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道教养生庄子的养生思想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说道家养生,而道家养生最重要可能知道的人比较少。老子认为人是存在天地之间的,而道家养生观提倡的是顺应自然的养生观,就是不能违背自然的规律,自然流露的养生观。
庄子反复强调,人在生死问题上要顺乎自然,“不悦生,不恶死”,生而无乐,死而无悲,不以生死为念。他把生死看得如同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一样普通。庄子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地。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庄子对死亡持自然态度,让人们在主观意念上把死亡作为生命的一种自然、合理的发展归宿,无怨无悔地接受下来,从而获得一种达观的死亡观。“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日中则仄,月满则亏,物壮则老,生老病死只是自然界存在的必然规律,因此庄子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安然面对死亡。死不过是摆脱了人生的一切牵挂和烦恼,自由自在、任意逍遥,是最惬意不过的了,故而人们应当生时安生、死时安死。这种将生死纳入自然之道的生命观,表现出其顺其自然、不骄不躁、清心寡欲、安命无为的生命态度。
庄子对生死的看法十分豁达与超然,但是他明确反对为了名利去做害生的事情,他认为伯夷为了善名死于首阳山下,盗跖为了名利死于东陵,他们虽然死亡的原因不同,但是干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戕害自己的生命。所以后来《淮南子》就说,追求富贵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让你左手握着天下之图,右手割破自己的喉咙,就是最愚蠢的人也不会那么做的。所以“生尊于天下也”,反复强调只有真正懂得贵身、爱身的人才能得道。道家重视精神养生,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以平等的心胸对待万物,天地万物都存有平等的价值。精神养生的关键就是虚静。老子主张淡泊名利、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无为自然,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神主张。《老子·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只有清静才能保持心的正常功能,从而开创了中华养生学的“静神学派”。
庄子推崇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主张静以养神。《庄子·刻意》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庄子·在宥》提出了“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的养生主张。
庄子提倡以“坐忘”“心斋”“撄宁”等心态面对生命。所谓“坐忘”就是否定知识是有分别的,把它们都忘了吧,这样就能达到心灵上的宁静。“心斋”是说要专心一意,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领会,用气去感应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达到空明的心境。《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说自己解牛的时候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神、用心感应,“不以目视而以神遇”。所谓“撄宁”就是在纷扰中保持安定,平心静气,安然无欲。
道家的生命观其实是告诉我们不要太执著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的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这样你就能达到齐物我、同生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一馆一明镜·一生一太极』
千日打造养生圣地团队学习不二选择!
回复以下数字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5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