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50609/4636741.html海边晨练完,走进小树林,阳光从枝叶间四射开来,草叶尖的露珠晶莹透亮,普通如狗尾巴草,也展现出自信自足的姿态。一棵草也是生命,狗尾巴草也有阳光下的优雅!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马知已此矣!马生活在陆地上,有草吃,有水喝就能很好得活着,它们开心时就相互用脖子摩擦对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不高兴就调转头,相互给对方尥蹶子,表达自己的憎恶之情。马所知道的也无非如此。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yīn)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衡,车辕前的横木;扼,车辕。加之以衡扼,就是把马架在车的横木和车辕里,固定好马让马拉车;月题指马额上的佩饰,其形似月。齐之以月题,就是为了让马整齐好看,在每个马的额头上戴上月形的配饰。倪,扼,曼,衔,辔,都是名词。倪,指车輗,是车辕与衡连接处的关键。扼,指车轭,是支持衡在驾车时卡在马身上的。曼,指车幔,是车盖及四周的布帘。衔,指马嚼子。辔,约束马的缰绳。介、闉、鸷、诡、窃,都是动词,都指马的对抗动作。介,横在中间。闉,弯曲。鸷,撞坏。诡,偷偷钻出来。窃,偷偷咬断。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整句就是你以为你把马已经驾进车辕中,戴好装饰物,看起来整整齐齐,鞭子一抽就能上路了,马当然不会让你得逞,它们知道如何对抗,要么开始横在车辕间,要么把轭扭弯,要么假装戴上了马嚼子,要么偷偷咬断缰绳。自从有了伯乐,马不再保持它的自然本性,知道了和人对抗,这都是伯乐的罪过。马原本逐草而居,脚踩广阔的草地,头顶无际的蓝天,悠哉悠哉得徜徉在天地间,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都能自然而然得对同伴表达自己。马不需要懂得太多,就能保持自己的自然状态,悠闲得活着。自从有了会驯马的伯乐,“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编之,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要烧红烙铁给马烙上印记,剪短马的鬃毛,钉上马掌,套上笼头。用缰绳套住,拴在马槽间,不止如此,渴了不给水,饿了不给草,扬着鞭子让它们使劲跑,还要给他们戴上各种东西限制它们的自由,或者仅仅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马之所以反抗人,就是因为人违背马的本性,依据自己的喜好,把马彻底沦为压榨的工具。马不再能够享受马生的快乐,成为工具一样的存在。人与马的关系也由原来的和谐共生变成彼此对立的关系。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已此矣!在上古帝王赫胥氏的时代,百姓织布就有衣穿,耕田就有粮食,吃饱穿暖了,就自然而然得活着,想做什么就去做,不刻意为了什么理念、目的去作事;想去哪里,就去走走,也不会有非要去的地方。他们嘴里含着食物嬉戏,拍打着肚子到处游玩。百姓们举止安然,过着祥和自足的生活。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等世上出现了圣人,教化人们屈身折体行礼乐,说是以此来匡正天下百姓的形象,他们标榜不可企及的仁义,让人们改变自己的本性去迎合别人,以此来慰藉天下百姓的心。于是人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地去寻求智巧,争先恐后地去竞逐私利,而不能终止。这也是圣人的罪过啊!不论是马生还是人生,都能自足而适。天地生马,有水有草,能够满足马的生存所需。马顺应本性,顺其自然,就是自足。天地生人,赋予人织布和耕田的能力,从而满足人的生存需求。人顺应本性,顺其自然,就是自足自适。有了伯乐,马就开始受到折磨和摧残,马开始觉悟,懂得了如何反抗,彻底站在了人的对立面,丧失了马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成为了被人支配的工具。人类有了圣人,圣人以自己的标准,给人们提出各种人生准则。圣人制礼作乐,人们就要抛开自己的本性,接受礼乐的教化并按照礼乐的要求去生活。各种繁杂琐碎的礼,成为统治人们、约束人性的工具。人,从此失去了和自然一体的自由和安宁,按照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并塑造自己,把所有和自然的关系局限在礼乐之中,人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违逆自己的本性,和世人相互攀比和竞争,争名夺利,争强好斗,人离自己的本性越来越远,人被知识和欲望所奴役,在礼和乐的约束下,反而出现了更多的虚伪、机巧和巧取豪夺。庄子在提醒人们,圣人以人的主观意志出发,从而制定出为人处世的标准和规范,这种标准和规范到底在激发人本然的潜能?还是在泯灭人的本性、从而不断把人们塑造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人生在世,到底要被裹挟着为他人而活?还是要在他人中间不断磨练从而实现自我的最大可能?这是很难解答的问题。因此保持生命的自觉,拥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判断,保存自己的天然本性,是一切生命保持精神自由的基础吧。
谢谢小伙伴们的陪伴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