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庄子你们在我坟头蹦迪
今天我们来谈谈《庄子》的版本流变,你又只需要记住一个观点:
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并不是《庄子》原貌,而是晋朝学者郭象做的删节版,大约只保留了原始版本的一半到三分之二的篇幅。
看古代的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搞清楚版本问题;《史记》说《庄子》有十几万字,这就意味着司马迁看到的《庄子》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很不一样,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总共还不到7万字,《汉书·艺文志》是汉朝的权威图书目录,说《庄子》有52篇,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只有33篇,这33篇分成三大部分,也就是内7篇,外15篇,杂11篇;
这种编排并不是《庄子》的原貌,而是晋朝学者郭象确立下来的。缺的那些篇章,也是郭象删的。当时郭象为《庄子》做注释,情绪高于理智,看到不合意的地方就直接删掉。当郭象版本的《庄子注》成为权威注本之后,原始面貌的《庄子》也就渐渐失传了;
今天我们常说古人如何崇古,如何厚古薄今,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是,古人的崇古和今天的崇古并不一样。今天我们说起保护古籍,保护文物,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原貌,哪里有古建筑就尽量保留。但古人不是这样的。书可以删,可以改,只要你有正当理由就行;
删改《庄子》的学者其实不仅郭象一个。删书不算特立独行,而是学术风气使然,唐代学术权威陆德明讲过,原始版本的《庄子》有很多荒诞内容,有像《山海经》的,有像占梦书的,所以注释者们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作删订,只有《庄子》内篇,各家的注本才都一样。在所有的注本当中,以郭象所注最合《庄子》的本旨,所以才最被世人重视;世人最看重的版本留存下来,而其他版本,包括原始版本,就这样消失不见了。
人们还会在一些古书里看到摘引《庄子》的话,而这些话如果在郭象版里找不到,那就应该属于原始版本的内容了;这些内容,叫做“佚文”,也就是丢失的文字,搜集佚文是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项重要工作,比如我们从先秦文献里搜集《诗经》的佚文,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佚文的数量竟然很少;
按照传统说法,孔子删订《诗经》,是从三千多首诗里大删特删,只保留了首。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诗经》的佚文不应该只有这么少。所以孔子到底删没删诗,或者删了多少,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了。
话说回来,最早搜集《庄子》佚文的学者是宋朝人王应麟,他是《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最有名的著作是《困学纪闻》,《困学纪闻》是古代学术笔记的典范,和顾炎武的《日知录》,钱锺书的《管锥编》同属一类;这种风格的笔记都是博闻强记的人才能写得出来,而这种风格的学者也最能搜集佚文,最能从冷门材料里发掘宝藏;前边讲到的东门吴的故事,就是一则《庄子》佚文,是从《列子》和《战国策》搜罗来的;
这个故事明明很《庄子》,为什么要被删掉呢?我们很难想得出道理;《庄子》佚文还有很多精辟的见解,比如给“自然”下定义,原文说“不知所以然而然,故曰自然”;老子的“道法自然”如果用《庄子》佚文的这个定义,我觉得是再贴切不过的;
还有一段话解释梦的原理:
“梦者,阳气之精也。心之喜恶,则精气从之。”
要理解这段话,我们需要先理解什么是阳气,什么是精气,这些概念只会越说越乱,但无论如何,《庄子》发现了情绪和梦境的相关性。
郭象到底为什么要删掉这些内容呢?他自己是这么解释的:庄子闳才命世,有许多英文伟词,正言若反,而有些低水平的人领会不了庄子的境界,妄自增窜庄子的文章,搞出不少貌似深刻实则鄙俗的文字,足足占了全书的三成,这只能给后来的学人增添烦恼,所以我才把它们都删了。
现代学者一定很想告诉郭象:你觉得哪些段落不好,标注出来也就是了,哪能自作主张都删掉呢!这正反应了古今治学的一大差异,正像上文讲到的:
现代学术重视求真,古代学术讲究实用。
所以对于今天的学者来说,古人的至理名言要了解,荒谬之见也一样要了解,这才能串起思想的脉络,而对于郭象来说,没用的学问当然不必要存在,留着它们只能给后人添乱。不过,即便按照郭象自己提出的标准,以今天的《庄子》本文和佚文来看,恐怕既有不少该删却没删的,也有不该删却被删掉的。
事情往往这样,一旦太在意实用性,太有功利心,眼界就窄了,见识就浅了;
但也有人还嫌郭象删的不够多,比如明朝学者王世贞就拿《庄子》举例说:写书不宜写长,一部十几万字的书,要领只要几百字就能说清楚,写那么长只会使人厌烦;不过大家别轻信他,因为他自己作为一代文坛盟主,特别能写。
但是,王世贞的这个观点也蕴含了一些真理。我们看先秦的道家著作,《老子》五千言,言简意赅,《庄子》的篇幅超出《老子》十几倍,又是寓言故事又是哲理思辨,很有雄辩家的风格。《老子》为什么简洁,《庄子》为什么啰嗦,都是有道理的;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有一个怨妇写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王士祯看完之后说:“何必这么啰嗦呢,全书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话: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怨妇一听,有道理啊,那就删改一下吧,然后把几十万字都删掉了,只保留了一句话:“男人都不是好东西。”某读者看完之后,很不服气:“这么说没道理啊,我家男人就很好。”于是两人各自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一不小心就讲了几十万字出来;
所以说,表达观点是很容易的,但论证观点是很难的。老子当年不需要和人辩论,但《庄子》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知识分子既要反驳别人的观点,又要捍卫自己的观点,既要拿着放大镜去挑别人的马脚,又要筑起密不透风的篱笆来保卫自家的阵地。而且《庄子》讲的道理特别反常识,更需要长篇大论;
另一个原因是:《老子》很可能是一部私人著作,但《庄子》应当是很多人的作品合集。既然是合集,你写两篇,我写两篇,内容也就多起来了。古人没有今天的著作权意识,很多学派都有不少无名英雄。郭象删《庄子》,就是觉得有些内容是妄人增补进去的,水平太差,不该留着。
我们当然有理由质问郭象:“你说水平差就是水平差吗?你也太主观了吧?人家也许是水平太高,你理解不了。就算退一步说,你删的那些内容都是水平差的,但庄周毕竟不是完人,说错话也是正常的,怎么能因为水平差就断定这些话不是庄周自己说的呢?”
如果把《庄子》交给你,让你辨别著作权的归属,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哪些内容是庄周本人写的,哪些内容是后人增补的呢?
赞赏
长按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