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逍遥游IV

发布时间:2021/11/8 14:28:55   点击数: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2/5738970.html

庄子在《逍遥游》里,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小大之辩”,即不同的尺度、不同的规模,会有不一样的标准、不一样的眼光。“大”有“大”的标准,“大”有“大”的用处,如果我们用一种“小知”之眼,而不懂得换成更开阔的眼光来看“大”,自然就看不出“大”的用处。

接下来,庄子就要进一步卸除将我们绑锁在单一尺度规模的最大的束缚——关于“有用”的考量。

Partone.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了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植成长而结出果实有五石之大;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把它割开来做瓢,瓢大而无处可容。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碎了。”

这是寓言,重点就在于葫芦之“大”,比原来葫芦的尺度跟规模要来得大。庄子自设,惠子对他前面所铺设的“小大之辩”提出了挑战,问他说,“大就好吗”?大葫芦大,可是大得令人生气,因为“大而无当”,没有用处。

庄子如何回答呢?“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对惠子说:“你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不懂得如何使用‘大’!从前,有个宋国人善于制造不龟裂手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客人听说了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收买他的药方。于是,那个宋人聚合全家,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能得到很少的钱,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了罢!’这个客人得到药方,便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犯难,吴王就派他将兵,冬天和越人水战,大败越人。于是,吴王就分封土地,给他作为奖赏。同样一个不龟裂手的药方,有人因此而得到封赏,有人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系着当作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愁它因太大而无处可容呢?由此可见,你的心还是茅塞不通啊!你到底仍抱持着在蓬草间跳跃的小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上的事物。”

庄子用这种方式,反驳了惠施,同时点了出来:“大”有“大”的标准,“大”有“大”的用途,关键的重点是,我们能不能用“大”的标准来对待“大”,用“小”的标准来对待“小”,我们若是用“小”的标准去处理“大”,注定是失败的。

Parttwo.

不过,惠施显然还没有完全被说服。“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惠施接着又说:“我有一棵大树,大家都叫它‘樗’。它的树干木瘤盘结而不合绳墨,它的小枝弯弯曲曲而不合规矩,生长在路上,匠人都不看它。现在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大家都抛弃。’”

庄子当然没有生气。“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接着说道:“你没有看过猫和黄鼠狼吗?卑伏着身子,等待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跳跃掠夺,不避高低;往往踏中机关,死于网罗之中。再看那斄牛,庞大的身子好像天边的云,虽然不能捕捉老鼠,但功能可大了。现在,你有这么一棵大树,还愁它没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寂的乡土,广漠的旷野,任意地徘徊在树旁,自在地躺在树下。不会遭受斧头砍伐,没有东西来侵害它。无所可用,又有什么祸害?”

《逍遥游》最后这段话,真的非常的漂亮,非常的精彩。如果我们不是用僵化的标准来衡量,而是还原此物的本性来思考,就一定能看出真正适合这个东西的“用”;只是这种“用”不见得符合一般世俗以为叫做“有用”的概念。因此,我们离开了世俗的执念,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逍遥。

两千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够依随着庄子的文字,在眼前浮现那想象中的景象:一棵奇形怪状的大树,它就昂然独立在一片旷野之中,构成了一幅摄人神魂的美景。我们远远看到这样一棵大树,一定会不自觉地走近这棵大树,会在这棵大树的周围一直漫步。我们看着这棵奇怪的大树,然后倘佯漫步,便会随性靠着树,坐下来。这时,大树的树荫带来的凉风,给我们添上了一丝睡意。于是,我们眼皮一闭,安安心心地打了个盹,反正不会有人靠近这棵大树,更不会有人来砍伐这棵大树。这样多么的安逸,多么的舒服,多么的美好。

惠施为什么会觉得这棵大树没有用呢?因为在惠施的眼光里面,所谓的“有用”,就是把树砍了,去做家具、去做工具。但是,树只有可能有这种用处、用途吗?

树还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我们就把它放在那里,那么好的一棵树长在那里,我们不时去看看它,在它旁边走一走,在它下面打个盹,不也很美好吗?这样一来,我们既尊重了大树的个性,也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Partthree.

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小大之辩”,就是要提醒我们,我们在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不要执着于自己原来所以为的那样的规模,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规模。同时,他还在提醒我们,“小”有“小”的道理,“大”有“大”的道理,不能够、不应该错置不同尺度规模的标准,更不能够、更不应该拿同一种标准去套不同尺度、不同规模的事物。

逍遥到底代表什么?逍遥所代表的,就是在自身适合的尺度规模中的那种自在状态。当然,“小大之辩”并不是庄子思想的全部,庄子还要带着我们进一步去叩问:是否有统合这些相对标准的另外一种逻辑,来帮我们沟通不同的尺度系统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体会不同的尺度呢?

也就是说,庄子并没有打算停留在简单、直接的“相对主义”立场上,并不是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我们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什么样的地位,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想法,谁也影响不了谁,谁也无法说服谁。如果真的那样的话,也就没有雄辩的意义,没有提出自我思想的意义了。

因此,庄子写完《逍遥游》之后,写了一篇《齐物论》。《齐物论》站在“逍遥”、“小大之辩”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另外一套更有意思、可以让我们超越“相对”的哲学思想。

-end-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珈瑜Joshua

给个赞赏鼓励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265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