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散文乡路

发布时间:2018/1/4 18:24:12   点击数:

幼年吾乡路分几等,最大的是公路,县际之间才有;其次是马路,只有城里的才叫;其次是大路,一般伴随渠道,其次是“岸子”,即田埂。田埂称为“岸子”,可能是水乡特有的习惯。生产队里一个庄子十几户人家,只有“岸子”相连。如果要出生产队,可以有大路,多沿着灌溉渠。大队之间,公社与公社之间,起初也只有这种大路,后来才修了公路。

这样的交通状况与秦汉时期似乎差别不大。古时有驿道,现时有公路。此外就是大路小路织成的网,可能密度不太一样罢了。

吾幼时上学走的多是“岸子”以及一小段大路。不论“岸子”还是渠道,都是泥路。晴天尚可,雨天泥泞,如膏药一样粘稠,一步一滑,很难保持平衡。城里的知青下乡,雨天曾经连跌三个跟头,一身泥巴,传为笑谈。夏天干脆赤脚,烂泥从脚趾缝里挤出,有种奇怪的感觉。冬天太冷,没有雨鞋,就在鞋子下面再绑一双厚厚的木屐。像踩高跷似地踩到学校。

从吾乡到城里有七八里的大路,路的一边是灌溉渠,长满了笆斗柳。白天,路上南来北往的都是人,有骑车的,有推车的,有步行的,很是繁忙。一到夜晚,黑灯瞎火,路就空寂下来,丛丛笆斗柳里似乎都藏着危险。尤其这条路还要经过一个乱坟场,着实怕人。而野狗的叫声,更添了许多恐怖。

某年冬,父亲白天到县里开会,迟迟没有回来。母亲不放心,一手拿根打狗棍,一手拉着我去接父亲。那夜,天上没有月亮,手上没有电筒,伸手不见五指,对面相逢,难识其面。偶尔感到有人影越来越近,母亲就咳嗽一下,但对方却没有反应地走过去了。我们继续向前。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影,母亲又咳嗽一下,还是没有反应。如此五六次,我们走了三四里路,才迎到了父亲。见到了父亲,我的胆子才大起来了。

吾在这样的乡路中生活到16岁,生活才开始有了变化。公社到县城的这条大路终于改成了公路,尽管还是沙石路,但是骑着自行车在上面飞奔的感觉真好。

诗歌、散文、随笔

影评、剧评、书评、艺术评论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最好
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460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