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郑州青龙山寻魏长城遗址
常有人说郑州市只有一座不是山的山:紫荆山。其实除了紫荆山,郑州还有一座小山,历时两千余年、身处要津而不被人知,名为青龙山。
青龙山距离郑州东站仅3公里,实为一圆形土岗,高近50米,由此向东有高低不平的山岗10余个,陇海铁路由青龙山北坡下东西穿过,东有潮河,北流折东;东北古时为圃田泽。
如果你乘坐高铁从郑州高铁站向南,一出站就能看到铁路左侧这个小山岗,立在纵横交错的高架桥、铁路桥和高速公路之间,山岗植被郁郁葱葱,山头立着“青龙山庄”四个大字,这就是青龙山。青龙山上有山庄,大门朝东偏南,入口正对着东三环。大门位于半坡,驱车直入,山腰是一片商务建筑群,主要是温泉酒店,有游泳池、会议室、公司驻地等。
停车场门口的指示牌上写到这里是战国时期魏长城遗址,并且是列子隐居40余年所在,西侧有列子殿,山顶有列子塑像和凌虚台遗址。在停车场旁边立着不锈钢制作的李时珍像,有些突兀。
小停车场另一侧有假山水池,名曰:青龙池。旁有台阶直上山巅,坡度不小。山顶分布有三个水泥仿古小亭,题为:飞龙阁、凤仪亭、凌虚亭。飞龙阁地势最高,立在亭子里可远眺郑州东站月台,高铁列车进出历历在目。
飞龙阁有三名妇女闭目练功,做呼吸吐纳状,伴以呼喝之声,不敢打扰,绕行往下,见一塑像,前有供桌,桌上有香炉纸笔,以为定是指示牌上写的列子像,但底座上用墨笔潦草写着“药王爷”。一名妇女坐在角落,见我下来,问道:山顶亭子里是否有3名女同志?我说有,妇女遂不言语。见供桌纸上用红色圆珠笔写有字符,似篆非篆,问之,答曰天书,每日在此为老天爷“放功?”,顿觉深不可测。问雕像为何人,答曰“青龙爷”。再问青龙爷什么来历,说道青龙山上自然是青龙爷,概括一切神仙。牛逼。
再问之有无长城遗迹,她说再往下走的山体有夯土带,既是长城遗迹,但没有标志。时有游客前来探寻。WENGE时期林彪在山腹中开挖山洞,后来修铁路公路,破坏甚多。
再往下回到山腰道路,绕到西侧,见列子殿,殿门禁闭,从门缝可见三尊雕像并列,中间一位面容清秀,黑发长须,或许是列子本尊。殿前台阶下有两通石碑,一碑介绍列子生平,列子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人。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传说能御风而行。后人总结他的思想著成《列子》一书,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余音绕梁、纪昌学射、高山流水、杞人忧天、歧路亡羊、疑邻盗斧等典故皆出自此书。
医院为成立十周年而立,医院发展历程,医院的制药房,或许李时珍像与此有关。
因不熟悉环境,没有找到文物标志,后来从网络上找到此图。
据说早些年的魏长城是连续的,后来因新建公路、铁路、高铁、高架、立交,及之前的军事设施建设,魏长城遗址城垣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铁路以北仍能看到部分狭长的土长城遗迹。
战国魏长城有两道,分别是河西长城与河南长城,为什么郑州市区有魏长城遗址,要从魏国迁都大梁(今开封)说起。
(图片来自网络)
战国初年,魏国第一任国君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国,率先变法,国力日渐强盛。魏国与秦国原本隔黄河而治,李悝推荐吴起为将,为魏国夺取了原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秦国一度被魏国压制。此时位于东方的齐国逐渐兴起,与魏国争夺附庸小国,势力不断膨胀,而魏国领土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原都城安邑在西部(现山西运城市夏县一带),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争夺天下霸权,魏惠王在位期间将都城迁至大梁。
(图片来自网络)
前年魏西河郡守吴起受排挤离开西河出走楚国。秦献公十九年(前年),积聚了一定实力的秦国开始向魏国挑战,先后取得了洛阴、石门两战的胜利。随后,秦军又向魏国的军事重镇少梁(今韩城市南)发起进攻。秦献公二十三年(前),秦军大败魏师于少梁,俘虏了魏将公叔痤,并一举攻取魏繁庞城(今韩城市东南)。魏守将龙贾只得采取消极防御战略,筑长城以御秦。此为河西长城,长约公里,历十余年建成。
(图片来自网络)
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开封)的河南长城。《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有长城,经阳武到密”。据《水经注》上记载可知,这段长城自河南省原阳县旧原武西北处的卷县阴沟开始,经大河故渎东,在阳武跨过阴沟左右二渎,过北济水,南济水,又经管城,往西南至于密。也就从河南省旧原武西北,东经原阳县境转向东南再折而向西南过郑州直达密县境内,秦统一六国后,该长城被遗弃,久而久之,其原阳至郑州段灰飞烟灭。
目前郑州境内魏长城遗址除了青龙山遗址外,新密伏羲山一带还有相对完整的遗址。新密现存魏长城北起香炉山(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中经蜡烛山、沙口、凤门口、五岭,南止茶庵村北,全长5.8公里,墙基宽2.5米。最高处高2.5米,依山盘旋,青石垒砌,林峦秀异,气势巍峨,箭楼、烽火台、营盘等防御设施完好,是珍贵的历史见证。
魏惠王的迁都使魏国占据主动地位,称霸数十载。各国几次结盟攻打魏国,却都碍于魏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兵败而归。一时间魏国“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多次击败秦、齐、楚等军队,但也使国都处于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也是魏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的霸主之梦随着长城一起泯灭在历史长河中。
蒙古郎中胡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