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知识 >> 李智福近代启蒙语境下两种庄子诠释典型范
摘要:在近代启蒙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庄子哲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以严复和章太炎的庄子诠释最为典型。严复认为西方启蒙以来的进化、民主、自由、平等、个人主义等理念在庄子哲学中已大体具备,因此他的《庄子评语》充满了启蒙主义的意味;章太炎《齐物论释》则主要是基于庄学和佛学而对启蒙主义的核心理念之流弊进行反思、批评和消解,充满了超启蒙、后启蒙的况味,可谓对启蒙主义的学术反拨。以启蒙主义解释庄子的《庄子评语》和对启蒙主义进行反思的《齐物论释》都是启蒙语境下的庄子学研究,正好代表了近代庄子解释范式的两种典型,他们一起推动了诸子学特别是庄子解释范式的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庄子;启蒙;严复;章太炎;庄子评语;齐物论释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7-00-07
文献编码:doi:10./j.issn.-..07.0
原载《广西社会科学》年弟7期
中国近代以来,伴随着经学的衰亡而子学复兴,子学复兴的原因之一当是子学与西学更有原初的亲和力。近代中国的思想话语核心是“启蒙”[①],启蒙主义者基于华夏民族自信心的心理诉求(“西学东源”)和为西学在中国本土移植进行张本(“古已有之”),大都不满于直接迻译西方学术理论,而是以“反向格义”的治学范式在传统文化中为西学的传播和根植寻找可乘之资。其中,晚周诸子哲学特别是包含“民主(‘在宥’)”、“自由(‘逍遥’)”、“平等(齐物)”等与启蒙核心词汇“相似”的庄子哲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接应西方启蒙哲学的首选。在以庄子哲学接应西方哲学的学者中,以严复(—年)和章太炎(—年)最为典型,严复认为西方启蒙以来的大多数理念比如民主、自由、平等、个人主义、不干涉主义等在庄学中已大体具备,他的《庄子评语》充满了启蒙主义的意味;章太炎则认为启蒙思想包括民主、自由、平等等理念并不“究竟”,甚至会走到其反面,因此他借庄学与佛学对近代启蒙思想的核心理念进行了批评和消解,因此他的《齐物论释》充满了“后启蒙”的意味,陈少明教授称之为对启蒙的“启蒙”[1]。
严复作《庄子评点》持续于光绪十九年(年)直至至少民国五年(年),章太炎作《齐物论释》始于宣统三年(年)。对同样一部经典《庄子》,二人展开了迥异的言说,严复是借庄子为自己的启蒙思想进行张本,而太炎则借庄子对启蒙进行反思和批判,因此,本文先检讨严复《庄子评语》,后检讨太炎《齐物论释》,是基于一种逻辑的考虑而非历史顺序的考量。本文将对二者对《庄子》这一经典文本所揭橥的不同价值内涵进行审查,检讨他们各自的问题意识,并试图反省庄子哲学本身与启蒙之间的顺逆关系以及庄学在“尚未完成”[2]的中国启蒙运动中可能会扮演何等角色。
一、严复:晚近欧西平等自由之旨,庄生往往发之
以实质的启蒙思想引入和传播来看,严复实在是近代中国启蒙第一人。他不仅迻译了大量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而且还加了自己的理解(“按语”),同时还写了大量批评时政的政论文章。或许与那一代早年“幼承庭训”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少年时代的经史之学业已为他们日后的治学道路深植灵根,因此,他经历了欧风美雨的洗礼之后,犹不忘在传统学术中寻觅当时流行之启蒙思想。同时,严复也意识到,“欲读中国古书,知其微言大义者,往往待西文通达之后而后能之”[3]。在古今中西的交汇碰撞之下,中西之间“格义”与“反向格义”也是在所难免的。中国晚周的诸子之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渊薮,诸子之学气象恢弘,包揽巨大,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或隐或显地揭示了宇宙、人生、政治、社会的真机,也就是说,诸子之学往往都白殿疯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zs/1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