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贡布里希写小书的大人物

发布时间:2017/12/10 12:25:29   点击数:

01

在世界当代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学者,他被英国皇室授予殊荣,授封勋爵;他被学界誉为“继意大利艺术史家布克哈特、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之后第三个对文化史产生重要推动力的学者”“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他一生收获荣誉无数,获得包括英国功绩勋章、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法兰西学院骑士勋章在内的多项荣誉,同时拥有世界13所知名大学的荣誉博士头衔,曾担任剑桥、牛津、哈佛、康奈尔等多所大学的讲座教授。

他就是英国美学家和艺术史家,恩斯特·贡布里希。

贡布里希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中产家庭,父亲卡尔?贡布里希博士是一位出色的律师,曾是奥地利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雨果?霍夫曼史塔的同窗。母亲昂妮?霍克是一名优秀的钢琴家兼教授,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安东?布鲁克纳。除了父母,他还有两个姐姐,分别是蒂雅和丽思伯兹,大姐蒂雅是一位小提琴家,二姐丽思伯兹是一名律师。出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贡布里希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人文教育熏陶,孩童时期,他就已经在父母的影响下熟读歌德、席勒、莱辛,莎士比亚等名家的作品,这对他以后的人生和学术研究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少年时期,贡布里希曾先后就读于特雷西亚人文中学和维也纳文理高中,在这期间,他逐步掌握包括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内的多国语言,阅读了大量埃及和中世纪的书籍。15岁时,贡布里希的家人送给他一本近代艺术批评大师德沃夏克的著作《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作为节日礼物,这本书对他以后的艺术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德沃夏克那里,贡布里希得到了一种令他鼓舞的思想——“艺术是接近过去时代的精神通道”,正是这位大批评家和他的名言,促使贡布里希后来到维亚纳大学攻读艺术史。

维也纳大学是当时全球美术史研究的重镇之一,先后汇集了维克霍夫、李格尔、德沃夏克、施特尔齐戈夫斯基、施洛塞尔等一流的美术史学家,形成了西方美术史上著名的“维也纳学派”。彼时,也正值维也纳的学术生活活跃时期,被人称为“维也纳的黄金时代”。年,19岁的贡布里希来到维也纳大学攻读艺术史和古典考古学,师从维也纳学派艺术史学家乌斯?冯?施洛塞尔。大学时期,贡布里希不仅学习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还积极参加一些心理学和哲学课程与讲座,并开始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扎实的基础。年,贡布里希获得博士学位,从维也纳大学毕业。

年,德奥合并前,维也纳纳粹主义猖獗,贡布里希一家被划分为犹太人,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在朋友恩斯特?克里斯的帮助下,他与家人逃到了英国。同年,他与经母亲介绍的伊尔莎?海勒结婚。

02

瓦尔堡研究院是一座对当代艺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学府,年1月,初到英国的贡布里希在瓦尔堡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一职,主要负责整理学院创始人阿比?瓦尔堡瓦尔堡的遗稿,同时为莱奥纳多·达·芬奇的著作集编制索引。从这时起,他的学术生涯和这座学府永远地联系在一起了。

年二战开始后,贡布里希中断了学术研究,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侦听部,为BBC电台监听并翻译德国电台的广播,同时修订别人的译文。对于这份工作,贡布里希可谓是最佳人选,不仅因为他对德语和德国文化谙熟于胸,而且他有着异常敏锐的听力。最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监听员,但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便被提拔为监听指导员。在此期间,他为英国政府报道过许多重要的新闻,其中最著名的一条便是希特勒死亡的消息。当时,德国广播电台正在播放布鲁克娜的交响曲,这首曲子是布鲁克纳为瓦格纳的去世而创作的,凭借良好的音乐素养,贡布里希敏感地预测并判断出了希特勒的死亡,并迅速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英国政府。

年,战火停息,贡布里希在BBC的工作也随之结束。尽管后来有人邀请他留在那里从事类似情报工作,继续为英国政府效力,但他拒绝了。年11月,贡布里希重新回到瓦尔堡学院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此时的瓦尔堡研究院已经并入伦敦大学,成为世界各地饱学之士的向往之地。在回去的前几年,虽然他从一名助理研究员升到了讲师的职位,但他仍然默默无闻、薪资微薄,收入甚至还达不到战前的水平,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年。

年,一家英国出版社提议贡布里希写一部通俗的艺术历史。根据他本人的自述,“奴隶一般的监听活儿一结束,我就决心必须快速写完这本书,因为我想要回到研究中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艺术的故事》一书自问世以来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被奉为“艺术史上的圣经”。从此,他的学术生涯平步青云,不仅先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成为牛津、剑桥大学的斯莱德艺术讲座教授,而且于年获得古典传统史教授席位,并担任瓦尔堡学院院长一职17年,直至年退休才卸任。作为一名教师与学者,贡布里希尽忠职守、鞠躬尽瘁,在瓦尔堡学院长达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从未离开过讲台,他从未休过学术假期。

03

贡布里希睿智博学,学术涉猎广泛,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诸多领域,一生著作颇丰且影响深远。他的著作中,既有写给学者阅读的专业著作,也有写给很多普通读者阅读的入门书籍,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世界小史》《艺术的故事》《秩序感》《象征的图像》《艺术与错觉》《艺术发展史》《图像与眼睛》《理想与偶像》《艺术与人文科学》等。

《世界小史》的诞生过程非常有趣。年,贡布里希在维也纳大学研习艺术史期间,他的一位出版商朋友希望他来翻译一位作家写的世界历史。贡布里希看过稿件后表示,根本不值得去翻译这本书,“我觉得,我自己能写一本更好的”。《世界小史》一书因此得以问世。书中,贡布里希以通俗易懂、优雅平和的语言,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进行提炼浓缩,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世界文明史进程图:无论是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还是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抑或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读来都令人置身其中。

这本书的德文原版于年出版,一面世就获得了极热烈的反响,没过多久便被翻译成5种语言。时至今日,这本书已被翻译成18种语言,畅销全球,广获好评。剑桥大学历史教授提姆·布莱尼说:“全书三十九个短章,每一章都生动活泼,充满睿智的见识,还有让人久久回味的图景。”英国历史学家丽萨?贾丁认为:“因为贡布里希《世界小史》的出现,未来会有很多人想成为历史学家,将自己的毕生热情投注于历史和真理。”由于此书的成功,贡布里希再次应邀写一部关于艺术史的通俗读物,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艺术的故事》。

年11月3日,贡布里希在伦敦去世,享年92岁。他的去世不仅意味着一个人学术的终结,同时也是一代学术与传统的终结,从此,人们再也难以见到像他那样代表着19世纪后期传统美术史意义上的学者、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了。他去世后,悼念他的队伍中有钢琴家、建筑家、艺术家、哲学家等,可以说,他的去世震动了整个学术共和国。

值得一提的是,贡布里希的一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谙熟中国文化,青年时期就已读过老子、庄子、李白、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他的第一篇论文写的就是中国的古诗。年12月21日,依照贡布里希的遗愿,其珍藏的册艺术史著作、书信、手札以及生前使用过的座椅、书架等,正式捐赠给中国美术学院。年4月18日,该校在图书馆专门设立了“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从此,贡布里希那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永远地留在了西子湖畔,与湖光山色相辉映。

贡布里希纪念图书室

文中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采访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立即处理。

更多好文:情书集?故事书?它是一本可以读给孩子听的历史书

新书上架3天内下单,享8.5折优惠。

编辑:若水美编:杨婷

欢迎







































北京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436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