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子的精神精神神人概念李旭
年轻时,因喜尼采,而好庄子及老庄之学。庄子喜用“精”、“神”、“精神”诸概念,并提及“神人”概念。细数《庄子》一书,据不完全统计,言及“精”、“神”、“精神”的,有70余处之多,庄子“精”的意思有精诚、精微、精气等,庄子“神”的意思有心神、神明、神圣、精神、神气等。而“神人”则指神明到一定程度、体悟到大道的圣人。
纵观庄子的精神观念,是以道家的去智养神、远离世俗、回归自然、汲取天地之真气,以达到至精至神、至诚至真的境界为精神修养的至上功夫的。“精”指修炼的深度、细度,“神”指修炼的高度、质度,二者合起来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精神”内核,即内心所达到至高至深到无以复加程度的样子和状态。“精神”有现代使用“精神”一词的意义,也有“自然”等含义。
我给“精神”的定义是: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一种既精深又高明的逐步走向极至的内心状态。由天生的本然之心到精神之心,再回到本然之心,这就是一个精神的完整的运动过程。
本然之心与精神之心不同,这是一个不断“精神化”和“去精神化”的吐纳强化过程。按庄子的观点,精神的最终和最高境界是回归本真。当然这已是一个高度精神化了的“本然之心”。
精神力为向内的“精”之力与向外的“神”之力的合成。
精是向内达到极至、极细微;
神是向外达到极至、极神明。
精神修炼就是一种向内、向外都寻求达到极限的一种内心之道。内求诸于心的最深处,外求之于最广大无边的天地自然,融汇内外之精气、神明于一己之身,这就是道家的精神工夫。
精神力的修炼就要从两方面来着手:
向内——
向外——
人的身体好比一间房子,“精”就住在这个房子里,是房子的实物基础,“神”就是这间房屋的总体风格。..
内外揉合,去智养神,汲取天地之真气,凝聚成一种力量,让自身精而神之,这就是我通过读《庄子》而悟出来的大道理。道家的精神之道,精要即此。
《庄子》一书原文有36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本文参考了陆永品著《庄子通释》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
《庄子》内篇7篇论及“精”与“神”的有:
《庄子·逍遥游》有2处言及“神”字:一条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能达到忘我的境界,“神人”能够超脱功利,圣人能够超脱名利。至人、神人、圣人,其实是一种人,即顺天地、忘物忘而获得绝对自由的得道之人。(陆永品注,第9页)另一条是,“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墪。”“其神凝”即指神人精神凝聚专一。
《庄子·齐物论》有1处言及“神明”:“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词也,谓之‘朝三’。”意为“未得大道者费尽精神想求得事物的一致,而不知万物本来的同一性,这就叫做‘朝三’。”(陆永品注,第27页)庄子在这里的“神明”一词作精神解。
《庄子·养生主》有1处言及“神”字。(庖丁对文惠君说)“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欲止而神欲行。”此处,“神”作精神讲。
《庄子·人间世》有“精”字1条:“鼓□播精,足以食十人。”意谓扬糠简米。此处“精”指精米。
《庄子·德充符》有1处“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一语,语中的“精”、“神”,都通指精神。意为而今你驰骛你的精神,疲困你的精力。
《庄子·大宗师》有1处:“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神鬼神帝”意谓变幻莫测。
《庄子·应帝王》有1处:“郑有神巫曰季成,知人亡死生、存亡、祸福、寿天,期以岁月旬日,若神。”“神巫”谓巫师占卜灵验,故曰神。“若神”谓像神仙那样灵验。此处“神”作“神仙”讲。
《庄子》外篇15篇论及“精”与“神”的有:
《庄子·胠箧》(胠箧qūqiè,开箱之意)有1处: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莫不失其性。”此处“精”作精气灵性讲。
《庄子·在宥》(宥yòu)有5处。一是,“神动而天随,从容而为。”意谓神随物而动,天随理而行。(郭象《庄子注》)二是,(黄帝说)“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此语中第一个“精”字指精华,第二个“精”字指精灵。三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此语中前面的“精”字指精微(成玄英说),后边的“神”字指精神。四是,“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此语中的“精”字作精华讲,“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意为愿调和六气的精华养育万物。五是,“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此语中“神”作精神,意为神无所劳,如释重负。
《庄子·天地》有8处谈及“精”与“神”。一是,“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立于本原而知通于神,故其德广。”此语中“神”作神灵讲。二是,“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此语中“精”字作精气讲。此语意谓大道神妙莫测,却处处发出精气。(按:此语本于《老子》“窈合冥合,其中有精”一语)三是“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此语中的“神”作精神讲。此语意为不同的形体皆保持不同的精神,各有各自的仪态法则,这就叫做本性。四是,“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此语中“神生”即精神。“机心”即机变之心(成玄英说)。五是,“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此语中“神”作神气讲。此语意为你要是遗忘掉你的神气,毁坏你的形体,那就差不多接近大道也。六是,“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此语中“神”作精神讲。“神全”即保持精神旺盛而不亏损。此语谓保持精神完全,才是圣人之道。七是,“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此语中“神”作精神讲,“抱神”即保持精神完足。此语谓能体悟真性,持守精神,才能自由地遨游于世俗之中。八是,“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此谓照旷。”此语中“神”指神人,“上神”即“神上”(陆永品说)。此语谓神人升天,犹如乘坐日月之光在太空遨游,却没有留下丝毫形踪。
《庄子·天道》有6处言及“精”、“神”甚至“精神”二字连用。一是,“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此语中“精神”二字连用作人心讲,意谓水静犹能明照须眉,何况人心呢!圣人心静,能洞鉴天地之精微。二是,“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上帝。”此语中“神”作神妙讲。意谓没有比自然更神妙、没有比大地更富裕、没有比帝王更大的。三是,“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此语中“精神”作精神的本义讲,“五末”指德、教、治、乐、哀五末。意谓此五种末学,必须有精神和心术的运动,然后方可以随着产生。意思是说道德、教化、治理、音乐、哭丧衣服的等级(按与死者的亲疏关系有五种不同的衣裳规格)等五种事宜,要依靠精神和心术的运动。四是,“灭天地至神矣,而有尊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此语中“神”作神妙讲,意谓天地最为神妙,有天尊高地卑下的顺序,何况人伦关系呢!五是,(老子说)“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此语中出现“神圣”一词,“神”即作神圣讲,意谓巧智神圣的人,我认为自己是不能与其相比的。六是,“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此语中“神”作精神讲(陆永品说)。意谓能忘怀天地,遗忘万物,而精神就不会受到困惑。
《庄子·天运》有1处言及“精”、“神”之字。一是,“三皇之知,上悖明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此语内容前面的《胠箧》篇中曾出现过,“精”作精灵、灵性讲。
《庄子·刻意》作为讲“养神之道”的一篇,有6处言及“精”、“神”。一是,“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语语中“神”指精神,意谓人只要能做到恬惔自然,精神就不会受到亏损。二是,“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此语中“精”、“神”均指精神。三是,“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神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此语中的“精神”、“神”、“精”,均是言指精神。意谓要坚守、体悟纯粹朴素之道,做到精神通达、守持、完走、毫不亏损,这才称得上是得道之圣人。
《庄子·缮性》有1处言及“精”、“神”。“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庄子不相信鬼神,“鬼神不扰”意谓清静。
《庄子·秋水》有5处言及“精”字。它们是“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夫精,小之微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此段中的5处“精”字均作精细、精微、细小讲。“至精无形”讲的是最细小的物体是看不到形状的。
《庄子·达生》有4处言及“精”、“神”字。一是“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此语中“精”指精神。此段意谓养生应以全神为主。二是“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其神全也。”此语中“神”亦指精神。“神全”谓精神不亏损。郤(xì隙),通“隙”,间隙。“其神无郤”意谓精神没有亏损。三是(孔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语中“神”指“精神”。意谓凝聚精神,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四是,“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此语中“神”作神工讲。“疑神”即被人怀疑为(鬼斧)神工。
《庄子·田子方》有2处言及“神”字。一是,“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此语中“神”指神色。二是,“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濡。”此语中“神”指精神。
《庄子·知北游》有6处言及“精”、“神”字。一是,“是其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此语中“神”作神奇讲,“神奇”一词出。二是,“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油然不形而神。”此语中“神”指神明,“精”指精妙。意谓天地神明精妙,与天地万物一同变化无穷,不见形迹,神妙莫测。三是,“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此语中“神”指精神。意谓收敛你的心智、专一你的气度,精神能守持于心。四是,“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此语中“精”、“神”2字连用,意为洗涤之后方显精神抖擞。五是,“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此语中前后两个“精”字,按陆永品引陆西星云的解释,“上下二‘精’字,要有分晓,盖精神之‘精’,即道家所谓先天之精神,清通而无象者也。形本之‘精’,即《易·系》所谓男女媾精之‘精’,有气而有质者也。”此语意谓精神由大道而生,形体由精气而生。六是,“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此语中“神”指心神。“神者先受”意谓心神首先领悟。
《庄子·庚桑楚》有1处言及“神”字。“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此语中“神”指精神。意谓要想宁静先要心气平和,要想精神起来先要心气和顺。
《庄子·徐无鬼》有3处言及“神”字。一是,“劳君之形与神。……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此语中第一个和第三个“神”字指精神。第二个“神”字与“者”连用为“神者”指“神人”,即圣人、得道之人。意谓得道之人喜好和同万物而厌恶奸私。二是,“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善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此语中“神”指精神。三是,“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意谓神人厌恶众人归附所带来的不和睦与不利局面。
《庄子·则阳》有3处言及“神”字。一是,“(守边疆的人说)遁其天,离其性,减其情,亡其神,以众为。”此语中“神”指心神。二是,“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此语中“精”指精小、精细。三是,“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此语前见于《秋水》篇:“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此处“精”字同样作精微讲。
《庄子·渔父》有2处言及“精”、“神”字。一是“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此语中“精”作精纯讲。意谓精纯诚实之至才能打动人。二是,“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此语中的“神”指精神。三是,“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长伤身。”此语中“精”指精诚,意谓对人谦下不精诚,就学不到真道理,所以常常会自伤其身。
《庄子·列御寇》有3处言及“精神”、“神”。一是,“敝精神乎蹇浅,而欲兼济道物,太一形虚……彼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此语意谓不要让精神耗费在琐碎小事上,要让精神回归到混沌初始的虚无之境。二是,“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此语中“神”指心神。意谓自己被心神所主宰,如何治理民众呢?三是,“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此语中“神者”指不为小智役使只任用自然天性的人,“神”指精神。意谓人要去智养神,即□夫之所说的“去明而养神”(《庄子解》)。
《庄子·天下》有5处言及“精”、“神”。一是,“神何由降?明何由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此语中“神”即神圣,“精”即精粹纯真。二是,“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此语中“精”指精小。三是,“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此语“精”同上解。四是,“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此语中“精”指精微,意谓大道(“本”)无形,极其精微,只有有形的物是粗疏的,积蓄过头则是一种不足,要恬淡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五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此语中“精神”作自然讲(陆永品说)。意谓独自与天地自然交往却不傲视万物。
以上合计,《庄子》言及“精”、“神”、“精神”70余处之多,统而观之,系统反映着庄子的精神观和庄子的养神之道。庄子的养神思想是道教修炼静功的理论基石之一。
先秦诸子百家的精神观念,是中国传统精神观的渊薮,珍珠散落,需一人一人的梳理、发掘,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古人的精神观的重要元素。
(全文字,系年1月李旭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工作时品读《庄子》及陆永品《庄子通释》的读书笔记,节选自李旭《精神力学》之“中国人的精神观”)
年李旭前往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北大家中求教“精神力”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