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属于自己的ldquo认知盒子rdq
属于自己的“认知盒子”——读《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此为文章开头,仅寥寥几笔,就揭示了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一个人的低维认知思想: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只单单与周围环境接触,并且在此环境中小有所成,即骄傲自满,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这么以为,都是以这么一个状态生活下来,达到了某一境界或者高度,从此这样一直生活。人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处在一个被遮蔽、懵懂无知、甚至麻木的状态。类似于将自己封锁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任何物资的输入,也当然不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化发展道理。
当一个人处于这个状态,如果一生平平庸庸,那么他可能在斤斤计较或争抢攀比中度过一生。如果这一生中遇到什么情况,这可能会对他产生严重的打击,或许会从此一蹶不振。
自然规律是一直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此话似乎有些许绕口,但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人们若是忽视了这一规律,则他的生命状态就是不顺畅的。回到文章中,根据自然规律,自以为是的河伯必然会向一望无际的大海走去。否则,他就是一个闭塞、拥堵、发臭的存在,将自己包围在舒适圈里,黯然无光。直到有一天,最终消失在我们眼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当河伯看到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时,才打开了自己的眼界,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不由得为自己感到羞愧。
或许当我们老了,变得顽固,因为年龄的关系,觉得自己经历了沧海桑田,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这或许就是没有见过“海神”的思想吧。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从此句可以看出海神的话,揭露了人类的认知受到空间、时间和环境的约束。这个世界的生存准则,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人在芸芸众生之中,就像撒哈拉沙漠里的一粒沙子一样。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许看上去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算是庞然大物,但是,如果将我们丢进浩瀚无垠的宇宙之中,我们什么也不是,在太阳系中我们就像豌豆那样大小。
所以,那些以为自己就是真理的人,都是没有真正见过“海神”,没有成长的人。人们被束缚在一个认知盒子中,如果人们不将这个盒子打破,那么就容易处在个人主义之中,即生命态度是狭隘的和愚昧的。只有我们顺应了自然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不变就是变,我们才可以去找到真正的“海神”。了解自己的渺小,就会懂得对一切事物都要怀有着敬畏和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