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子齐物论二ldquo天地无
《庄子》齐物论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天地无心”与“人之有心”,当然这里的心是指私心而不是公心。天地自然生育万物养育万物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是遵循特定的运行规律而作;而人的所作所为呢?大多是为了名、为了利、为了荣华富贵而作。因此天地能天长地久,人的思想往往昙花一现,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下边进入今天的话题,简单说说《庄子》齐物论,大多对《庄子》的翻译,字面意思都没什么问题,难就难在逻辑关系,今天就是适当的点拨。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陵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解析:本段通过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引出今天的话题,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当然重点在天地自然的无心而作。就说风发出的声响吧,纯属天地无心之作。本篇怎么形容天地无心之作——风呢?大地就如饱食般发出的气,就是风。一旦刮起来,就如千万个气孔在怒吼。
那风是从哪里发出的呢?形状怎么样呢?庄周说的多么形象啊。山林的险峻、大树周身的窍穴,有的形状像鼻子,有的形状像张开的嘴,有的形状像耳朵,有的形状”像扁长的发簪,有的形状像凸出来的圈筒,有的形状像凹下去的浅坑,有的浅一些,有的深一些;于是所发的声响就有的快促,有的像响箭,有的刺耳,有的发自往里吸,有的发自往外出,有的像嚎哭声,有的像狗叫,有的像悲哀声。
当然《庄子》不是简单来谈风的,不是来借风抒情的,而是来说明天籁与地籁的,是来说明天地大道(天地自然运作规律)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不是为了名、利、财、地位、面子、荣华富贵才发作的,而是顺其自然。就是圣王治国理政,身居管理天下的高位,心无杂念尽职尽责地履行责任和义务,不是为了名才去做,不是为了利才去做,这和老子《道德经》提到的“太上,不知有之”是一脉相承的。对圣王来讲:名——不过是个记号,利——转身间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都是累赘,哪有无忧无虑遨游天下自在?
下边就过度到了人籁,天地自然显得博大、沉默寡言,而人呢?大多为了名、为了利就是麻雀一样叽叽喳喳,到处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到处宣扬自己的见解,没有多少人愿意抛弃自己的狭小见识,回归天地自然、效法天地自然。
《庄子》原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解析:“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这句明显是个过渡句,从天地自然的博大与无心之作过度到人见识的狭小和喋喋不休的争论。就拿辩士来说吧,本段大多是对辩士的形容。精神和梦境交错、疲于与外物接触、每天都是一场又一场的争论;高兴、愤怒、快乐、多悲、多思、反复、忧惧、浮躁、纵逸、狂放、装模作样等反复交织在一起。这难道不是辩士的可悲之处吗?即使赢了就一定正确吗?输了就一定错误吗?既然如此,争论的意义何在呢?就如小鸟唧唧咋咋,他们到底说话了还是没说话,我们都不知道。
《庄子》原文: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解析:假如辩士没有上述心态,就体现不出自己的能耐。为了更加形象说明辩士的荒谬,庄周又举了个例子人的五脏六腑:百骸、九窍、六藏,他们对我们来说谁重要呢?谁不重要呢?谁管理谁呢?为什么一定要争辩的那么清楚呢?就如有些辩论节目:工作重要还是家庭重要,有多大意义呢?拿着自己狭小的见识去争论,即使争论赢了又有多大意义呢?所以庄周说:与外物相互顶撞摩擦,一天天走向死亡而不知返回天地大道,难道不可悲吗?一辈子追逐看不见的成功,疲惫困倦而不知返回归宿,难道不可哀吗?
这里虽说的是各类辩士,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类人难道不是比比皆是吗?我们看到的信息,99%以上都是无聊之极的辩论,他们说了还是没说呢?有多少废话呢?是不是好多信息就像小鸟的叽叽喳喳,让人转眼就忘了?
《庄子》原文: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解析:假如世人都把自己的认知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那么谁没有一个标准呢?人人都有一个标准,天下那么多人,有得多少标准呢?天下失道,百家争鸣,又争出什么结果呢?言论过于自由是好是坏呢?天下是不是非乱套不可呢?我们为什么不去寻找作为评判天下的标准呢?那就是效法天地自然,按照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办事,把天地自然运行规律特征作为我们的依据。
巍峨的远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哪里白癜风能治愈哪里白癜风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7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