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南怀瑾老师做坏事多是向下流,修行到了这个
修道先要学打坐,坐起来不求静就不是做工夫。庄子笑我们,所谓静坐,说是“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又想观音菩萨又想西方又想东方,又想转河车又想上下颠倒,在那里忙得很。所以庄子提到真正的静坐叫做“坐忘”,坐到忘记我忘记身体了,那叫做修道。坐到真没有杂念妄想时,这是真阴,阴极了才阳生。老子说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这就是打坐的基本原则。这是什么境界呢?是阴境界。老实讲,不要怕阴境界,阴极就阳生。比方我们人总要睡觉的,精神太疲劳时去睡一觉休息,睡够了精神来了。所以阴不是坏事,是好事。
像我们脑子思想的这个地方属于离卦,当下部的气上升刺激脑下垂体,思想就来了,精神旺盛思想一来,它喜欢向下走,所以精神好了做坏事的机会就多。做坏事多是向下流,向下走的。
老实讲,我们打起坐来,坐到什么都不知道,那是阴境界,是气之重浊的境界。所以,工夫到了“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时,你的真工夫到了,是还精补脑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觉睡了,也没有妄想也没有思想,可以叫做六根大定。当此之时,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清醒的,昼夜清醒,也许个把礼拜都不需要睡觉了,但绝不是失眠。这个时候要参考元朝丘长春真人的《青天歌》了——“青天莫起浮云障”,这个时候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是不知道,万象都知,可是没有动念。“云起青天遮万象”,如果这个时候动一念,等于青天里起了一片浮云,就把青天遮住了。
“乾性至健,静则专而动则直”,拿《易经》来讲,乾卦代表纯阳之体,永远在动,是生命的动力。所以“天行健”,乾是至健,是不死的。当乾卦静态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真静,因为它动得快,看它好像不动。什么是静呢?当我们身心专一的时候,才感觉到静态,其实那是不是静态不知道。所以“静则专”,换句话说,专到极点才做到静。入定也是那样,所以系心一缘就能入定,心散乱不是定。你打起坐来,觉得气走到那里,哎唷,通了!那你根本在乱!所以庄子叫这个为“坐驰”,坐在那里开运动会。真正的静,庄子还有一个名称叫“坐忘”,忘记了自己在坐,那就是静,是专。能够做到静且专的话,乾卦阳能发动得就快。
我们做工夫的真到了这个境界是什么状况呢?“一点元神,为精气之主宰,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这个时候气脉真正贯通,密宗叫打通了中脉,道家叫冲脉。有人著书,拼命骂道家这个冲脉不是密宗的中脉,好像中国的总比外国差一点,非常可笑。这个冲脉所谓“冲”,它不只是在身上“冲”,而是一片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脉打开,一点元神宁静到极点,定到极点那个力量,会使得全身的气脉统统充满,你的手脚指节,连每一根头发,都有力量;这个力量不是打死人那种,而是一种充满。到了完全专一时,一点元神就做了精气的主宰,“至刚至直”。刚是阳能之性,所以充满而且是直。
常有人问,打坐时勾腰驼背可不可以?当然不可以!但是年纪大身体不好,就只好自然些,不要一定挺起来,那样非受伤不可。等到那个阳气发动,你要弯也弯不下去,这个精气神,就是孟子那句话“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孟子那两句话,如果不拿工夫来讲,是难以解释的。所以它是“至刚至直而不可御”,要盖也盖不住,要停也停不了。
《我说参同契》
-------------
“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所以得道的圣人,常常“游外以弘内”,这个心(精神)能跳出了物质世界,在天地以外,可是内在还是弘扬这个道业。“无心以顺有”,虽然是无心,空的,可是仍在现有世界中游戏。拿我们现在漂亮的名词讲,真正得道的人,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虽然在形体上做入世之事,他的精神永远跳出来,空灵的,不受拘束的。
“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这就是儒家所标榜的尧舜这些圣王之道,所谓得道的圣君贤相,内圣外王的这个道理。所以得了道的人才能够入世。“终日挥形”,一天到晚事情多得不得了,忙得很,“而神气无变”,实际上他内在的修养,神与气,没有受外界影响,那么忙碌,内心没有变动。人要修到这个样子啊,可以做帝王,可以做帝王师,可以做领导人。“俯仰万机”,一天忙得呀,一万件各种各样的事,都是拖累,可是他内心是空空洞洞的,“淡然自若”。
“夫见形而不反神者,天下之常累也。”一般人只抓到了自己的外形,抓到了外界的一切事情,而不回转来找自己生命的那个真谛,所以感觉生命是痛苦,是拖累,是矛盾的。
“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因此这些人不懂道,自己不能得道,在这个人世间,虽然有个肉体,有个灵魂,自己没有找到灵魂的真谛,自己也变成一个机械人,“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不能跳出物质世界的束缚,而真懂得一个人生。
“观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如果能够了解了道,得了道,体会到宇宙万化的自然而变,虽然你做生意也好,尽管忙碌之间,办公桌上有八个十个电话通通响了,也无所谓。不过这要训练啦!如果十个电话一起响起来,你准备先接哪一个?你心里紧张不紧张?你们诸位青年也许将来会到这个境界,这个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要研究一下,这个时候,不晓得哪一个电话最重要,一定是紧张的;如果体会到变化之道,则自然能够应付。“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可以入道了。坐忘是庄子提出来的,就是佛家所讲入定,那就是杜甫讲诸葛亮的诗,“指挥若定失萧曹”,就是这个道理,指挥若定,就是入定一样,很自然。
刚才拿这句话来解释,当碰到万马奔腾的时候,看你能不能做到指挥若定,达到坐忘的境界。“岂直谓圣人不然哉?”所以你能做到了这样,才了解圣人是入世的,不一定是出世的,并不一定跳出了红尘才叫得道的人;也就是说,真正得道的人不一定跳出红尘。“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才会认为修道好像同现实生活脱离关系,这完全错了。真正的修道学佛,懂了以后更积极地入世,更积极地面对现实;所以大乘佛学也是如此,道家的道理也是如此,庄子这里的道理也是如此。
《庄子諵譁》
******
赞赏
可通过识别下方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