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酒后狂言,有意讥讽,却诞生了才高八斗

发布时间:2024/11/30 19:23:55   点击数:
“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两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但有趣的是,前者是一位名士酒后狂言,而后者的原意却和最初的本义相悖,是后来人们望文生义的歪曲用法,并逐渐形成了定论。“才高八斗”的故事和谢灵运有关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有一次酒后狂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是说,如果天下所有的才学算一石(十斗)的话,曹植大概占了八斗之多。剩下的就是我谢灵运自己独占一斗了。至于其他人,加起来也就勉强和我相当罢了。这句话说得很狂妄,虽然他肯定了曹植的文学地位,但是重点却是在自己那“一斗”之上。这就相当于,谢灵运先是谦虚了一下,说自己远远不如曹植,但紧接着就说天下人也远远不如他谢灵运。后来这个故事中谢灵运占的那“一斗之才”不再被提及,而曹植的“八斗之才”就被引申为才学强盛。那么,谢灵运为何会发此狂言呢?他又有什么资格发此狂言呢?很多人听说过谢灵运这个人,但可能不知道他在文学史中有着何等崇高的地位。刘禹锡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乌衣巷》,其中两句这样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二字,“王”指的是王羲之出身的王家,而谢指的就是谢灵运出身的谢家,在当时是两个权势滔天的名门望族。所以谢灵运的出身不俗,在以“九品中正”为人才划定标准的时代里,他的社会地位极高。他主要是以“山水诗”著称,一般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而谢灵运就是“山水诗”的鼻祖。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时期正好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时代,谢灵运全力写作山水诗,作品名篇极多。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出自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传诵古今。他在当时的地位不比李白“诗仙”逊色,和颜延之并称为“江东第一”,被当时的文坛奉为神人。并且,李白也是谢灵运的粉丝。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年少成名的俊才,政治上却不得意,只能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享受文坛之上的盛名,自然是会有些狂放了。“学富五车”的故事原是庄子对惠子的讥讽在《庄子·杂篇·天下》里,庄子有这样一句话: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是说,惠施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有很多办法,著述也有很多。但是,他的没有一个中心思想,很多言论也是有错误的,所以他的方法每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惠子和庄子经常互相抬杠,这次就是庄子在对惠子进行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文意来推断,这个“书”应该是指著述,并不是惠子阅读过的书籍。毕竟要说惠子看了“五车”书,全都是“舛驳”的,也不现实。所以应该是惠子的言论、著述颇丰的含义。惠子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和提出“白马非马”论题的公孙龙分属不同派别,但主要还是擅长辩论、言辞的一位学者,所以说他著述、言辞比较多,也是必然的。考虑到惠子曾经做过相国的经历,庄子有此评价也不过分。本来这个词是个贬义,但是后来被望文生义了,认为是有五车书那么多,象征着学识渊博。但这种解释听起来也还不错,用来形容才学倒也算顺畅,于是就将错就错了。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比如“空穴来风”这个词,本意就是指事情有根据,但后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它指事情没有根据,慢慢地这两种解释都具有合理性,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了。“学富五车”同样是这种情况,本意和后来的解释其实是相悖的,但只不过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就有了新的涵义。所以说,“才高八斗”本来是用作自夸的,但后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haoqc.com/zzpj/26238.html
------分隔线----------------------------