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子bull养生主为善无近名,
《庄子?养生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做好事不要沾上名利,做坏事不要触犯刑罚,以自然之理作为常法,就可以保护身体,可以健全生命,可以蓄养精神,颐养天年。
《庄子?养生主》开篇就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必然精疲力竭,这就是真正伤害身体的行为。所以庄子主张要“养生”绝不在于吃多少补品或刻意保养身体,而是懂得适可而止。
当然,庄子也绝非鼓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生既已有限,对待无限的知识就应当有所取舍和区分。顺应“道”的规律,亦即真理知识学习越多越好,背离“道”,阻碍人生发展的谬论知道得越少越好。
怎样分辨知识好坏?庄子强调,“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无论做任何事或学习任何知识,都不以追求名声功利为目的;不管坏的想法或恶劣的行径都不能触犯刑法,保持自己不受伤害。这就是立身处世之法,也是在社会中保全生命的基本规律。
他在《人间世》中指出,夏桀杀害关龙自、纣王杀害比干,正是因为他们以体恤万民的好名声,功高盖主而遭到诛杀。自然界也一样,他在《山木》中提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的看法。
此外,消极避世、整日混沌无所事事也绝非庄子所愿。他曾在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杀掉一只不会叫(无用)的鹅款待他。在纷乱的社会,寂寂无名的草民最易受灾殃,无材的人就像无用的鹅,很容易被杀。
所以善与恶,名与刑,结合交织成边界。人一生的活动和认知范围都控制这个区间内,不要触犯两边的名和刑。地位太高、太过于贤能,抑或无所作为,都容易遭受欺负损毁。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因而庄子认为有边界的逍遥游,顺应自然之理作为常法,领会中虚之道,才能游刃有余,达到全身尽年。
木铎国学心理馆增长一点国学知识,收获一份心灵慰藉~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2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