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种人
庄子又提出了另一种人格,这一种人格就很难了,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难找到。这种人真是厉害,“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全世界人都恭维他了不起,喊万岁,全世界人跪下来捧他,认为他了不起,他理都不理。因为他也不想了不起,他听了恭维的话,等于在听冷气机的声音一样,毫不相干。“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反对他,骂了他,他也绝不改变方向。这个太难了。
你们听过《易经》的啊!孔子就在“潜龙勿用”那一卦爻里,提到潜龙就是有独立超然的人格,不受任何时代环境所影响,这就是潜龙勿用。可见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同一道理,同一的人格修养标准;特别是庄子,用他美妙的笔法,把文章写得更美了。老庄文章飘逸潇洒,汪洋浩荡,而孔子只说了鸟兽不可与同群一句话;这就是齐鲁的文章,方正朴实。
像“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这一类人啊!他的智慧,他的学问,已经确定了他的人生观。“定乎内外之分”,不是分开的分,是分量的分。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物,什么是心,什么是外在世界的一切,什么是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智慧、道理,以及做人的道理,他都看得很清楚。
“辩乎荣辱之境”,他对于人世间的两种现象,也看得很清楚,一种是光荣,一种是倒霉;倒霉就是侮辱,他对于什么叫做真正的光荣,什么叫做真正的耻辱,看得很清楚,绝不会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当然,钱多了很光荣,倒霉了人家看不起,他不管,一概不管。因为这是现象,这个现象同他本身独立的人格毫不相干,所以他能够辨别,辨别得很清楚。庄子讲到这里说,“斯已矣”,他说这些人了不起啊!做人做到这个样子多么了不起!我们儒家所标榜的圣人、贤人、君子,庄子也非常佩服,人做到了这样,算是做到极点了。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这一句话妙了,庄子这一句话可以做两面解释,一面的解释是:这一类人几百年出一个,很不容易看到,“未数数然也”,不是随时可以看到的。历史上的高人、隐士不是随时有的,很少见,可以这么解释。这一句话是什么原意呢?我们只好问庄子了。不过,第二个解释,“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如此,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有些地方是不同意的。数数是没有常常认为,换句话说,他对于世界的一切,对于现实世界的许多情况并不同意。
所以隐士思想,就是西方文化政治思想里的保留票,不同意权。这个并不是反对票,他并不反对,可是也并没有同意。这是这句话的第二个解释。也可以说,他有许多地方不同于现实世界。
陈抟老袓
关于隐士思想,在这里我们再插一段闲话。刚才提到我们这里挂的这副对子,是陈抟的,后来道家称他为陈抟老祖。这位老祖对于《易经》象数的学问,高深莫测,未卜先知。他在华山修道,到了五代的末期,几个皇帝都找过他,最后找他的是五代的后周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周主(世宗〉,因为够不上称真正的皇帝。周过了就是宋,赵匡胤出来了。
这个周主,很精明,很了不起,当时他几乎可以统一了中国。他像年轻的唐太宗一样,应该说是几乎像,可惜三十九岁就死掉了。当时这个周主找过陈抟,请他出来帮忙,可是他说什么都不肯出来。见面以后陈抟对周主说,你做得很好了,何必要我,像我这个人没有用,还是希望你帮忙,让我回到华山高卧吧!
陈抟一天到晚睡觉的,所以我们听小孩子讲话,“彭祖年高八百岁,陈抟一睡一千年”。一睡就睡一千年,他睡醒后问:“我那个老朋友彭祖呢?”别人对他说彭祖早死掉了,他说短命鬼!才活了八百岁就死了,这就是陈抟。我们这里挂的这副对子就是他写的啊!他写的字都是神仙味道。后来这个周世宗,下一道命令给华山县长及陕西省主席,凡是陈先生在山上所需要的,要什么给什么,尽量的照应好。这就是隐士,他是有名的一个,后来他回到华山题了一首诗:
十年梅迹踏红尘,为忆青山入梦频
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他也希望国家天下太平,但是,他看不惯那个时代,就是庄子所讲的那个样子,“紫陌纵荣争及睡”,紫陌就是到京城之路,所以后来宋太宗请他当宰相、当军师,他都不干。古代做大官穿着紫袍,所谓锦袍玉带。唱京戏那个皮带,好像有水桶那么大,围在腰里,并不是为了把衣服捆住,那只是个阶级的装饰品而已。“朱门虽贵不如贫”,发了大财很有钱,大门房子都漆最好的红油漆。这虽然好,但是世界上最享福的却是穷,什么道理?无牵挂。
“愁闻剑戟扶危主”,他知道周世宗活不长,武功很好,中国几乎被他统一了,但是陈抟已经知道他活不长。再看到街上那些跳舞厅啊,夜总会啊,他最讨厌了。“闷听垄歌聒醉人”,他说这些环境吵死人,没有意思,听得都发闷,所以不如“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这个是陈抟有名的一首诗,是隐士思想的代表作。像这一类思想,事实上是介乎道家、儒家之间的。后来宋朝的大儒邵康节,就是他的徒孙辈,《易经》的学问,也是邵康节接手的。
有一次当他见到赵匡胤,就哈哈大笑,笑得从驴子上跌下来。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大笑说从此天下太平,中国有两三百年安定了,他高兴的就是这个事。万事都可未卜先知,这一类的人,就是庄子所讲,“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知道了这些历史的故事,对于庄子这一句话,读起来就有味道了。
这一段庄子出来所谓人化,拿佛学的比方,就是人世境界的比量,人的思想范围,人的一切观念范围。道家思想同佛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属于俗谛,不是真谛,是世俗的范围。
“虽然,犹有未树也。”这里庄子的文章又转了一个气势,这类人还没有找到人生生命的真价值,他还没有建树,还没有建立一个东西;换句话说,还没有得道呢!
第六种人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这是第六种人,这个了不起了。道家讲列子是庄子的老师,但是也另有不同的说法,不管孔子也好,老子也好,管你孙子、老子,庄子一概把他们包括在这种人之内了。历史上讲列子御风而行,自己会飞起来,成仙了,到达了地仙之分。
神仙分五等,大罗金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地仙就是不要走路,可以在地球上飞。所以列子是会飞的,也像大鹏鸟一样,不过没有大鹏鸟飞那么高。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冷”字三点水,不能读成冷气机的“冷”。“冷”字是雨点,多加一点读作“零”。这个泠是什么?人在高空里飞,像画上飞的天女,因为有功夫不怕冷,风吹来凉快。其实也不是凉快,是冷气机刚刚打开时那个感觉,开久了就是冷!刚刚打开时“泠泠然”很舒服。杭州有个“西泠印社”,就是这个“泠”。如果不懂读成西冷,老一辈子就胡子一摸,看看你这个年轻人,就讲,这个家伙肚子里头没有墨水,就那么骂了。现在无所谓,冷也好,泠也好,反正这个字是形容词。
列子在空中飞,那个空中的泠风吹到他,泠然,好舒服!“善也”就是好舒服。在空中飞多久呢?飞了十五天,旬就是十天,一旬加五天就是半个月。如果我们写文章,说飞了半个月就完了嘛!但是这样说一点意思都没有。庄子的文章把它变成诗境了,偏不那么写,而写成“旬有五日”,这不是别扭吗?十天又加五日,分明是半个月;这就叫文艺,文字加上写作的技巧,懂了吧!所以你们懂了这个,应该就会写文章了。列子飞呀飞!“旬有五日而后反”,他飞了半个月又飞回来。这个味道多好!人修到这个地仙之分,也活得蛮有趣味了。
庄子又说:“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你们一般人,天天要吃素啊!拜拜求福啊!上帝保佑我啊!菩萨保佑我啊!天天求福报,你求得到这个境界吗?你总求不到飞起来吧!你不相信,去拜一万年看看,看能不能拜得你会飞起来。但是庄子下面结论来了:会飞,这没有什么了不起。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所谓飞得起来,不过是不要走路!但是还需要靠另外的东西。没有风你飞不起来,没有空气你飞不起来,同鸟一样,同滑翔机一样,没有风就有问题了。所以,他说列子啊!虽然“免乎行”,免掉了走路,但是还是要飞,还要一个东西帮忙你,要风来帮忙,要空气来帮忙。这就是道家、佛家所讲的小乘境界;虽然看起来好像得道了,修到了神通具足会飞了,仍是小乘境界,不是大乘,没有什么了不起。小乘境界被庄子看到了,马上把你拉下来,他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啊!这还是有条件的。
有些人说,打坐能够空得了,才有这样的境界,如果你空不了呢?坐在那里五心烦躁而已。普通讲盘腿打坐是五心朝天,两个手底心,两个脚底心,加上一个心都朝天。实际上,你空不了的时候是五心烦躁。所以说,这个没有什么,这第六种人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现在第七种人来了。
第七种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吓!这一种人没有见过!不过满地都是。他说这种人是什么?他走的是大乘,乘的什么?天地的正气。这个气字是我们加上的啊!庄子没有讲这个气字。
“乘天地之正”,什么是天地之正呢?照禅宗话说,那就要参了,什么叫正?我们坐着也很正啊!并不歪啊!我们也算乘天地之正吗?这个正是什么东西?勉强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叫浩然之气,那算是天地之正气。他说这一类人也不要飞,也不去作怪,普普通通乘这个天地的正气。“而御六气之辩”,这六种气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医学的说法,风、寒、热、湿、燥、火。像我们台湾这个天气,常常叫同学们小心啊!顶着太阳回来,或有些人鼻子敏感,容易感冒的(夏天的感冒是热伤风),要戴口罩,骑摩托车的,都要小心!
另一种说法与《易经》的十二辟卦有关。一年十二个月,六个月阴、六个月阳,是由乾、坤两卦变化的。一年十二个月,五天是一候,三个候是一气,六个候是一节,所以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节气变化都不同,影响我们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受这个空气、大地、天地的环境影响。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所以人有生、老、病、死。如果有一种修养的人,懂得了修行,可以达到一种不再受物理世界支配的境界,反而能支配物理世界。所以“御六气之辩”,是说可以适应天地间六气的变化,气候什么时候变化,他看得很清楚,这个物理世界起什么变化,他的身心都有准备,因为他有一套修养功夫,不受物理世界的侵害。但是本身首先要养成正气,他说这一类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驾御就是不受物理世界的影响,反而能把握了物理世界,他的生命就有这样伟大!
“以游无穷者”,他活在世界上很好玩,一切在游戏三昧中,什么都是好玩的,什么也都是玩,悠哉游哉,那才是真的游了。游什么呢?游到无穷。因为无量无边的空间时间不能控制他,他已经超越了物质世界。
“彼且恶乎待哉!”人生到达这个样子,这个生命,已经自己升华到这样一个境界,才是绝对超然而独立。“恶乎!待哉!”没有相对的。这等于佛家那个教主释迦牟尼生下来所讲的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绝对的。释迦并不是讲这个普通的“我”啊!他讲的是我们生命中那个超然独立的我,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我。
庄子呢?另外一个说法,“恶乎待哉!”绝对不要相对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物质世界宇宙之间,一切都是相对的,人要超越这个宇宙,才是达到了那个真正的绝对。那要怎么样做到呢?下面庄子的文章就要点题了。文章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先给他安个名目,就是庄子所讲的大乘境界。
大乘境界是什么道理呢?真俗不二。拿佛学的名词来说,“真”就是出世,“俗”是世间,真俗就是所谓的真谛与俗谛。不二是不二法门,不二就是没有两样,并不是一,因为有一就有二。怎么样做得到呢?
至人神人圣人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三句话是点题啊!那也就是老子所讲真正的无为。不过呢,老子讲原则原理,庄子却建立了真俗不二;就是一个普通凡人升华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
庄子在这里提出几个名词,第一个名词是“至人”,至者到也,人达到了;换句话说,达到称为一个人的标准了。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人,至少不算至人。人要能达到把握自己的生命,才叫做至人,做人做到了头。“至人无己”,达到至人境界就无我,没有我自己,这个难了,人生到达无我,太不容易。我们坐在这里,谁能做到无我啊?只有睡觉的时候无我,但那是昏头不是无我。还有民权东路关帝庙旁边,那些进去了的朋友,他才无我,可是他死亡了。要活着做到无我才算,这个无我不是理论,而是工夫。什么工夫呢?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样才能做到“至人无己”。
至人还有程度的不同,等于后世道家讲神仙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五种,这种观念也是脱胎于老庄。至人是最高的,另外一种人在中间,是超人、神人。墨子也提到神人这个名称。什么叫“神人无功”呢?好在后世印度佛学过来,我们可以有一个参考了。
佛学讲,一个人修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萨位,叫做无功用地,一切无所用功,那就是老子所讲的“无为”。换句话说,这种神人,上帝也好,菩萨也好,他救世界,救了世界的人类,人类看不到他的功劳,他也不需要人类跪下来祷告,拜拜,感谢他!那是你感谢自己,同他毫无关系。真正到了神、菩萨境界,他是无功的,无功之功是为大功。他像天地一样,像太阳一样,永远给你光明,他不需要你感谢他,所以“神人无功”。这类人,也可以勉强给他一个名称,叫他为圣人。“圣人无名”,叫他圣人是假号、代号,说这个叫圣人,那个叫圣人,像我也是圣人啊!什么圣人啊!算账算下来那个剩余的剩。剩人是多余的人,活着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死了也没有什么损失的剩人,同音不同字。真正的圣人无名,他不需要名。所以世界上圣人、菩萨、神人很多啊!我经常发现社会上很多人,很普通的人,他们做了好事,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谁都不知道。所以我常常看到圣人,那些才是真圣人。
庄子这个地方提出来第七种超人的真正榜样,比那些神仙还要高。但是在哪里呢?他告诉你,在最平凡的当中,越是这样的人,越是最平凡。所以神仙、神人,了不起的人在哪里找?就在这个现实世界,最平凡的世界中去找。因为“圣人无名”!他是个菩萨,是个神人,绝不会挂一个招牌;如果挂了招牌,那是广告公司的事情,同他没有关系。
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的学术思想,人人都知道在春秋战国阶段,都说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例如和庄子先后同时代的孟子,也有一段话,是对所谓圣人和神人之间的说明,几乎是同一个规范。孟子对于这个问题,界定为六个步骤,他说:“可欲之谓善(一),有诸己之谓信(二),充实之谓美(三),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四),大而化之之谓圣(五),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六)”。明白了这个道理,可知中国文化在秦汉以前,儒道本不分家,统称为一个“道”的内涵。
《逍遥游》这一篇,前面讲过物化、人化、气化,现在正讲到第四个重点,就是神化。关于神化,他提出来三个原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圣人无名这个观念上,我们看到老子、庄子学术思想的合流,我们由此也就了解到,老子所讲,“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一般粗心的人把这句话随便读了过去,都认为老子是骂圣人。不错,老子是在骂圣人,是骂一般标榜自己是圣人的假圣人。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会承认是圣人;如果觉得自己有道,是个圣人,这已经不是圣人了。所以老子是骂那些假圣人,那些只有标语、口号的圣人,那些圣人是假设的,是没有用的。
现在庄子这一句“圣人无名”,正是对老子思想的说明,圣人无名,更无所谓圣人不圣人。换句话说,最伟大的人是在最平凡里头,能够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无己、无我、无功。就算已经功盖天下,自己也觉得很平凡;就算道德到达圣人境界,自己仍觉得很平常。下面他举出一个事实,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一件传闻。
王豪鸣律师赞赏
长按治愈白癜风费用北京哪里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