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子 >> 庄子推荐 >> 庄子的境界37知识是靠不住的
庄子眼中的世界不仅时刻在变化之中,而且没有隔绝人与万物的联系。既然一切都在变化,那么现世的知识和技术也都是靠不住的,就像世俗权力无法干涉心灵问题一样,知识又怎能承担起灵魂的重量?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根据现有的知识去区分人与蝴蝶的差别呢?
对此,庄子说世上的人们总愿意说这是我,那是我,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我所谓我果真不是我呢?比如梦做鸟在天空飞翔,梦做鱼在水里游玩,这时候到底还是我吗?实际上,谁也不知道现在谈话的我们,是醒着呢,还是在做梦?如果一个人忽然达到适意的境界而来不及笑,从内心里发出笑声而来不及事先安排,这样顺应自然就可以进入纯一辽远的境界了。
显然,在知识体系内无法完成这样的逻辑自洽,只有在庄子的世界里是不分梦与醒的,因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有可能接近人的本质和真相。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为了摆脱世俗中的物我分别而追慕庄子所描绘的纯一境界?苏东坡有《送参廖师》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这种独步古今、超越时空的心灵,才能达到司马相如所说的“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神学家们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把我们同上帝分离开。庄子没有失去信心,也没有去刻意否定那些姿态的反抗、怀疑和破坏。虽没有老子那样超然燕外的取天下之志,但他绝异的是将物我同化了。
这样一来,庄子的内心世界就达到了一种开阔的自由。这种物我一体的自由不仅是一种语词冒险,还是一种形体受制于世俗反击的压迫。但对于在精神中自由翱翔的庄子来说,那些世俗的力量已经微不足道了。
卢梭曾经引用波兹南侯爵的话:我宁可要伴随着危险的自由,也不要被奴役的和平。
卢梭反抗的是世俗的权力,庄子超越的是形体的奴役。卢梭要用他的社会契约把枷锁撑开一点缝隙、留下自由活动的空间。庄子干脆已经不要这种枷锁。如此一来,哪里还有奴役和枷锁?还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庄子?
如果一个人不能像庄子说的那样“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执着于事物的表面形式,只能把事物的僵硬影子留在自己的心中,日久而成为折磨灵魂的魔鬼。这样只能永远被事物每时每刻的变化牵制着,灵魂永不会得到休息和安宁。
或许是我们作为人的历史太久了,文明的熏染让我们不再愿意相信那靠返回本源而清纯的世界,总认为物质的叠加就是幸福的增长。殊不知,在这种不断的膨胀逻辑中,人心的真正喜悦早已被物化的追求埋葬了。
正如理性无法取代信仰一样,现代物质文明无论如何发达也无法解决灵魂的问题。让什么支撑我们高悬的心灵、使之不在现代奔涌中倒塌?不妨听听庄子是怎么说的。
赞赏
长按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tj/1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