,这只鸟就叫鹏。鹏有多大呢?这里庄子分开来描述了,先是说大鹏鸟的背不知道有多大,然后又说大鹏鸟的翅膀。为什么这么描述呢?这就是庄子文章逻辑非常严谨的地方了,我们都知道鸟停下跟展翅的时候是不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鸟是怎么飞的呢?怒而飞,现在很多游戏里都有一个怒气值,这个怒就是鼓足了气,也就是现在讲的蓄势,把势蓄足了才能振翅而飞,不然它这么大的翅膀根本就张不开。然后庄子进一步描述了大鹏鸟的翅膀有多大呢,把天都盖住了。就好像两片云彩一般把把天空都给裹起来了。
这里要注意,冥在古文里通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庄子讲的北冥不是后世很多人注释认为的渤海,那太小看庄子了。庄子说的北冥应该是现在的北极,古时候对天地的认知是天圆地方,到极北跟极南的地方都是深邃无边的海洋,人无法到达。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现在对南北极其实也不了解,尤其是北极,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人类能踏上北极,只能通过一些现代仪器推测出北极冰川覆盖下都是海洋。问题是几千年前的人科技水平又如何推测出南北极是深海呢?
庄子的牛吹得真大,这也是后世很多人写文章都学庄子的,夸张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换句话说,如果你连想象都不敢想象,又如何去超越的实现呢!就比如我们前几年做商业模式拉风投一样,你都不敢想自己能成为独角兽,又如何能让风投给你投资呢?一条大鱼为什么会突然变成一只大鸟了呢?这里庄子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个是物化。天地万物都是在不断的进行有序的各种变化。因此在道家看来,天地就是一个大熔炉,万物都是在这个熔炉里不断衍生变化。比如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写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的便是物化的哲理。所以很多人总说中国没有哲学,其实中国的哲学都藏在各种诗词歌赋、史料等文章里。第二个道理是潜藏、顺势。当你的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就得潜心修炼,在深邃的孤寂中不断修炼自身,蓄积势能。就如同鲲在化鹏之前潜藏在深邃、黑暗的大海深处一样,既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也是在修炼成长。待到时机到了则顺势化为大鹏鸟,鹏程万里、翱翔九天。就如同雷军讲的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就是顺势而为。那么什么是时机呢?庄子造了一个词“海运”。字面上来讲就是大海开始运动了,但如果这样理解又把庄子看小了,在庄子的世界里,天地宇宙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而地球也只不过是依附在宇宙这个生命上的一个小生命。所以庄子讲的是天地宇宙这个大生命打了个喷嚏,然后地球这个小点的生命就滚了几下,然后地球表面的山川海洋就跟着大动起来。而对于生存在地球上的渺小人类而言,则无异于天翻地覆。这个时候大鹏鸟借势开始飞,要飞到哪里去呢?飞到北冥对面的南冥去,南冥又叫天池。天池是哪里呢?就是地与天交汇处,在虚空中,就是神话故事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那里人是长生不老的。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么说你们一定认为庄子在吹牛是吧?好,他马上就来了一段引文,告诉你我也是从一本叫《齐谐》的书上看到的。这本书是专门讲各种奇异怪事的,书上就说了,有大鹏鸟往南冥迁徙,在起飞的时候那巨大的翅膀打在水面上,击起的浪花都有三千里高。抟就是旋抱,就如同太极里的旋抱动作。扶摇就是一个大风的名字,就好像我们现在都喜欢给大台风起个名字一样,古人也喜欢给大风起名字。大鹏鸟的翅膀旋抱着扶摇风,借助风力一下就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中。这么遥远的飞到南冥去干嘛呢?去以六月息者也。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六月而不是五月?七月呢?这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息者,天地宇宙的能量,就好比人体的热能、呼吸一样,这些能量释放出来以后就形成了风,所以后面接着讲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个说法来源于《易经》,说每年的6月是至阳时刻,所以天地开始往阴转化,这个时候会产生很多能量。第二种说法息者,消息的息。消是消耗,息是休息。就是消耗、休息为一个轮回,大鲲在北冥沉潜修炼消耗了半年,然后变成大鹏鸟飞到南冥休息半年,蓄积能量再回转到北冥。就如同我们现在讲的鸟类迁徙一样。这里庄子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物极必反,有动就有静,有消耗就得有生息。就如同天有白天黑夜,人得按时作息,否则就会病倒。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的野马就是投影的意思,就好比海市辰楼。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经常跑高速的时候可以看到前面路面好像有水,车子经过的时候又没有,这个就是光线投影。这里庄子点题了,所谓投影形成的野马的形状也好,漂浮在空中肉眼不可见的微尘也好,都不过是天地能量运动所产生的。就是佛学说的不自性,因缘和合。这些现象、物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股气吹出来的。就好比吹糖人一样,这股气一吹,糖人就鼓起来了,就形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的形状。所以这里庄子借有形与无形的现象与物质阐述了哲学上的一个终极命题:天地万物从何而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个生物是谁?庄子没有直接给答案,这是庄子的文章的特点,他从不会给一个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把这个生物理解成天地宇宙,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天地万物都是由这个生命的能量运动而产生的。原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接着庄子开始提问了,天是青色的,苍苍在古语里就是青色的意思,所以我们经常说苍天,也有说青天。第一个问题,我们站在地上看到的天是青色的,这是天的本色吗?第二个问题,天真的是无限大吗?真的是辽阔高远到没有尽头吗?第三个问题,大鹏鸟从天上往下看,跟我们看到是一样的吗?如果是一样的,那就算了,没什么好说的了。这里就是庄子高明的地方了,他否定了你所有的认知,但不是直接去否定的,而是提了几个不给你答案的问题,让你自己去回答。当你一去思考的时候,自己就会把自己的认知给推翻、否定了。白天是青天,晚上还是吗?晚上的天难道就不是这个天了吗?天晴的时候是青天,那下雨前呢?那个灰蒙蒙或者乌漆墨黑的天难道就不是这个天了吗?天真的没有边际吗?你看到过吗?庄子只是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因为他的文章太美了,很多人都会被他的文章给欺骗了。庄子这两个问题更深的含义不是讲天,而是借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人的认知是最不可靠的。当你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是站在你的立场的认知罢了,实际可能就是错的。就好像佛经上讲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摸到脚的瞎子说大象长得像一根大柱子,摸到象耳朵的就说大象长得像一个大蒲扇等等,非常形象的阐述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而当我们沉浸在这种片面的认知里而不自知、而洋洋得意、而纷争不断时是多么可笑、可悲的一件事。接着,庄子第三个问题进一步提升到了人生境界上。大鹏鸟在天上往下看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吗?在庄子那个年代,他应该是没飞到天上去过的,但他的思维认知境界是超脱了物理的束缚。我们现在都知道坐飞机飞到高空时,看地面的房子都跟火柴盒似的,看山峰也跟小土坡似的,看江河就跟小水沟似的,看地面上的人看不到了。庄子是在用物理的空间世界来隐喻心灵的境界,当人生境界超脱了物理世界后,你还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吗?庄子在这里要表达的就是物理视角与精神视角的认知问题了。从物理视角上来看,地上与天上看同一个天一样吗?虽然他没给答案,但我们知道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答案往往都会不一样。而换位思考也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庄子通过这么几个提问否定了因认知的不可靠而产生各种纷争的无意义,进一步说到物理世界的强大不是真的强大,心灵世界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往期推荐
视听我们从不缺少爱,缺的是感受爱的能力
国学荐读曹海军:国学基础概论(下)
国学荐读曹海军:国学基础概论(上)
小说连载|《青山》第七章砚边诗话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欣赏明代王宪墨迹现网络流行语“呵呵”
砚边诗话以诗咏志,青春激荡,与你一同见证《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总决赛冠军的诞生
砚边诗话中秋
欣赏精品书法手札、手稿鉴赏
嘟嘟家的语文生活《爱的礼物》序言
小说连载|《青山》第六章砚边诗话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欣赏米芾为什么成不了狂草大家
欣赏《木鸡集序卷》
微展暑假班学员优秀作业展
小说连载|《青山》第五章欣赏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
小说连载|《青山》第四章砚边诗话立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