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周,生于宋国蒙地(今民权县)。庄子隐居民间,不是一隐了之。他于艰难竭蹶之中,孜孜不倦地奋力攀登道家思想的峰峦。一生笔耕不辍,着书立说,终成《庄子》一书,计五十二篇,逮至晋代仅存留三十三篇。《庄子》一书涉及伦理,哲学,政治,人生,美学,艺术,语言,养生等诸方面,思想丰富,言辞汪洋恣肆,姿态万端,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居于独特的地位。《庄子》“本归于老子之言”,但又别为一宗,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增长,人口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却是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当前,人类面临种种棘手的难题,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调等等。当人们从“征服自然”的陶醉中猛醒。当人们开始反省自身行为的时候才知道人类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几乎等于零。而几千年的庄子就对保护生态及环境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和谐思想
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之一。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界的变化很不理解,每逢遇到水旱灾害,便以为是人事活动得罪了上天,因而受到上天的警告。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这一传统思想,他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而人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大自然本是一体。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此,人的一切行为都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人类要了解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这样才能做到“天和”,而“天和”是“人和”的前提。为此,庄子进一步发挥了道家“无为”的理论。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家尊重自然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庄子和老子一脉相承。“无为”就是要顺应万物生长的规律,因势利导,只有“无为”才能使万物滋生,繁衍昌盛,源源不断,用之不尽。庄子以长梧封人种地的经验为例告诫人们,人类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自然,自然就以怎样的方式回报人类。
二、“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生态伦理思想
庄子认为,人类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将自然界万物区分为高低贵贱、有用无用是一种片面的、简单化的、错误的态度。若从“道”即自然界本身来看,决无高低贵贱之分。在《山木》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大至展翅万里的鲲鹏,小到蝼蛄、朝菌,形体虽各有大小,生命虽各有长短,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所谓“有用”与“无用”,完全是人为的主观划分,自然界绝不存在无用之物。庄子通过形象、生动、风趣的比喻说明,即使这些东西的存在也是合乎道的,是大自然精心安排的结果。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因此,从“道”的角度来看,自然万物决无高低贵贱、有用与无用之分。庄子主张“物无贵贱”的另一理由是,自然界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在《逍遥游》说“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喻天地之间升腾流动的阳气;尘埃,喻至微至小之物。即使是一粒尘埃,看起来与天地之气毫不相干,事实上却是息息相通,每时每刻都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因此,庄子反复阐述“物无贵践”的思想,警告人类“无以人灭天”,勿以人的需要而毁灭某些物种。
三、“吾非不知,羞而不为”的生态技术思想
在尊重自然、主张无为的思想指导下,庄子对追求技术进步持否定态度。
庄子在《马蹄》中把自然界物质的原始状态称为“朴”,认为任何人为的技术都有损于物的“朴”的本性,因而是有害的。泥土和树木并不是为人而存在的,但是人类出于自身的需要,利用人为的技术改变了它们原始的自然状态,因而也破坏了它们的完美,使之从大自然中分离出来,任何技术的成功都是以毁灭某些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庄子认为技术一旦出现,人类便很难控制它的发展,势必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但是,庄子并非因此而否定所有的技术。对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技术,他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比如庄子在《马蹄》中经常提到“织而衣,耕而食”,在《天运》中也经常提到“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之类的话。因此,不能因为他反对高效率技术,就轻易得出他否定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结论。他也主张“用天下”,通过耕织这些基本的生产活动向大自然索取必需的生活资料,只是所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不同而已。
四、“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生态美学思想
庄子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学价值。
在《逍遥游》中庄子曾和惠子辩论:“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庄子回答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惠子用狭隘的功利主义眼光衡量万物的用途,以为只有合乎规矩绳墨的树木才称得上“有用”,因此,庄子批评他是“有蓬之心”。在庄子看来,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样离不开大自然。当人们郁闷、孤独时,若能在广阔的原野上漫步,在枝叶茂密的大树下徘徊,倾听林间的鸟鸣和风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大自然交流情感,将是何等的舒畅!何等的振奋!庄子主张用非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对调整当今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十分有益。结语庄子生态智慧给我们的启迪是很深刻的。当人们刚刚跨入文明的门槛,他便以智者的敏锐,洞察到人类生产活动会干扰或破坏自然环境,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善待万物、保护环境,呼吁“无以人灭天”。这无疑是给世人开了一副清醒剂,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庄子没有也不可能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可行的具体方案,但他所提出的这些原则,对改变当代人的价值取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为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当代青少年在工作学习之余多读读像《老子》,《庄子》这种讲究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道家经典,来净化人们的心灵,最终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编辑/杨信然
扫描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